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思文

鎖定
魏思文,原名郭維福,1910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1926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至1932年在北京上大學期間,參加並組織學運工作,曾任黨支部書記。1932年至1935年,先後在內蒙臨河和山東即墨做黨的地下工作,任縣委委員。1935年,不幸被捕。在國民黨的監獄中,面對敵人的屠刀和死亡的威脅,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1937年,獲釋出獄。抗日戰爭期間,他轉戰山東各地,在敵後發動羣眾,組織抗日武裝鬥爭,開展黨的組織建設工作。歷任支隊指導員、淄博礦區工委委員、淄博特委民運部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第一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在解放戰爭中,他參與組織了淮海戰役華東地區的支前工作,參加瞭解放大西南的鬥爭。先後擔任魯南區、魯中南區黨委組織部長,華東支前司令部政治部長,西南服務團二團副團長,川東區黨委第二副書記,川東行署副主任等職。從1952年起,一直從事黨的教育事業,擔任北京工業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兼院長,曾當選為北京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7年10月,被迫害致死。1972年,按照毛澤東批示,中共中央追認魏思文為革命烈士。1978年6月2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市委、五機部在北京舉行追悼大會。 [1] 
中文名
魏思文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67年10月
出生地
山西省文水縣
原    名
郭維福

目錄

魏思文人物生平

魏思文,原名郭維福,山西文水縣徐家鎮人,1910年7月出生,。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平馮庸大學肄業,曾任北平學生運動黨支部書記,率領學生到古北口長城與日本侵略軍作戰。1633年3月任綏遠省(今內蒙古)臨河縣委兵運小組組長,策反閻錫山晉綏軍屯墾部隊410團起義。1934年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到山東省即墨縣以“愛民診所”為掩護,發展黨員,組建黨支部。1935年12月因叛徒出賣在青島被捕,雖受到毒刑拷打,仍嚴守黨的機密,被國民黨政府判處7年監禁。1937年10月抗日戰爭爆發,在濟南被黨營救出獄。1937年12月26日,參與廖容標、姚仲明領導的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現淄博市張店區衞固鎮太平莊),任抗日救國第五軍三中隊指導員,在膠濟鐵路沿線及以南地區抗擊日寇的侵略。1939年任中共山東分局第一區黨委組織部部長,1940年5月至1949年任中共魯南、魯中南區黨委組織部長,成為區黨委書記趙鎛和付秋濤的得力助手和親密戰友,長期駐紮在臨(沂)、郯(城)、費(縣)、嶧(縣)四邊縣根據地,為蒼山縣和魯南戰略區的黨的組織建設、政權和各界民眾抗日救國的組織建設殫精竭慮。解放戰爭期間的1948年,魏思文任華東支前委員會民力部長和華東支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率領民工支援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以及滬寧戰役。1949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二團副團長,隨第二野戰軍進軍大西南。重慶解放後,任川東區黨委副書記、川東行署副主任,在徵糧、反霸、土改和建設川東新政權等方面功勳卓著。1952年10月,魏思文調任北京工業學院,先後任黨委書記、院長。行政七級。他尊重知識,培養人才,把這所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建的一般工科大學建設成為含常規及尖端武器的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學院,研製了屬於“新中國第一”的探空火箭、反坦克導彈、大型天象儀及電視發射接收裝置,培養了大批國防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受到國家領導人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的表揚和接見。魏思文身居高位,念念不忘沂蒙老區百姓,1964至1966年兩次率領北京工業學院5000名師生員工來曲阜、臨沂、郯城、日照、臨沭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他身體力行,與貧下中農“三同”,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提高糧食產量。他還在蹲點農村率先蓋排房,分給社員居住,改變農村面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善和提高革命老區百姓的生活水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魏思文從臨沂返回北京,1967年10月,受迫害致死。1972年10月,毛澤東親筆批示為其平反昭雪。1978年6月,魏思文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隆重舉行,緬懷他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國防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不朽業績。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