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洞第四小學

鎖定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校(魚洞四小)於1992年建立,學校勵精圖治,鍥而不捨,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大道上跨越發展,已成為社會讚許、家長信賴、學生青睞的巴南區窗口學校、重慶市示範小學。學校佔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擁有教職工167名(90%的專任教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特級2名、中高1名、重慶市骨幹教師5名、巴南區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52名),教學班51個、在校生3000餘人。
中文名
魚洞第四小學
創辦時間
1992年
學校類別
小學
佔地面積
30000 m²

魚洞第四小學背景介紹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校(魚洞四小)於1992年建立,學校勵精圖治,鍥而不捨,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大道上跨越發展,已成為社會讚許、家長信賴、學生青睞的巴南區窗口學校、重慶市示範小學。學校佔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1992年,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校在社會經濟的發展大潮中應運而生。悠悠巴渝古韻,煦煦改革春風,賦予了她成長的陽光和雨露;巍巍雲篆,浩浩長江,見證了她跋涉的滄桑與崢嶸。十三年來,

魚洞第四小學師資力量

擁有教職工167名(90%的專任教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特級2名、中高1名、重慶市骨幹教師5名、巴南區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52名),教學班51個、在校生3000餘人。

魚洞第四小學辦學理念

學校以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果顯著而響譽巴渝,被區委區府譽為巴南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理性前瞻,樹立“實施創新工程,培養創新素質”的辦學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魚洞四校把握“兩個定位”、追求“三個目標”、實施“四項舉措”、建設“五大支柱”、樹立“六個觀念”、堅持“七條原則”、通過“八個途徑”,使創新教育成為學校特色,師生創新能力嶄露頭角

魚洞第四小學榮譽介紹

魚洞四校已成為全國創新教育實驗學校、西南師範大學素質教育實驗基地、全國優秀示範家長學校、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校、重慶市德育工作示範學校、重慶市電化教育示範校,是重慶市示範小學、巴南區重點小學、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並曾獲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重慶市精神文明單位及重慶市德育、“三算”、交通安全、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等殊榮,重慶電視台、《重慶日報》、《黨旗飄飄》等多家媒體曾對該校的發展進行專題介紹。教師參加市級以上業務競賽獲獎600多人次,其中自制教具多次獲全國大獎,並赴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從2001年起,共有11名學生參加全國勞技創新大賽(現場製作和答辯)分別獲金、銀、銅獎。2005年學生參加重慶市“綜合實踐學生課題研究展示活動”獲一等獎。構築平台,樹立“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發展理念。學校形成了以中央電教館十五規劃“教育技術促進小學生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創新精神研究”和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辦課題“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社區服務、社區實踐研究”為代表的、全員參與的多層次科研課題網絡。並通過強化“必須有實驗計劃、必須開展系列活動、必須有區級以上專家介入、必須有過程性資料、必須有階段性檢測、必須有階段性成果”的“六必須”要求,形成了“課題問題化、活動系列化、過程規範化、督導經常化、考核制度化”的科研特色,實現了學校、教師、學生同步發展。學校承擔國家、市區級課題27項,順利結題19項。其中,獨立承擔的中央電教館十五規劃“教育技術促進小學生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被評審為優秀等級;參研的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大美育”實驗獲全國美育成果一等獎;“珠算心算結合,發展兒童智力”獲第二屆重慶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獨立編寫的實驗教材被全市的珠心算實驗班採用;重慶青年報、重慶日報、重慶電視台先後6次以《神算子的搖籃》為題報道學校珠心算教學成果。學校已編輯出版文集9本(冊),教師參與編寫的專著、教材、教輔讀物17本(套),上百篇研究論文在全國、市區專業刊物上發表。以人為本,樹立“讓每一個孩子得到最滿意的發展”的育人理念。學校把“合格﹢特長”的學生作為培養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使學生的獨立個性得到充分張揚,體育、藝術教育成果顯著:學校是全國“苗苗杯”女子籃球訓練基地、重慶市女子籃球傳統項目學校,學生女籃曾獲重慶市5連冠,參加全國比賽曾獲冠軍、第二、第三名。學校體育工作載入了《重慶體育風采》、《中國籃球的希望工程》等體育專著。多名學生考入國家、省市級藝術學校,其中考入中國歌舞團藝術學校的兩名學生參加2001年中央電視台 “六、一”慶祝會演出並接受採訪。學校是重慶市寫字教材實驗中心,區第一個書法藝術教育基地。學生書法、美術、文學作品多次獲全國、市一二等獎,並在刊物上發表。歲月如歌聲聲遠,事業如棋局局新。為打造“重慶一流、全國知名”的巴渝名校,魚洞四校人正以嶄新的姿態、飽滿的熱情,闊步前行在時代前列,繼續譜寫絢麗輝煌的篇章。
2021年11月23日,被教育部辦公廳認定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