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德聖

鎖定
魏德聖,1968年8月16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市永康區,中國台灣男導演。
1993年,魏德聖開始進入楊德昌電影工作室工作,1994年,首次編寫的劇本《賣冰的兒子》獲得台灣官方頒發的優良電影劇本獎。之後執導的短片《夕顏》、《對話三部》等多次獲金穗獎肯定。2008年,魏德聖自編自導的電影《海角七號》獲得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個人獲得年度傑出台灣電影獎和最佳導演獎 [1-3]  。2011年,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自編自導的史詩英雄電影《賽德克·巴萊》正式上映 [4-5] 
中文名
魏德聖
外文名
Wei Te-Shen
別    名
魏德勝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8年8月16日
畢業院校
台灣遠東工專學院
職    業
電影導演
主要成就
金馬獎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港台導演獎 [26] 
出生地
台灣台南市永康區
代表作品
夕顏
賣冰的兒子
海角七號
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早年經歷

魏德聖
魏德聖(3張)
魏德聖畢業於遠東工專(現遠東科技大學)電機科,服役時在軍中認識一位世新畢業的同學,聽其終日談論電影,1991年退伍後即進入一家小型傳播公司擔任電視節目助理,開始步入影視圈。初入傳播公司時,魏德聖接觸到電視劇製作,因而也開始提筆寫劇本,並自行以錄影帶拍攝習作 [6] 

魏德聖演藝經歷

1993年,魏德聖在金鰲勳籌拍的軍教片《想飛——傲空神鷹》中擔任該片場記,認識了楊德昌電影工作室人員,因而在工作結束後進入楊德昌電影工作室擔任助理 [7] 
魏德勝生活照
1994年,魏德聖首次創作的劇本《賣冰的兒子》獲得了台灣官方頒發的優良電影劇本獎。
1995年,攝製了一部短片《夕顏》,去參加台灣當局為鼓勵年輕人制作非商業性劇情影片設立的金穗獎,得到了第十八屆金穗獎優等錄影帶 [8]  。1995年,日本導演林海象來台拍攝日台合作片《海鬼燈》,魏德聖出任該片製作助理。
1996年,在導演楊德昌籌拍的新片《麻將》中,魏德聖於短期間從場務、助導而升任副導。20實際90年代末因為楊德昌製作一部電影的週期實在太長,魏德聖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一個電影夢想,所以選擇離開楊德昌的導演工作室 [7] 
1996年,開始魏德聖以16mm底片拍片,短片作品包括《對話三部》、《黎明之前》、《七月天》等,除了同獲金穗獎肯定外,也日益受到國內外影展的重視 [9] 
1997年,魏德聖偶然翻到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深受觸動,開始提筆寫劇本。
2000年,他完成講述“霧社事件”始末的劇本《賽德克·巴萊》,獲得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2003年,他花費200萬新台幣拍了5分鐘的預告片,希望吸引投資,以失敗告終 [10-11] 
2002年,出版圖書《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 [12] 
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
2003年,編寫的劇本《火焚之軀──西拉雅》獲得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 [13] 
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成為台灣最賣座的華語片 [14-17]  ,並獲得了第三屆亞洲電影大獎紀念楊德昌亞洲新秀大獎 [18] 
2009年,史詩巨片《賽德克·巴萊》項目正式啓動,魏德聖擔任電影導演,吳宇森出任該片的監製,並且為該片籌措了1千萬美金的製作成本,影片將於2011年9月上映,電影因為時長的關係,分為上下兩部公映,上部名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下部名為《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賽德克·巴萊》摘得了2011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 [19] 
2012年,擔任棒球電影《KANO》的監製,而且電影的前期劇本也是由魏德聖撰寫 [20] 
2016年,執導的新片《52 Hz, I Love You》殺青 [21-22] 

魏德聖主要作品

魏德聖導演作品

時間
作品名稱
備註
1994年
劇本《賣冰的兒子》
——
1995年
短片《夕顏》
video作品,劇情片
1996年
電影《麻將》
副導演
1996年
短片《對話三部》
16mm劇情片
1997年
短片《黎明之前》
16mm劇情片
1999年
短片《七月天》
About July,16mm劇情片
2002年
電影《雙瞳》
副導演&策劃
2003年
劇本《火焚之軀──西拉雅》
——
2008年
電影《海角七號》
策劃&導演&監製&劇本
2011年
電影《賽德克·巴萊》
導演&劇本(2000年)&前導片(2003年)
2016年
導演,音樂愛情電影 [21] 

魏德聖出版書籍

時間
名稱
備註
2002年
《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
書籍
2011年
《導演.巴萊》
書籍

魏德聖獲獎記錄

作品獎項
  • 2008    美國夏威夷影展劇情片類最佳影片獎    (獲獎)    
  • 2008    台北電影節劇情長片百萬首獎首獎    (獲獎)    
  • 2008    日本亞洲海洋電影展“最佳影片”首獎    (獲獎)    
  • 2006    新人組輔導金500萬元    海角七號    (獲獎)    
個人獎項
劇本獎項
  • 2003    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    劇本《火焚之軀──西拉雅》    (獲獎)    
  • 2000    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    劇本《賽德克·巴萊》    (獲獎)    
  • 1994    台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    劇本《賣冰的兒子》    (獲獎)    
短片獎項
  • 1998    電影短片及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    短片《七月天》    (獲獎)    
  • 1997    比利時布魯塞爾影展“優等短片”    短片《黎明之前》    (獲獎)    
  • 1997    第二十屆金穗獎“優等短片”    短片《黎明之前》    (獲獎)    
  • 1996    第十九屆金穗獎“優等短片”    短片《對話三部》    (獲獎)    
  • 1995    第十八屆金穗獎“優等錄影帶”    短片《夕顏》    (獲獎)    

魏德聖人物評價

相比台灣大多數導演,魏德聖出身相當草根。他甚至沒有讀過大學,也沒專門進修過電影,對所謂的大師作品也知之甚少。在金融危機、台灣民眾情緒低迷時,以小人物努力生存的毅力和詼諧幽默的內容,讓民眾重拾對這塊土地的認同。魏德聖憑藉《海角七號》,僅用了兩個月時間,便超過成龍、李安,成為台灣華語電影六十多年來最賣座的導演,一下子從苟且偷生的劇本小作者,成為一位響徹世界的華人電影導演 [23]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
魏德聖由於充滿理想性格且具有堅持自我理念的傲骨,致使委外作品不多,但細數魏德聖自行執導、拍攝的作品,仍可以清楚見到魏德聖不斷自我突破、自我成長的軌跡 [24] 成都日報評)。

魏德聖人物爭議

由於魏德聖成名以來的電影作品(2008年《海角七號》、2011年《賽德克巴萊》、2014年《KANO》)題材皆涉及台灣日據時代的歷史,引起部分人士指責魏德聖立場“媚日”,批評者的言論時常偏離電影內容而更傾向政治立場鬥爭。有自稱“抗獨史陣線”的七名成員未看過電影就批評媚日;匿名者冒充不同身分“一稿二投”發表影評等,可看出這種針對性攻擊的跡象。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