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知古

鎖定
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陸澤縣(今河北深州)人,唐朝宰相、詩文家。 [24] 
魏知古20歲中進士,曾以著作郎兼修國史。武則天朝,遷鳳閣舍人、衞尉少卿,檢校相王(即唐睿宗)府司馬。唐中宗神龍年間,任吏部侍郎、晉州刺史。唐睿宗即位,召拜黃門侍郎,兼修國史。景雲二年(711年),遷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其時李隆基為太子,魏知古又兼太子左庶子。唐玄宗即位,先天元年(712年),擢為侍中,魏知古隨唐玄宗到渭川打獵,賦詩諷諫。唐玄宗下詔褒揚魏知古。次年,封梁國公。奉詔於東都主持吏部選事,徇公而忘私。開元二年(714年),還京師,改紫微令,又改工部尚書。開元三年(715年),卒,終年69歲。 [24] 
《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文集20卷,《舊唐書》本傳作7卷,但原本久佚。《全唐詩》卷91存詩5首。《全唐文》卷237載文4篇。 [24] 
概述圖片來源: [1]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深州陸澤(今河北深州
出生日期
647年
逝世日期
715年
主要成就
告發太平公主叛亂
主要作品
《魏知古集》
本    名
魏知古
官    職
侍中
爵    位
梁國公
諡    號
家    世
鉅鹿魏氏

魏知古人物生平

魏知古早年經歷

魏知古為人正直,二十歲便考中進士,歷任著作郎、鳳閣舍人、衞尉少卿,參與編修國史,又兼任檢校相王府司馬
神龍元年(705年),魏知古擔任吏部侍郎,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因母喪離職,後被起復為晉州刺史。 [2] 

魏知古疏諫時政

景雲元年(710年),相王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魏知古因曾任相王府屬官,被拜為黃門侍郎,兼修國史。景雲二年(711年),魏知古又改任右散騎常侍 [3] 
當時,唐睿宗為女兒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觀。魏知古上疏進諫道:“安養百姓是治政之本。為公主修建道觀,是要樹功德來祈求福佑,但卻佔用民宅,使百姓無處安身,這既揹人事,也有違天時,陛下為人父母,怎能安心。君主言行都要記載在史書中,因此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臣有諫諍之責,又負責修史,如記下陛下不合常理的舉動,後人會怎麼看?臣認為盛暑修觀非常不妥。請陛下體察民意、罷去勞役,造福於民。”唐睿宗不聽。 [4] 
不久,魏知古又進諫道:“臣聽説百姓以君為天,君以百姓為本。陛下登基後,百姓都以為朝廷會施新政,但如今卻風教衰敗,府庫空虛,人力凋敝,勞役不止,官員日增。為二位公主修建道觀,並非急務,臣此前請求停止這一勞役,但仍未停止。今年水旱成災,五穀不熟,若到明年春天,一定會發生饑荒。陛下為人父母,想用什麼方法來拯救呢?突厥為患,為時已久,如今又遣使來朝,請求和親。他們乘中國飢虛,在和親之際,倘若窺測侵犯,國家應怎麼提防呢?”唐睿宗認為他言辭懇切,任命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太子左庶子 [5] 

魏知古擔任宰輔

先天元年(712年),魏知古擔任户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6]  八月,太子李隆基繼位,是為唐玄宗,尊父親唐睿宗為太上皇。魏知古又被擢拜為侍中。不久,魏知古隨唐玄宗到渭川打獵,賦詩諷諫。唐玄宗下詔褒揚魏知古,對他大加賞賜。 [7] 
開元元年(713年),魏知古進封梁國公。當時,太平公主與宰相竇懷貞等人意欲作亂,密謀廢立。魏知古向唐玄宗告發,唐玄宗遂搶先發動政變,誅殺太平公主等人。政變成功後,魏知古獲賜實封三百户。 [8] 

魏知古遭饞罷相

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薦,後與姚崇並列相位,受到姚崇的輕視。姚崇奏知皇帝,任命魏知古為吏部尚書,讓他到東都洛陽主持選官,魏知古非常不滿。姚崇之子認為父親對魏知古有恩,便趁機請託於他。開元二年(714年),魏知古從洛陽回京,將此事告知唐玄宗。 [9] 
不久,玄宗假意問姚崇道:“你兒子才能如何?現在何處?”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臣有兩個兒子在洛陽任職,慾望很多但不謹慎。臣早年曾有恩於魏知古,他們一定是藉此請託於魏知古。”唐玄宗認為姚崇公正無私,而魏知古卻有負於姚崇,便欲罷免他的官職。姚崇道:“臣的兒子行為失檢,擾亂法紀,陛下卻罷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會以為陛下偏私於臣。”唐玄宗最終還是在同年五月將魏知古罷為工部尚書。 [10] 

魏知古病逝

開元三年(715年),魏知古病逝,終年六十九歲,追贈幽州都督,諡號為忠。 [11] 

魏知古軼事典故

魏知古有知人之鑑,曾先後舉薦洹水令呂太一、蒲州司功參軍齊璟、前右內率府騎曹參軍柳澤、密縣尉宋遙、左補闕袁暉、右補闕封希顏、伊闕尉陳希烈等人,這些人後來都擔任清要官職。 [12] 

魏知古人物評價

宋璟叔向古之遺直,子產古之遺愛,能兼之者,其在魏公。 [13] 
劉昫:魏知古、盧懷慎源乾曜李元紘杜暹韓休裴耀卿,悉藴器能,鹹居宰輔。或心存啓沃,或志在薦賢,或出愛子為外官,或止屯田於關輔,或不受蕃人之賂,或堅劾伯獻之奸,或廣漕渠以充國用:此皆立事立功,有足嘉尚者也。 [13] 
宋祁:夫志滿則忽其所謀,意驕則樂軟熟、憎鯁切,較力雖多,課所效不及姚、宋遠矣。終之胡雛亂華,身播邊陬,非曰天運,亦人事有致而然。若知古等皆宰相選,使當天寶時,庸能有救哉! [14] 
趙元僖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齡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輔弼,委之心膂,財成帝道,康濟九區,宗祀延洪,史策昭煥,良由登用得其人也。 [15] 

魏知古後世地位

780年(建中元年),魏知古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宰臣被唐德宗定為上等。 [16] 
848年(大中二年),魏知古與李峴王珪等三十七位功臣被唐宣宗圖像於凌煙閣 [16] 

魏知古個人作品

魏知古著有文集二十卷。 [17] 
全唐文》收錄其文四篇:《答張九齡賀西幸延期表》、《諫造金仙玉真觀疏》、《又諫營道觀疏》、《報吐番宰相坌達延書》。 [18] 

魏知古家庭成員

魏知古先輩

曾祖:魏徵,秘書監、太子太師、鄭國公。
祖父:魏嵲,字叔瑜,尚書右丞、諫議大夫。
父親:魏華。
兒子
魏哲,延安太守 [20] 
魏毖,陽安太守。 [20] 
魏林,朔州刺史。 [20] 
魏珏,鴻臚少卿。 [20] 
魏曜,左贊善大夫。 [20] 

魏知古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四十八》。 [13]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五十一》。 [14]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唐紀二十三》。 [2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唐紀二十六》。 [22]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唐紀二十七》。 [23] 
參考資料
  • 1.    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餘姚魏氏宗譜》。
  • 2.    《舊唐書·魏知古傳》:性方直,早有才名。弱冠舉進士,累授著作郎,兼修國史。長安中,歷遷鳳閣舍人、衞尉少卿。時睿宗居藩,兼檢校相王府司馬。神龍初,擢拜吏部侍郎,仍並依舊兼修國史,尋進位銀青光祿大夫。明年,丁母憂去職,服闋授晉州刺史。
  • 3.    《舊唐書·魏知古傳》:睿宗即位,以故吏召拜黃門侍郎,兼修國史。景雲二年,遷右散騎常侍。
  • 4.    《舊唐書·魏知古傳》:睿宗女金仙、玉真二公主入道,有制各造一觀,雖屬季夏盛暑,尚營作不止。知古上疏諫曰:“臣聞《穀梁傳》曰:‘古之君人者,必時視人之所勤:人勤於力則功築罕,人勤於財則貢賦少,人勤於食則百事廢。’《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慾。’《禮》曰:‘季夏之月,樹木方盛,無有斬伐,不可興土功以妨農。’又曰:‘季夏行冬令,則風寒不時。’《語》曰:‘修己以安百姓。’此皆興化立理之教,為政養人之本。今陛下為公主造觀,將樹功德以祈福祐。但兩觀之地,皆百姓之宅,卒然迫逼,令其轉移,扶老攜幼,投竄無所,發剔椽瓦,呼嗟道路。乖人事,違天時,起無用之作,崇不急之務,羣心搖搖,眾口籍籍。陛下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且國有簡冊,君舉必記,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是以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夫如是,則君之所舉,可不慎歟!微臣備位諫諍,兼秉史筆,書而不法,後嗣何觀?臣愚必以為不可。伏願俯順人慾,仰稽天意,降德音,下明策,速罷功役,收之桑榆。”疏奏不納。
  • 5.    《舊唐書·魏知古傳》:頃之,又進諫曰:“臣聞人以君為天,君以人為本。人安則政理,本固則邦寧。自陛下翦除凶逆,君臨寶位,蒼生顒顒,以為朝有新政。今風教頹替,日甚一日,府庫空虛,人力凋弊,造作不息,官員日增。今諸司試及員外、檢校等官,僅至二千餘人,太府之布帛以殫,太倉之米粟難給。又金仙、玉真等觀造作,鹹非急務,臣先奏請停,竟仍未止。今歲前水後旱,五穀不熟,若至來春,必甚饑饉。陛下為人父母,欲何方以賑恤?療飢拯溺,須及其時。又突厥為患,其來自久,本無禮儀,焉有誠信。今雖遣使,來請結婚,豺狼之心,首鼠何定。弱則卑順,強則驕逆。屬草衰月滿,弓勁馬肥,乘中國飢虛,在和親際會,倘或窺犯亭障,國家何以防之?臣所論者,事甚急切,伏願特垂詳察。”睿宗嘉其切直,尋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在春宮,又令兼左庶子。
  • 6.    《新唐書·宰相表上》:(先天元年壬子)壬戌,知古為户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 7.    《新唐書·魏知古傳》:先天元年,為侍中。從獵渭川,獻詩以諷,手製褒答,並賜物五十段。
  • 8.    《新唐書·魏知古傳》:明年,封梁國公。竇懷貞等詭謀亂國,知古密發其奸,懷貞誅,賜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賞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節。是冬,詔知東都吏部選事,以稱職聞,優詔賜衣一副。
  • 9.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黃門監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薦,以至同為相。崇意輕之,請知古攝吏部尚書、知東都選事,遣吏部尚書宋璟於門下過官;知古銜之。崇二子分司東都,恃其父有德於知古,頗招權請託;知古歸,悉以聞。
  • 10.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他日,上從容問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對曰:“臣有三子,兩在東都,為人多欲而不謹,是必以事幹魏知古,臣未及問之耳。”上始以崇必為其子隱,及聞崇奏,喜問:“卿安從知之?”對曰:“知古微時,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為知古必德臣,容其為非,故敢幹之耳。”上於是以崇為無私,而薄知古負崇,欲斥之。崇固請曰:“臣子無狀,撓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為私於臣,累聖政矣。”上久乃許之。辛亥,知古罷為工部尚書。
  • 11.    《舊唐書·魏知古傳》:三年卒,時年六十九。贈幽州都督,諡曰忠。
  • 12.    《舊唐書·魏知古傳》:知古初為黃門侍郎,表薦洹水令呂太一、蒲州司功參軍齊璟、前右內率府騎曹參軍柳澤。及知吏部尚書事,又擢用密縣尉宋遙、左補闕袁暉、右補闕封希顏、伊闕尉陳希烈,後鹹累居清要,時論以為有知人之鑑。
  • 13.    舊唐書:列傳第四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14.    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15.    宋史:列傳第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16.    唐會要:卷四十五 功臣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17.    新唐書:藝文志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18.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10-10]
  • 19.    全唐詩:卷九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20.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魏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21.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22.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23.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0]
  • 24.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 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8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