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形機器人

鎖定
中文名
魚形機器人
外文名
robofish
類    型
平面6關節機構
屬    性
機器人

目錄

魚形機器人外觀

魚體是一個平面6關節機構(即有6節魚身),包括魚頭和魚尾兩個部分。魚頭是利用玻璃鋼製作的,仿造鯊魚外形的殼體。整個魚的動力電池,控制接收部分都放在魚頭裏。魚尾的6個伺服電機扭轉擺動作為推動器。這種機器魚與9月下旬日本推出的寵物機器魚並不相同,寵物機器魚依靠的是內置太陽能電池和馬達作為推進器。
魚形機器人 魚形機器人
據該項目的設計者與主持人梁建宏介紹,機器魚重800克,在水中最大速度為每秒0.6米,能耗效率為70%至90%,控制上採取的是計算機遙控的方式。在各種演示遊動的場合中,機器魚以其逼真的遊動形態,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圍觀,許多人都誤以為這是一條真魚。

魚形機器人應用

該項成果自從1999年大學生"挑戰杯"拿到一等獎以後,研究一直沒有中斷,日前該研究小組正在抓緊研究如何使機器魚更具智能化,以便讓多條機器魚組成羣體進行自我協調遊動,時而像大雁一樣排成"一"字形,時而排成"人"形。這種能暢遊在水中的機器魚,將被廣泛應用於海洋資源勘探、執行軍事任務和幫助維護海上石油設施等領域,在軍事和民用方面都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
軍事方面,用這種方式作為動力的微型潛艇將會輕而易舉地躲過聲納的探測和魚雷的襲擊,出其不意的攻擊對方艦艇、基地;民用方面,可以用來進行海底勘探及海洋救生等方面。這種由螺旋槳到仿生推進的變革,其意義不亞於飛機進入噴氣時代。
近年來,在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西方軍界紛紛對微小型魚類的仿生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發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海洋動物的這種推進方式具有高效率、低噪聲、高速度、高機動性等優點,成為人們研製新型高速、低噪音、機動靈活的柔體潛水器模仿的對象。比較突出的實驗裝置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機器金槍魚”和日本的“魚形機器人”,而我國在機器魚的波動推進實驗技術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