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瑞林

鎖定
魯瑞林(1912-1999),臨夏人。1931年11月參加寧都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曾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共雲南省委書記、中共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1999年7月於廣州逝世,享年88歲。
中文名
魯瑞林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99年7月
職    業
軍事家
主要成就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出生地
甘肅臨夏

魯瑞林簡介

魯瑞林 魯瑞林
魯瑞林 1912年10月生,甘肅臨夏人。原名魯瑞麟。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解放軍軍事學院畢業,少將軍銜。1931年1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五軍團十三軍特務團戰士、十三師一團三連副班長、紅軍學校政治營學員。1933年起任紅五軍團十三師一團三連政治指導員,1934年起任十三師三十八團營長,1935年起任十三師三十九團總支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1940年6月起任第五軍分區政治委員。1942年2月起任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8月起任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1947年起任太行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48年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副司令員。1949年4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二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2月至1952年7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1954年11月至1955年春任西南軍區副參謀長。1953年4月至1956年曾兼任中共四川涼山工委指揮部書記。1955年春至1956年7月任昆明軍區參謀長、軍區黨委常委。1999年7月14日在廣州逝世。

魯瑞林主要經歷

魯瑞林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於1931年10月參加江西寧都起義時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魯瑞林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10月率部東渡黃河,開赴山西太原,堅持太行山區持久戰,深入敵佔區反“掃蕩”、打到敵後方進行反蠶食鬥爭,開闢、鞏固和創建、發展抗日根據地。

魯瑞林解放戰爭時期

率部投入解放大西北戰役,展開大規模運動戰,誘敵圍殲,為解放華北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魯瑞林建國初期

率軍由隴南入川接管成都,奉命挺進西康消滅殘匪,穩定邊疆局勢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建設。“十年動亂”以來,受中央委派解決貴州問題,調赴廣州軍區任職。在職離休後,仍忠心耿耿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鄧小平同志逝世後,受邀以軍隊老前輩的身份,陪同中央軍委江澤民主席接見時任各大軍區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為穩定軍隊大局而盡心盡力。

魯瑞林大事年表

1912年10月生,甘肅臨夏人。原名魯瑞麟。
魯瑞林 魯瑞林
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
1931年1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五軍團十三軍特務團戰士、十三師一團三連副班長、紅軍學校政治營學員。
1933年起任紅五軍團十三師一團三連政治指導員。
1934年起任十三師三十八團營長。
1935年起任十三師三十九團總支委員。參加了長征。
1936年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一師政治部民運科科長,同年11月起任紅三十一軍供給部政治委員。
1937年12月起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組織股股長,1938年起任三八六旅、三八五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
1939年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隊長。1939年12月起任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副司令員。
1940年6月起任第五軍分區政治委員。
1942年2月起任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5年8月起任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
1947年起任太行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8年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副司令員。
1949年4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二軍政治委員。
1950年至1951年任西康區黨委常委,西康軍區副政治委員、軍區黨委副書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0年12月至1952年7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
1952年7月至1954年11月任西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軍區公安部隊黨委副書記。
1954年11月至1955年春任西南軍區副參謀長。
魯瑞林 魯瑞林
1953年4月至1956年曾兼任中共四川涼山工委指揮部書記。
1955年春至1956年7月任昆明軍區參謀長、軍區黨委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94年,魯瑞林回榆中馬坡村與老家親人合影
1956年7月至1961年8月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軍區黨委常委。
1961年8月至1977年5月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副書記(1971年8月起)。其間:1965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雲南省體委主任;曾任雲南省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1968年8月至1972年9月任雲南省革委會副主任、1968年9月至1971年5月任省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1971年6月至1972年9月任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1973年9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貴州省委第一書記、貴州省革委會主任。1977年5月至12月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77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廣州軍區顧問。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
1999年7月14日在廣州逝世。

魯瑞林出版圖書

魯瑞林主要戰績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歷經贛州、巫廖、新橋戰鬥以及保衞廣昌和興國等戰役;其中“巫廖伏擊戰”率全連英勇作戰,受到上級嘉獎並蘇區《紅星報》大篇幅報道的宣傳。參加長征,歷經突破湘江、搶渡烏江、四度赤水、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役,其中曾為搭救傷病員而往返四次過雪山草地;在掩護中央軍委和總部機關撤離類山關的阻擊戰中,指揮果斷,身先士卒,身負三處槍傷仍堅持率部作戰,英勇頑強,受到軍委電令嘉獎。抗日戰爭時期,歷經舊關、七亙村、神頭嶺、響堂鋪、安陽、白晉、磁縣武安涉縣、林縣等戰鬥和“百團大戰”等戰役,率部及組織分區武工隊、敵工站積極開展鬥爭,協同兄弟部隊殲滅偽軍朱懷冰部及其他日偽反動武裝逾萬人。解放戰爭時期,歷經上黨臨汾晉中、太原、咸陽、扶眉和解放大西北等戰役;上黨戰役中組織指揮“圍城打援”,為奪取戰役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臨汾戰役中率部從城東攻擊,率先與兄弟縱隊攻入城內,殲敵兩萬餘人;晉中戰役與兄弟部隊一道消滅國民黨閻錫山第七集團軍總部、5個軍部、8個整師、2個縱隊和4個保安團共7萬餘人;太原戰役中率部與12萬餘眾蔣軍大決戰,相繼攻佔南關、東苟村並克取敵駐太原警備司令部、太原綏靖公署。建國初期,率部入川進駐成都,擔負接管和警備城市軍務;奉命領軍挺進西康,剿滅西南地區匪患,摧毀民族封建勢力,負責組建西康軍區和西康人民政府。

魯瑞林主要著述

魯瑞林的戰鬥經歷,多有編入《紅旗飄飄》、《星火燎原》、《八路軍戰史》、《第二野戰軍戰史》、《將星之路》、《遍地都是紅旗》和《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三縱隊人員通訊錄》等軍史書籍或地方史料;魯瑞林從軍隊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之後,先後撰寫了《從馬伕到將軍》和《西南三十年》兩部長篇革命回憶錄。

魯瑞林人物評價

主要評價:魯瑞林同志在解放戰爭中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幹、卓越的戰略戰術才華和傑出的組織作戰能力,被譽為解放軍高級指揮員中的“不敗將軍”之一。
1955年,本應授予中將軍銜的魯瑞林同志卻因所謂“臨夏事件”的影響,僅被授為行政6級少將軍銜,全軍少將中僅其為低授(軍銜)高評(行政)定級;後經中央查清事實真相,其胸襟坦蕩、忍辱負重的高風亮節得到中央首肯,決定給予魯瑞林同志享受中將級有關待遇,其亦為全軍唯一享受中將待遇的少將級將軍。
魯瑞林同志在其近20年的戰鬥生涯中,浴血奮戰,捨生忘死,身經百戰,戰績卓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樹了不朽功勳。
魯瑞林同志在其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堅持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一向遵守黨的紀律,一切聽從黨的指揮,一生服從黨的安排;一貫忠於黨、忠於軍隊、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是共產黨的高級軍事家,是解放軍的高級指揮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