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貫而入

鎖定
魚貫而入(拼音:yú guàn ér rù)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1] 
魚貫而入(貫:用繩子穿物,引申為互相連屬)指像游魚一樣一個跟着一個地接連着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偏正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4] 
中文名
魚貫而入
拼    音
yú guàn ér rù
近義詞
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反義詞
一擁而入、破門而入
出    處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注音字母
ㄧㄩˊ ㄍㄨㄢˋ ㄦˊ ㄖㄨˋ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魚貫而入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魚貫而入”。 [1] 

魚貫而入成語典故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派鄧艾、鍾會、諸葛緒率十八萬大軍,分三路進攻蜀國。鍾會帶領的魏軍在劍閣(今四川劍閣西)被蜀國大將軍姜維阻截,無法前進。鄧艾寫信向司馬昭建議説:“現在蜀軍軍力不強,應抓住這一機會,我率軍從陰平(今甘肅文縣北)出發,通過小路可繞過劍閣天險到達江油(今四川江油東),距離蜀國都城就只有三百餘里,以奇兵攻襲肯定能夠拿下。那時,守劍閣的姜維就會分兵救援,於是鍾會即可前進,如果姜維不肯分兵,蜀國後方的軍隊就無力對抗我的軍隊。正如兵法所説‘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如按我的計策,可以乘虛而入,一舉滅掉蜀國。” [2] 
司馬昭接到鄧艾的信後,馬上同意了他的方案。十月,鄧艾率軍從陰平出發,在人跡罕至的小路上行進了七百餘里。這陰平小道要經過七百多里荒無人煙的高山深谷,十分眼險。同時,由於運輸困難,還受到飢餓的威脅。鄧艾身先土卒,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將士們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一路高山深谷、急流險灘,歷經千辛萬苦。不久,魏軍軍糧將盡,走到一處懸崖邊,前方沒路了。如果再到達不了江油,全軍就會困死在深山中。情急之下,鄧艾用毛毯裹住身體,率先從懸崖滑了下去,全軍將士也一個個攀着藤枝、順着崖壁通過。就這樣,當鄧艾的軍隊突然出現在江油時,把守江油的蜀軍將領馬邈毫無準備,只得束手就擒。 [2] 

魚貫而入成語寓意

“魚貫而入”中的“貫”字本義是穿串錢幣的繩子,如白居易《傷宅》“廚有臭敗肉,庫有貫朽錢”。後來由穿錢的繩子代指錢串,後又引申為次序、有條理的意義。社會的運行,需要一定的秩序才能更良好地運轉,而排隊正是非常基本的秩序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排隊是文明最基本的體現,體現着平等、禮讓與和諧。自覺排隊,“魚貫而入”的方式,反而能使大家避免擁堵,最高效的通行。 [5-6] 

魚貫而入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魚貫而入”指像游魚一樣一個跟着一個地接連着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偏正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4] 
  • 運用示例
宋·魏了翁《古今考·繕治河上塞》:“陰山在河南,陽山在河北,逶蛇而北,予謂塞垣,即長城也,此豈足恃?恐是扼險據守,胡騎穴隙魚貫而入,即易擊耳。” [3] 
明·羅懋登《西洋記》三回:“只見眾官們魚貫而人,挨序次跪在階前。” [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七回:“登時眾人都到門前,先投門生名貼並贄見禮,卞濱迎至二門。眾才女除卞、孟兩家姊妹在後,其餘都是按名魚貫而入。” [4] 
清·墨浪子《西湖佳話》卷四:“正要進去查問,接着那些大男小婦,就如點卯一般,魚貫而入。” [3] 
參考資料
  • 1.    《最新活用成語辭典》編輯委員會編. 最新活用成語辭典[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6.01:941
  • 2.    李瑞楠,耿旭,王堅著.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三國[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5.06:1112-1113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916
  • 4.    魚貫而入的解釋|魚貫而入的意思|漢典“魚貫而入”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3-12]
  • 5.    子默著. 讀懂漢字 自然與社會[M]. 中譯出版社, 2017.11:108-109
  • 6.    冮紅著. 方格稿紙[M]. 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0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