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黃草

鎖定
魚黃草是旋花科魚黃草屬的纏繞或匍匐草本植物。莖有細稜,無毛或疏生長硬毛;葉心狀卵形,頂端鈍,漸尖或長漸尖,葉柄細長,無毛或被短柔毛,具小疣狀突起;聚傘花序腋生,花梗和花序梗均具小疣狀突起,萼片呈寬倒卵狀匙形,黃色花冠呈鍾狀,子房球形,花柱柱頭球形;蒴果扁球形、寬圓錐形或三稜狀球形; [1]  花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3] 
魚黃草分佈於中國海南、廣東、廣西、江西、台灣、雲南等省區,在亞洲東南部、熱帶非洲、太平洋等地也有分佈。 [4]  生於海拔130-760米的灌叢或路旁草叢。 [4]  其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5] 
魚黃草味甘、淡,性涼,據《嶺南採藥錄》記載,其有清涼散熱、治喉痛、去痰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雙單蛾喉症等症狀。 [6]  其幼嫩莖葉可食用,直接清洗後炒食、做湯,或者汆燙後加調料涼拌。 [7]  魚黃草葉翠綠、花鵝黃,植株雅緻,可用作園林觀賞。 [8] 
中文名
魚黃草
拉丁學名
Merremia hederace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旋花科
魚黃草屬
魚黃草

魚黃草形態特徵

一年生、細弱、纏繞草本,全株近光滑,長1~3米。纏繞或匍匐草本,匍匐時下部莖上生鬚根。
莖細長,有細稜,無毛或疏生長硬毛,有時僅於節上有毛,有時散生小疣狀突起。
魚黃草
魚黃草(5張)
葉心狀卵形,長1.5~7.5釐米,寬1~5釐米,頂端鈍,漸尖或長漸尖,具小短尖頭,基部心形或深凹,全緣或通常具不規則的粗齒或鋭裂齒,有時為深或淺3裂,兩面近於無毛或疏生微柔毛;葉柄細長,長1~5釐米,無毛或被短柔毛,具小疣狀突起。
聚傘花序腋生,有3~5朵花,有時更多或偶為單生,花序梗比葉柄粗,長0.8~5釐米,第一次分枝為二歧聚傘式,以後為單歧式;花梗長2~5毫米,連同花序梗均具小疣狀突起;小苞片早落;萼片寬倒卵狀匙形,或近於長方形,外方2~3.5毫米,內方3~5毫米,無毛,頂端截形,明顯具外傾的凸尖;花冠黃色,鍾狀,長0.8釐米,外面無毛,內面近基部具長柔毛;雄蕊與花冠近等長,花絲下部擴大,疏生長柔毛;子房球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柱頭球形。
蒴果扁球形或寬圓錐形,4瓣裂,果瓣有皺紋,內含種子4粒,三稜狀球形,長3.5毫米,表面被鏽色短柔毛,種臍處毛簇生。 [1]  花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3] 

魚黃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760米的灌叢或路旁草叢。

魚黃草分佈範圍

產台灣、廣東(包括海南)、廣西、江西、雲南。分佈於熱帶非洲,馬斯克林羣島,熱帶亞洲自印度,斯里蘭卡,東經緬甸,泰國,越南,經整個馬來西亞,加羅林羣島至澳大利亞的昆士蘭,也見於太平洋中部的聖誕島 [1] 

魚黃草繁殖方法

其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5] 

魚黃草主要變種

北魚黃草(學名:Merremia sibirica)是旋花科魚黃草屬的植物。分佈於蒙古、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四川、山東、河北、甘肅、安徽、吉林、雲南、貴州、浙江、湖南、陝西、江蘇、山西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至2,800米的地區,見於路邊、山地草叢、田邊及山坡灌叢,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魚黃草主要價值

魚黃草藥用

魚黃草味甘、淡,性涼,據《嶺南採藥錄》記載,其有清涼散熱、治喉痛、去痰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雙單蛾喉症等症狀。 [6] 

魚黃草食用

其幼嫩莖葉可食用,直接清洗後炒食、做湯,或者汆燙後加調料涼拌。 [7] 

魚黃草觀賞

魚黃草葉翠綠、花鵝黃,植株雅緻,可用作園林觀賞。 [8] 
參考資料
  • 1.    籬欄網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籬欄網 Merremia hederace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2]
  • 3.    江珊主編,常見南方野花識別手冊,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10,第53頁
  • 4.    葉華谷主編,中國藥用植物 11,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10,第238頁
  • 5.    李以鑌主編,江西野生觀賞植物,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11,第233頁
  • 6.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 第2版 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6,第3254頁
  • 7.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 第2版 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6,第3254頁
  • 8.    珞小玥主編,野菜野果圖鑑,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1,第3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