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雷攻擊機

鎖定
魚雷攻擊機:以魚雷為主要武器攻擊水面艦艇和潛艇的作戰飛機。又稱(水)魚雷轟炸機,簡稱(水)魚雷機。包括岸基魚雷攻擊機和艦載魚雷攻擊機,是海軍轟炸機和攻擊機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類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重要的海上作戰飛機。
中文名
魚雷攻擊機
別    名
(水)魚雷轟炸機
包    括
岸基魚雷攻擊機和艦載魚雷攻擊機
所屬分類
海軍轟炸機
出現時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魚雷為主要武器攻擊水面艦艇和潛艇的作戰飛機。又稱(水)魚雷轟炸機,簡稱(水)魚雷機。包括岸基魚雷攻擊機和艦載魚雷攻擊機,是海軍轟炸機和攻擊機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類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重要的海上作戰飛機。
魚雷攻擊機,即專用的海軍轟炸機,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其機載武器為航空魚雷、航空水雷和深水炸彈,航空魚雷可內掛或外掛,機載設備主要有半自動轟炸光學瞄準具、電動投彈器、無線電羅盤、超短波電台等。魚雷攻擊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襲擊珍珠港,海軍轟炸機投放了50枚魚雷、556枚炸彈,擊沉擊傷美國太平洋艦隊戰列艦8艘和其他艦隻10餘艘。戰爭末期,有的轟炸機還裝備轟炸雷達瞄準具,提高了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魚雷攻擊機利用聲吶浮標、磁異探測儀、廢氣探測儀等探測、搜索水下目標,然後投放魚雷進行攻擊;利用雷達、光學等探測系統探測、搜索水面目標,投放魚雷實施攻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航空和導彈技術的飛速發展,反艦導彈開始普遍裝備艦艇和飛機,由於反艦導彈飛行速度快、射程遠、威力大,在攻擊水面目標的任務中逐步取代魚雷;直升機也開始裝備水面艦艇參與海戰。直升機具有懸停功能,可利用吊放聲吶等對水下目標探測和精確定位並投放魚雷實施攻擊,已被廣泛應用於反潛作戰。從此,魚雷攻擊機的地位下降並逐步被反潛巡邏機、艦載反潛機、(導彈)轟炸機、殲擊轟炸機、艦載攻擊機、艦載戰鬥攻擊機、反潛直升機、反艦直升機等所取代,20世紀60年代後,各型魚雷攻擊機相繼退出現役。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