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塘村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楊柳鄉魚塘村)

鎖定
魚塘村委會隸屬隆陽區楊柳白族彝族鄉,地處楊柳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9公里,到鄉道路為土石路,交通不方便,距區50公里。東鄰冷水村 ,南鄰阿東 ,西鄰馬田村 ,北鄰娘咱。轄上、下魚塘、坑子等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765户,有鄉村人口3312人,其中農業人口3312人,勞動力25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17人。
中文名
魚塘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楊柳鄉
人口數量
3312 人

魚塘村村情概況

魚塘村 魚塘村
全村國土面積25.86平方公里,海拔2300米,適合種植包穀、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604畝,人均耕地1.09畝,林地2809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64.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魚塘村位於楊柳鄉西北部,地處緩坡,上下有兩個魚塘,故名魚塘,所轄8個自然村,分別是魚塘、田心、松坡、小田山、坑子、沙田、小浪壩、紅豆樹,面積28.82平方公里,地形複雜,最高山脈山崗,海拔2690米,最低海拔1100米,屬於立體氣候,人口3443人,耕地面積5347畝,林地5000多畝。

魚塘村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5户通自來水,有76户飲用井水,有684户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90%)。有765户通電,沒有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510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0%和6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3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3户(分別佔總數的1.7%和1.7%)。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9公里,建有集貿市場3個。距離集貿市場1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3輛,摩托車4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46畝,有效灌溉率為23.5%。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52户;裝有太陽能農户2户;未建有小水窖;沒有進行“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全村已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全部自然村已通電;全部自然村已通路;全部自然村已通電視;全部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有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92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72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沒有農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魚塘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4.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3.96萬元,佔總收入的66%;畜牧業收入 176.34萬元,佔總收入的27%;沒有漁業收入;林業收入54.25萬元,佔總收入的8.2%;沒有第二、三產業收入;工資性收入46萬元,佔總收入的6.9%。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沒有外出務工收入,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8人(佔勞動力的4.7%),在省內務工105人,到省外務工13人。 [1] 

魚塘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煙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魚塘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33户,共鄉村人口135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58人。其中農業人口135人,勞動力88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衞生院,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2.00公里,距離鎮衞生院9.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户0户。

魚塘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和平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大慄樹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00公里,距離中學9.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7人。

魚塘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9.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0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魚塘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0人,女黨員0人。 團員0人。

魚塘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缺乏資金和技術,農民的生活條件差,農產品價格低,成本高,基礎設施條件差,缺乏信息交流,第三產業發展較慢,土地利用率低,結構不合理。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對農業的投入,發展第三產業,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利用土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行農民增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