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姓

鎖定
魚姓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姓氏,主要出自子姓,得姓始祖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襄公庶兄子目夷(字子魚)。子魚的子孫有一支以先祖的字為姓,稱魚姓。
唐代亦有鮮卑族人改姓魚氏等。魚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35位。
中文名
魚姓
外文名
fish
出    自
子姓
姓氏始祖
子目夷
始祖起源地
商丘

魚姓歷史發展

魚姓得姓始祖

子魚子目夷。《通志·氏族略》上説得清楚:“《風俗通》説:‘宋桓公目夷,字子魚,子孫以王父字為氏。’漢代有魚翁叔,唐代有魚朝恩魚玄機。”《姓氏考略》指出:“子姓,宋公子子魚之後,以字為氏,望出馮翊。魚氏系出子姓,郡為雁門。”望族居雁門郡(山西省境內的右玉縣南)。故氏後人奉子魚為魚姓的得姓始祖。

魚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子姓
出自商湯的後裔,屬於以祖先字號為姓氏。春秋時,宋襄公的庶兄子目夷(字子魚)。宋襄公想當中原霸主,約會齊、楚等國在盂會盟,臨行前子魚説:“楚人不講信用,我們應該帶軍隊作警衞。”宋襄公卻認為已約好大家都不帶軍隊,不聽勸告,結果在會上被楚人扣留。子魚逃回宋國,組織宋人抵抗,迫使楚王放回襄公。不久宋、楚兩國又在泓水交戰,子魚勸襄公趁楚軍半渡而擊,襄公認為這樣不道德,不同意。等楚軍一切準備就緒,弱小的宋軍就吃了敗仗。戰後子魚批評襄公説:“打仗就應當盡一切辦法戰勝敵人。假如你在作戰時要講仁義,那只有投降了。”子魚的子孫有一支以子魚的字為姓,稱魚姓。
源流二
源於嬴姓
出自伯益後裔,屬於以先祖複姓省文簡化為氏。伯益是東夷族首領少昊之後,女祖為黃帝族顓頊之孫,系嬴姓諸國的受姓始祖。伯益的後裔子孫分衍有十四支,其中的一支後裔因分居於修魚(河南省原陽縣西南)而稱修魚氏。一直到了春秋時期,修魚氏多省文簡化為單姓魚氏、修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羊舌鮒,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史籍《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晉羊舌鮒,字叔魚,後以字為氏。” [1]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晉厲公寵臣長魚矯,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源流四
出自魚國,屬於以國名為氏。1975年初春,寶雞市博物館的考古隊在寶雞市茹家莊村黃土台塬上展開了考古發掘。從一號墓墓室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表明,墓主為魚姓,他是西周的諸侯國魚國國君。 [2] 
源流五
鮮卑族漢化改姓。
唐代時,鮮卑族大將軍尚可孤,拜唐朝監軍魚朝恩為養父,並改名為魚智德,他的後代相傳也有姓魚的,為冒姓魚氏。
唐代時,宦官魚朝恩,他在唐玄宗李隆基執政初期即入宮當太監。“安史之亂”發生後,魚朝恩保護唐玄宗出逃,專門侍奉太子李亨,頗得信用,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衞將軍,主管內侍省
源流六
滿族漢化改姓。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尼瑪哈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氏部落,金國時期稱尼龐古部,以部為氏,滿語為Nimaha Hala,漢義“魚”,世居遼陽地區,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魚氏、俞氏、於氏、餘氏、勝氏等。
⑵.滿族烏庫理氏,亦稱烏色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烏古倫部,滿語為Ukuri Hala,漢義“細鱗鯪魚”,世居黑龍江兩岸,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商氏、劉氏、烏氏、李氏、訥氏、桑氏等。
⑶.滿族伊麻斯氏,滿語為Imaci mongu,漢義“遊得快的魚”,是一個古老的滿洲部族,人數很少,但有四個分支,後多冠漢姓為魚氏、靳氏等。 [3] 

魚姓遷徙分佈

截至2013年底,全國漢族户籍人口中還有“魚”姓35076人。魚姓非常罕見,但提起唐代著名的女道士兼女詩人魚玄機,或許很多人都知道。魚姓源於子姓,其始祖是春秋時宋襄公的庶兄子魚。子魚足智多謀,常為宋襄公出謀劃策,但宋襄公卻儒腐古板,常吃敗仗。宋、楚之間的泓水之戰,子魚勸襄公趁楚軍渡河之際進攻敵人,襄公不從,待楚軍渡過泓水,子魚又勸襄公趁楚軍陣勢未列、立足未穩之際擊退敵人,襄公仍不從,襄公認為照子魚的説法打仗對敵人太不講仁義了,可想而知,宋軍最終一敗塗地。襄公因此成為國人的笑柄,而子魚論戰卻因此名垂青史,子孫後代以子魚為其家族榮耀,以其名為氏,是為魚氏。

魚姓傳統文化

魚姓郡望堂號

郡望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
馮翊郡:秦朝時期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置同名行政區左馮翊,與右扶風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韓城縣以南、白水以東、渭水以北大荔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移治到高陸(今陝西高陵)。
堂號
雁門堂:以望立堂。
馮翊堂:以望立堂
靈渠堂:唐朝時候,荊州刺史魚孟威,用石頭修了鏵堤,綿亙40裏,用大木做了十八重閘門,船可以順利通行,便利了人民。

魚姓宗祠楹聯

四言通用聯
金蛇幻影;司馬華宗。——佚名撰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雍丘人魚周詢,字裕之,少年時為孤兒,勤奮學習。進士出身,仁宗時官至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相傳他任安州知州時,管園子的小吏見有大蛇垂在闌干上,走近仔細看,原來是魚周詢喝醉了酒在那裏小睡。下聯典指魚氏來歷,春秋時宋桓公的庶子目夷,字子魚,其支孫以魚為氏。子魚比桓公太子茲父年長而有仁德,茲父曾提出讓子魚繼位,但桓公未答應。茲父繼位,是為襄公,任子魚為司馬(相)。
左師名閥;司馬華宗。——佚名撰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魚孟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靈渠堂》介紹)。下聯典指魚氏來歷(見上一聯下聯聯釋)
七言通用聯
靈渠以通水利;披冠帔而學清虛。——佚名撰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人魚孟威,鹹通年間官郴州刺史,主持修靈渠,以通舟楫,長達四十里,大為利民。下聯典指唐代女詩人魚玄機,字幼微,一字蕙蘭,長安人。喜讀書,有才思。原為李億的妾,鹹通年間,出家到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與詩人温庭筠等有詩篇相贈答。

魚姓姓氏名望

  • 歷史名人
魚姓家族在中國早期歷史上表現不俗,《左傳》就載有官拜宋國右師的宋國人魚石;漢時有以業賈致富而傳名的魚翁叔;三國時有史學家魚豢huàn),官拜右將軍的魚遵;唐中葉有權傾當朝的大宦官魚朝恩;宋有御史中丞魚周恂……等,這些都是留名史冊的人物。

魚姓魚豢

魚豢,著名三國時史學家。魚豢撰寫了著名的史書《魏略》,在《魏略》中對三國的歷史有比較精準的記述。比如:諸葛亮隱居隆中,十年耕讀,交友訪賢。潛心求學而不求聞達,後經劉備“三顧茅廬”,出山扶助蜀漢。千百年廣為傳誦,成為中國歷史上禮賢下士的典範。然而,關於這件事,史書記載卻相互不同,長期聚論紛紜。史家黃長明引經據典,仔細剖析,認為諸葛亮登門求見劉備在先,引起了王滿全等人的駁論,黃長明針而對之,指出諸葛亮更需要劉備。

魚姓魚遵

魚遵,著名三國時右將軍、廣寧公。

魚姓魚俱羅

魚俱羅(?-613年),著名隋朝將領,馮翊郡下邽(陝西省渭南東北)人。魚俱羅“身長八尺,膂力絕人,聲氣雄壯,言聞數百步”;每逢戰事,“俱羅與數騎奔擊,瞋目大呼,所當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飛”。

魚姓魚孟威

魚孟威,著名唐朝官吏。唐朝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從黔南移鎮桂州,任刺史。當時距前任李渤修靈渠已四十三年,渠道湮圯嚴重,舟楫往來艱難。他主持修浚,一改前人用“束條”、“散材”的作法,“其鏵堤悉用巨石堆積,延至四十里”,“其陡門悉用堅木排豎,增至十八重”。歷時一年多,竣工後“防阨既定,渠遂洶湧,雖百斛大舸,一夫可涉。”他寫有《重修靈渠記》,建議常加修浚,以利國計民生。後人感念其功,列為修渠“四賢”之一。

魚姓魚朝恩

魚朝恩,公元722~770年,瀘州瀘川人(四川瀘縣)。著名唐朝宦官。
魚朝恩在唐玄宗時入宮當太監。安史之亂髮生後,隨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頗得信用,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衞將軍,主管內侍省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任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等職,負責監領九個節度使的數十萬大軍。唐代宦官掌握兵權由此開始。唐軍收復洛陽後,魚朝恩被封為馮翊郡公,開府儀同三司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兵進犯 ,代宗出逃陝州(河南三門峽)。魚朝恩以保駕有功,被封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並統率京師神策軍。後領國子監事,兼鴻臚、禮賓等使,掌握朝廷大權。干預政事,懾服百官,貪賄勒索。置獄北軍,人稱地牢,迫害無辜。大臣元載知唐代宗對其不滿,乃與安史之亂謀除之。
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寒食節,唐代宗乘宮中宴會後召見之機,捕殺了魚朝恩

魚姓魚玄機

魚玄機,公元842~868年,女,原名幼薇,字慧蘭,“玄機”是其出家後的道號;長安人。著名唐朝詩人。

魚姓魚周恂

魚周恂,字裕之;雍丘人。著名北宋御史中丞
少年時為孤兒,勤奮學習。進士出身,宋仁宗時官至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相傳他任安州知州時,管園子的小吏見有條大蛇垂在闌干上,走近仔細看,原來是魚周詢喝醉了酒在那裏小睡。

魚姓魚崇諒

魚崇諒,字仲益,崇諒初名崇遠,後避漢祖諱改之;其先楚州山陽人,後徙於陝。著名宋朝大臣、學者。

魚姓魚侃

魚侃,字希直,晚號頤庵;江蘇常熟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永樂年間進士。先後任刑部、工部主事,隨都御史王竑監督漕運。因河道時有淤淺,航行不便,奏請創設“淺浦夫”(撩淺),隨時疏浚,以保暢通,這時人稱頌。任開封知府時,審理案件不受請託,人稱譽為耿直剛正可比包公。母死,不取官府一物,棄官返里,生活貧苦,雨天屋漏,寒冬被褥單薄,甚或無米下鍋,仍怡然自得
魚侃在開封任職多年,因母喪致仕還鄉時,隨手只有一隻竹箱,箱內除平日穿的舊衣服外,僅存俸銀八兩。到達家鄉時,見常熟城內文廟孔子像前缺少香爐、花瓶二物,他就捐出這僅有的八兩銀子鑄造了香爐和花瓶,只帶着一箱舊衣服和清白之身回到家中。因為太窮了,家中經常揭不開鍋,老婆怨聲連天,他假裝沒有聽見。
由於魚侃為人光明正大,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當時人們稱他“包老”,將他比作包公。
後來,魚侃生病卧牀不起,家中無僕傭,老妻亦無力服侍,只好在他家的屋樑間懸掛兩條繩子備用。老婆用大麥米熬好粥後,端到牀前,喊一聲“清官!麥粥在此。”他就伸出雙手,抓住繩子坐起喝粥。喝完,又抓住繩子慢慢躺下。他死後無壽衣,只能着舊布衣入殮,葬於常熟北山報慈裏。
歿後,里人紀念他,立祀於鄉賢祠。魚侃死後約二百年,明朝崇禎年間任淮揚巡撫的路振飛巡行到常熟,前去魚侃墓致祭,為他立了“第一清官魚侃”的石碑,同時在墓側立兩石碑,一書仲雍,一書子游,以這二位先哲陪襯這第一清官。三百餘年後,他的同鄉晚輩、清朝時期的王應奎覺得《明史》沒有為魚侃這樣的廉吏立傳,歷史對一代清官如此冷漠不公平,於是就在自己撰寫的《柳南隨筆》中特地為他寫了一條。
從記載可以看出,魚侃着實清廉得近乎苛刻,其品格實在難能可貴,令人感佩。但是,魚侃悲涼的下場又不由讓人為之感慨,發人深思。

魚姓當代分佈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油槐街道石家村老魚組、小魚組
陝西省 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三賢故里)魚李村
陝西省 西安市高陵區通遠鎮西張市村
陝西省 渭南市富平縣華朱鄉舊縣村溝魚組
陝西省 商洛市商州區大趙峪街道辦事處桃園村5組 [4] 
甘肅省 定西市隴西縣柯寨鄉魚家柯寨自然村
甘肅省 隴南市西和縣 [5-6] 
甘肅省 慶陽市鎮原縣臨涇鄉
陝西省 咸陽市長武縣
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蘇村鎮洪善村(1000餘人)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蘇坊鎮蘇坊村2組
陝西省 渭南市 韓城市
陝西省 延安市宜川縣高柏鄉高柏村
陝西省 榆林市魚河鎮
陝西省 榆林市清澗縣
浙江省 杭州市蕭山區
江蘇省 鹽城市鹽都區大縱湖鎮範村
江蘇省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魚家塘村
江蘇省 鹽城市鹽都區秦南鎮燈塔村
江蘇省 南京市江寧區湖熟鎮趙家邊村
江蘇省 蘇州市常熟市常福街道方浜村
山西省 長治市 馬廠鎮 漳移村
山西省 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美玉村
雲南省 曲靖市會澤縣樂業鎮丫口村委會魚家衝小組,樂業鎮阿布卡村委會三家村小組
陝西省 渭南市 白水縣 林皋鎮 高西村魚家河組
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後田村
參考資料
  • 1.    史籍《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晉羊舌鮒,字叔魚,後以字為氏。”
  • 2.    西周國王愛妾殉葬之謎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7-07-08]
  • 3.    魚姓來源  .中文百科在線[引用日期2012-09-15]
  • 4.    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魚家窪村 (500餘人)
  • 5.    政協西和縣委員會編.西和文史資料 第2輯:政協西和縣委員會,2004.08:第245頁
  • 6.    政協西和縣委員會編.西和文史資料 第3輯:政協西和縣委員會,2006.06:第4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