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國初税畝

鎖定
魯國初税畝,春秋時期,魯國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的按畝徵税的田賦制度。它是承認私有土地合法化的開始。 春秋時期,由於牛耕和鐵農具的普及和應用,農業生產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後,隱瞞在私人手中,成為私有財產;同時貴族之間通過轉讓、互相劫奪、賞賜等途徑轉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劇增加。
中文名
魯國初税畝
所屬年代
春秋時期
實行“初税畝”田賦制度之前,魯國實行按井田徵收田賦的制度,私田不向國家納税,因此國家財政收入佔全部農業產量的比重不斷下降。魯國實行初税畝,即履畝而税,按田畝徵税,不分公田、私田,凡佔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積納税,税率為產量的10%。初税畝的實行增加了財政收入,適應和促進了新生的封建土地佔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