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鯗

鎖定
拼音:[yú xiǎng]
魚鯗是指剖開晾乾的魚乾兒。
魚鯗是寧波人很喜歡的一道菜,在老寧波的口味中,淡魚鯗是下酒的好菜,鹹魚鯗是地道的壓飯榔頭。 [1] 
中文名
魚鯗
所屬類型
菜餚

目錄

魚鯗製作工具

魚鯗 [yú xiǎng]
魚鯗
魚鯗(5張)
食客 2006年3月
曬魚鯗,先要將魚用刀剖成片狀,所以剖魚的技術很關鍵。剖魚鯗有專用的刀具,叫“鯗刀”。鯗刀手掌般大,形狀猶如小斧子。

魚鯗剖法

不同的魚又有不同的剖法。鯧魚鯗、黃魚鯗和馬鮫魚鯗,一般都是鹹曬。將浸在鹹鹵裏的魚取出後,放在桌板上,用鯗刀從魚尾落刀,沿着魚的脊背一直上來,通過內臟,直至頭部,然後稍微用點力,將魚頭中間劈開。一刀下來,原來一條長形的魚,被剖成了扇形。然後,去掉內臟和魚鰓,用清水洗淨後,就可以曬了。
魚鯗 魚鯗
老寧波把墨魚鯗稱為烏賊鯗或螟脯鯗。墨魚鯗一般是淡曬的。剖墨魚的套路要多一點,一般來説要剖三刀。第一刀從頭部落刀直至腹部正中切開,接下來再在兩隻眼珠上左右各剖一刀,然後由尾部起清理內臟,但保留背骨。經過陽光下多次翻曬和海風吹拂,墨魚就曬成了鯗。接下來漁民會把曬乾的墨魚鯗堆積在一起,讓它“發花”。一段時間後,墨魚鯗的表面會出現一層像柿餅一樣的白霜,這就成了標 準的上 品墨魚鯗。

魚鯗曬法

魚鯗有兩種曬法,一種是在竹器或漁網上曬,另一種是用繩子扎住魚鯗尾部,吊在支架上曬。吊曬必須在魚身上用竹篾撐住,以防魚身合攏,影響乾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