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班傳説

鎖定
魯班傳説,流傳於山東山東省曲阜地區的民間傳説。
魯班是春秋人物公輸般的異名,其事蹟在《墨子》中即有記載。魯班傳説千百年來在民間流傳,衍生出豐富的主題和形態。全國各地多有與魯班相關的發明創造和建築物傳説,魯班成了民間約定俗成、婦孺皆知的能工巧匠的代表,並被很多行業奉為祖師爺,是民間智慧的傑出化身。 [5] 
2008年6月7日,魯班傳説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中文名
魯班傳説
遺產編號
Ⅰ-44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申報地區
山東省曲阜市

魯班傳説人物簡介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中國春秋時期魯地人,因為他是魯地人,故又稱魯班或者魯般,慣稱“魯班”。
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羣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魯班傳説故事傳説

夢磐得子
魯班傳説 魯班傳説
據傳,春秋時期,善良厚道的魯班父母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民生活。
魯班 魯班
其母懷上魯班之後,仍捨不得歇息,堅持給在山上開石的丈夫送飯。一天中午,身懷六甲的魯班母親又去送飯,當她爬上半山腰時,忽然感到體力不支,便坐在巨石上休息。漸漸地,迷迷糊糊進入了夢鄉。這時,她彷彿看見丈夫正掀起一個青藍透亮光芒四射的大石磐,待她上前欲助其一臂之力的時候,頓感一陣劇痛—生下了魯班。魯班因其母夢石磐而生,便得了“石磐”的乳名。

魯班傳説發明傳説

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 釋解:伏以於魯班第一個徒弟,自然山水是仙境好風水藴涵,其指自然山水仙境之中的土地公(神),自然山水同時藴涵泰山可以鎮宅,所有的災難、大風大浪、雷電鬼怪、土地神泰山可以抵抗,災難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自然沒有災難,順應自然給家帶來好運興旺發達,(本可以不用板,僅地一字足以,因魯班乃木工匠開山鼻祖才有其意)。
建築類
魯班傳説 魯班傳説
這類傳説早有流傳,近代民間傳説還有:北京白塔寺白塔的裂縫是魯班給鋦好的;河北保安附近的雞鳴驛石橋沒有完成,那是因為魯班造橋時,姐姐(或妹妹)怕他過於勞累,提前學了雞叫,魯班因而停工的緣故;山西永樂宮是魯班修建的;四川大足山北山石像是魯班雕刻的;杭州西湖上“三潭映月”的三座石塔,是魯班鑿來鎮壓黑魚精的石香爐的三隻腳等,其中以魯班修趙州橋的傳説最為著名,元初編集的《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後集卷二)有收錄。
公元前507年,魯班出生在一個窮苦工匠的家庭。他幼年就參加勞動,善於鑽研,有許多創造發明,在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毫無疑問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有的説魯班出身於貴族家庭,致力於工程技術,發明了不少新式武器。但是,史書上對於他的記載很少,關於他的經歷,我們很難找到很多可靠的材料,不過,關於他的傳説卻很多,有的寫在古書上,有的流傳在民間。
傳説魯班曾經用木頭製作了車、馬、馭手,並且安裝了機關,然後請母親坐在車上,開動了機關,車子跑得無影無蹤。
魯班橋
在魯班故里魯寨村,有一條大河擋在村前,村民們出入很不方便,於是,村裏的工匠們決定造一座大橋以方便鄉親們的出行。但是,這些工匠平常有個毛病,就是幹活糊弄,不認真。有一天,來了一個白鬍子老頭,總在工地上轉來轉去的。後來,有户村民對老頭很好奇,便時常送一些吃的給他,晚上還把他請家去住。於是,老頭對這家人説:“我也沒有什麼好送給你們的,給你們打個碓窩子吧。”老頭打碓窩子可真仔細,量了打,打了量的,一點兒也不敢馬虎。造橋的工匠們笑話他:“打個石雄窩子還用費這麼大的勁?”誰知,到大橋合龍時,卻正好缺一塊石頭對不上茬,現打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打好的。越説着急吧,老天越不作美,眼看着烏雲四合,要下大雨。如果石拱合不好龍門,那這幾個月的工夫非白搭不可!正在這時,白鬍子老頭來了,説:“彆着急了,看看我做的那個石碓窩子合適不?”石匠們搬來往中間一放,竟然分毫不差。當工匠們找老頭道謝時,哪裏還有影子?只留下一 張紙條上寫着:“施工馬大哈,橋拱出偏差;回報石一塊,魯班回老家。”這才知道是魯班爺爺顯靈了!從此以後,這兒的工匠們做工再也不敢馬虎了。
發明鋸
木匠用的鋸子,傳説是魯班發明的。原來沒有鋸,木工都是用斧子砍木頭。有一次,魯班在山上做工,忽然手上被什麼東西劃了個口子,鮮血直流。他一找,原來是一棵絲茅草,絲茅草上長着許多硬而尖的小齒,人的皮肉被它一劃就破了。魯班由此受到了啓發:如果用金屬做成帶齒的長條,不是能把木頭鋸開嗎?於是,魯班發明製造了金屬的鋸子。(根據考古材料,我國原始社會就有了帶齒的蚌鐮,商代已有了小銅鋸。)
神鋸奇緣
魯國國君要修一座王母廟,能工巧匠們都被召集來,魯班也在其中。石匠中有個李老漢,老伴早亡,只有一個女兒名叫靈芝,每天上山給父親送飯,順帶着也給魯班洗洗補補。日子久了,兩人逐漸產生了感情。一次,靈芝上山不小心扭了腳,魯班非常心疼,就爬到界河鎮靈泉山上去採草藥給靈芝敷腳。誰知,爬山時不小心被一片小草劃破了手。魯班仔細看看這種小草,發現草葉的邊緣,排列着尖尖的小齒,魯班用手指試試,十分尖利。魯班心裏忽然一陣驚喜:這帶齒的草能把人的手劃破,如果換成是鐵的,帶齒的鐵片會不會把木頭劃破呢?回家後,他找到一把舊菜刀,小心地敲出小齒,在一塊木頭上劃,一會兒就把木頭劃成了兩半。魯班十分高興,就讓鐵匠在刀片上打造出鋒利的小齒,試着用來鋸木頭,誰知,只幾下就把木頭鋸斷了。魯班就這樣發明了鋸,“鋸”也就是“劃拉”的意思。後來正當魯班要和靈芝成親之時,又生了變故。原來知府大人發現了美麗的靈芝,要把她帶走做小老婆。李老漢不允許,知府便難為李老漢,要他把泰山腳下若溪岸邊一塊大白石在三天之內打造成一塊玉屏風。這怎麼辦呢?李老漢急得要跳崖,魯班也愁得睡不着覺。這時,太白金星給魯班託夢,説山腳下的一棵百年柳樹底下埋着一把大砍刀,可以打成鋸。魯班急忙照太白金星的話去做,打造成了一把鋸。誰知用這把鋸鋸石頭,就象削麪一樣,大白石轉眼之間就被雕成了玉屏風。後來,在魯班新婚這天,神鋸化成一條巨龍,馱着魯班、靈芝和李老漢飛走了,從此以後,他們過着幸福的生活。
建造“春秋亭”
魯班 魯班
還傳説:古時在一個建造“春秋亭”(紀念亭)的工地上,老師傅正在發愁。按照設計,用黃荊樹做的大梁太短,用紫砂石做的亭蓋太重,抬不上去。這時忽然來了一位老頭,要求做工,給飯吃。老師傅説,下面的工作還不知怎麼幹呢,要吃飯,你自己去廚房吧!過了一會兒,老師傅到廚房一看,那老頭不知到哪裏去了,卻在桌上看到奇怪的現象:一堆飯倒在桌子上,上面合着一隻碗;一隻筷子擱在碗上,兩條吃剩的魚銜着筷子兩頭。老師傅想了想,恍然大悟,立即召集工匠,做了兩條大木魚,銜住了那根黃荊樹制的大梁,不但解決了短的問題,而且很好看。然後,用泥土把整個亭子埋起來,沿着土坡,把沉重的紫砂石亭蓋拉上去,找準位置,架到樑柱上,最後,把土扒掉,亭子就建成了。大家都説,那老頭是魯班,多虧他指點,才解決了困難。 [1] 
趙州橋名“安濟橋”,本是隋代工匠李春設計修建的,所謂魯班修趙州橋,純屬民間傳説,並非史實。上述魯班在各地的修建,以及列在他名下的某些發明創造(如造鋸),也都是人民羣眾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創作的傳説,並非春秋時期公輸般的勞績。
魯班爺鋦白塔
坐落於阜成門內大街路北的妙應寺白塔,建成於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元代藏式佛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築。相傳在塔身上有七道鐵箍,就是魯班爺的傑作。
據説當年白塔突然裂了個大口子,正當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魯班爺化身成一個鋦碗匠人,不聲不響就把白塔鋦好了。如今的白塔幾經粉刷,七道鐵箍已經看不見了,但是塔身上鏽跡斑斑的七排鐵釘,還有那些微微的突起,似乎都在見證着這個傳説的真實性。
當然,修這塔的人其實叫阿尼哥尼泊爾人,從前是尼泊爾的王族,1260年帶隊到西藏修建黃金塔,後來來到元大都並在中國待了45年,共建造了十餘座宗教建築,並奉獻了大量具有濃郁尼泊爾風情的藝術作品。
蟈蟈籠子蓋角樓
角樓是故宮最有特色的建築。據説明成祖朱棣建北京城的時候,夢見皇城周圍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正合了自己“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想象,於是下令工匠按夢中的形象修築角樓。這時,魯班爺再次顯靈,他變作一個賣蟈蟈籠的老頭,暗中指點工匠根據蟈蟈籠子的形狀,把角樓修成了今天的樣子。
角樓內乾淨利落,沒有一根落地的柱子,更沒有樓梯、樓層。如此設計繁複的建築,怎麼會連一根柱子都沒有呢?其實,四面的菱花木窗都是假窗户,裏面砌上了磚牆。如此的匠心獨運,説它是魯班爺的傑作,也是理所應當。
不過,真正主持修建故宮角樓的,是木匠馬天祿,他經過精密計算,運用傳統木工的卯榫技法把上萬個部件結合在一起,使整個角樓嚴絲合縫
總結
春秋戰國時代,有位巧匠叫魯班,傳説中人稱“木匠之祖”。 一日,魯班途經四川某地,看到一座建造中的大石橋。依造橋的趙掌墨師的設計,橋身不能合攏。
魯班鑿了一塊大石頭,送給了快要出嫁但買不起嫁衣的窮姑娘翠兒。在石橋合攏的關口翠兒獻出了石頭,橋造成了,翠兒的嫁妝也不愁了。
江南某地造宗廟,規定要用黃荊樹做正樑,硃砂石做亭蓋,造廟的張掌墨師很犯愁。魯班想出了“魯抬梁”、“土堆亭”的辦法,使宗廟得以建成。
皇帝要造四座宮城的角樓,規定每個角樓都必須有九根梁、十八根柱、七十二條脊。許多設計建築的掌墨師都無力達到這個要求,一連七個名師被皇帝所殺。最後,這項工程落到李掌墨師身上,可他也無能為力。魯班聞知此事,晝夜苦思,幾日之後,他請一個叫巧兒的姑娘按自己設計的尺寸,編成一個麥秸稈蟈蟈籠,送給李掌墨師。李得以啓發,終於將角樓建成。
德和園大戲樓
魯班傳説 魯班傳説
魯班的傳説到了清朝有了新版本。傳説慈禧每次到頤和園聽驪館聽戲,總覺得不過癮,於是下令修建一座大戲台,要求戲台建成人間、天堂、地獄三個境界。“神仙要能從天而降,小鬼要能從地獄裏鑽出來。”
一天,魯班爺變成一個賣燒餅的老頭來到工地上,叫賣的燒餅顯得很特別:裏外三層,兩邊微翹,中間有幾個窟窿,還特意多放了鹽。魯班爺嘴裏直嘟囔,三層,留洞,放鹽(檐)。魯班爺走了以後,有個聰明的工匠醒悟過來,這是魯班爺下凡指點迷津啊。於是馬上照着三層、留洞、放檐的提示,修出了今天的德和園大戲樓。
建成後的德和園大戲樓共分3層,上稱福台、中稱祿台、下稱壽台,可同時做戲。 [2] 

魯班傳説傳承意義

魯班傳説 魯班傳説
歷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進工藝的能力,把魯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藝和無窮智慧的匠師。民間很早就稱讚魯班的“巧”,説他造的木頭鳥能飛,木頭人能夠勞動,他造的燈台點燃後可以分開海水,他的墨斗拉出線來就可以彈開木頭,他可以用唾液把碎木粘合成精美的樑柱,他可以在一夜之間建起三座橋,等等。
舊時代工匠對魯班的敬仰還表現在他們的民俗活動中。在過去,木工、瓦工、石匠等都奉魯班為“祖師”,為他建廟奉祀。明代初年彙編的關於土木工匠營造法式的書命名為《魯班經》,書中還專門講了“魯班仙師源流”。魯班傳説在團結教育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魯班傳説除在漢族人民中傳播外,在一些少數民族(如白、壯、苗、瑤、彝、水、土家、仡佬、布依等族)中也有流傳。 [3] 

魯班傳説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曲阜市文化館、山東省滕州市文化館獲得“魯班傳説”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4] 
2023年10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評估合格。 [6]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魯班傳説”項目保護單位曲阜市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曲阜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曲阜市文化館、曲阜市圖書館、曲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