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

鎖定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地處西安市西郊,隸屬雁塔區,是雁塔區的大西門,轄區20個行政村,駐地單位30個,城鄉人口4萬餘人,總面積23平方公里。境內有比較著名的西安外事學院
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裏聚集活動,形成了“新石器文化”和“西周文化層”魚化寨遺址,被列入陝西第一批名勝古蹟予以重點保護。
中文名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
地    點
西安市西郊
轄    區
20個行政村
人口數量
4萬餘人
總面積
23平方公里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轄魚化寨,3507廠社區,,3511廠社區,,日化社區, 化工坊社區, 西鈔社區, 水利社區, 魚化寨, 小煙莊, 老煙莊, 漳滸寨, 周宋寨, 雙旗寨, 新豐村, 雷家寨, 賀家寨, 英發寨, 西晁家莊, 東晁家莊, 嶽旗寨, 姚家村, 閔旗寨, 二府莊, 北石橋, 西堯頭, 牟家村, 大寨等20個村(居)委會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地理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東距市中心僅7公里,與西安市高新開發區一路之隔,南鄰長安產業園。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傳説

一説
有這樣一個古老久遠的傳説:這裏曾是周武王為其雨花公主祭天之地,幾經歷史變遷,“雨花”漸漸被演繹成了“魚化”,有鯉魚化蛟龍的祥瑞。是故,自唐代始,進京趕考的舉子都要來此地祭拜,祈求能一舉考中,實現“魚躍龍門”的願望。
二説
西安市雁塔區魚化寨,自唐代就有村莊建立。現名魚化寨是有一個歷史來源的。
魚化寨本名“雨化寨”,是明代洪武年間一位鎮守此地的江蘇籍梅姓將軍把家眷帶到這裏安家以後形成的聚居地。他是為了紀念他的家鄉——雨化寨而取名的,後漸漸演化為“魚化寨”,在後來民間竟然也有了傳説,此地成了化龍化魚的地方。魚化寨不僅僅再是一個小村莊了,而是對河東、魚化街,福謙堡,魚西村、魚南村,八家巷、、寺門巷等村子的統稱。經過時間的洗禮,魚化寨人早已變為純正的西安人了,一口地道的西安方言。
三説
關於魚化寨的傳説:相傳周天子欲在白鹿原上建都,鯨魚聞後,怕擔負不起城池的重量,順溝向西逃跑。逃跑途中,鯨魚怕被發現,便化成一個寨子,即今西安市西郊的“魚化寨”。玉帝發現後,用鐵索將其縛住,關押在長安城下,並在上建都城,以防鯨魚逃跑。

魚化寨街道辦事處主要景點

新石器遺址
該遺址位於西郊魚化寨村北300多米處的崗地之上,北臨古氵皂河。它是一處典型的仰韶文化遺址。約6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曾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足以讓今人感慨的各種遺蹟,這也是考古界繼半坡遺址之後在西安的又一重大發現,這為了解新石器時期原始人類生活生產情況又增添了新的研究資料。
西安西郊出土的國內第三處保存完好的大型仰韶時代聚落遺址——魚化寨遺址引起強烈震動。
仰韶文化是中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在中國,仰韶時代的大型聚落遺址主要有兩處,它們均在西安,一為半坡遺址,一為姜寨遺址。2003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在西郊發現了國內又一處保存完好的大型仰韶時代聚落遺址——魚化寨遺址。
據2014年1月14日華商報報道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對外發布的消息稱:這處保存完好的大型仰韶時代聚落遺址———魚化寨遺址共發掘面積1750多平方米。聚落裏既有防護用的壕溝,也有各種形狀的房子,還有墓葬。已發現房址50多座,灰坑(窖穴)137座,甕棺葬54座,灰坑葬2座,兒童墓5座。遺址已出土可復原的陶器200多件,各種生產工具、裝飾品600餘件 [1] 
出土文物説明,那個時代的人們非常重“打扮”。他們有的帶着耳飾,有的還使用了玉笄(笄為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從初步發掘情況看,魚化寨遺址的佈局、類型和半坡遺址極為相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