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德友

鎖定
魏德友,男,漢族,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 [7]  ,1940年11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退休職工,兵團精神的典型代表 [7] 
自1964年起堅守在新疆毗鄰邊境線的一片無人區,把家安在邊境線上,守護着祖國的邊境線,為國巡邊50多年,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餘人次,管控區內未發生一起涉外事件。巡邊總里程達2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5圈,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 [7]  。2017年10月17日,以其事蹟改編創作而成的電影《守邊人》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儀式 [1] 
2017年11月,當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類) [2]  。2019年7月27日,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3]  。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奮鬥者 [4]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魏德友“七一勳章 [8-9] 
中文名
魏德友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臨沂 [7] 
出生地
山東臨沂 [7] 
出生日期
1940年11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魏德友所獲榮譽

2016年10月28日,魏德友獲“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5]  [7] 
2017年11月,魏德友當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類) [2]  [6] 
2019年7月27日,魏德友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3] 
2019年9月,魏德友被授予“最美奮鬥者”。 [4]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魏德友“七一勳章”。 [8-9] 
魏德友 魏德友 [10]

魏德友人物評價

魏德友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退休職工、護邊員。他秉承“我為祖國守邊防”的堅定信念,52年如一日紮根艱苦偏遠地區巡邊護邊,至今過着“家住路盡頭,放牧就是巡邏”的生活,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授予其“兵團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5] (新華網 評)
57年很長,一名戰士從黑髮到白頭,幾十年如一日堅守;57年很短,守邊的日子如白駒過隙,一晃到了耄耋之年,仍要守下去 [16] (人民網 評)
魏德友是兵團精神的代表,也是新疆各族兒女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精神代表 [1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新疆藝術劇院黨委書記蔡曉榮 評)
59年來,魏德友巡邊總里程達2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5圈。不忘初心,為國戍邊,是這位老人一生的堅守 [18] (人民網 評)

魏德友人物經歷

1940年11月,魏德友出生于山東臨沂市沂水縣 [7] 
1960年,魏德友入伍 [16] 
1964年,在原北京軍區某部服役的魏德友與30多名戰友響應國家號召,脱下軍裝後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一六一團兵二連 [19] 
1967年,魏德友把家安在這裏,戈壁灘上挖出來的地窩子,就是他和妻子的婚房 [14] 
1982年,魏德友所在連隊解散。其他人陸續撤離,魏德友主動留下來,成為新疆塔城軍分區額敏河邊防連的一名護邊員,一守又是幾十年 [19] 
1983年6月,魏德友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8] 
1984年,兵二連根據需要進行裁撤,百餘户人家陸續搬遷到其他連隊駐地。魏德友選擇留下來義務戍守邊防,妻子劉景好始終陪在他身邊。老兩口至今堅守在空曠的草原深處,放牧巡邊是他們的主要工作 [18] 
2002年,魏德友夫婦退休 [13] 
2022年6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屆委員會候補委員。 [11] 

魏德友人物事蹟

1964年,在原北京軍區某部服役的魏德友與30多名戰友,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脱下軍裝一路向西,從都市來到邊陲。
那時的薩爾布拉克草原,土地鹽鹼化嚴重,雖叫草原,但實為一片戈壁荒漠。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既然來了,就好好幹!”魏德友暗下決心。
那時,開荒屯墾,沒有機械設備,魏德友和戰友們憑着手中的鍬和鎬,硬是在這塊不毛之地上建起了家園。
1967年,和魏德友成婚不久的劉景好,從山東老家來到了新疆。數千公里進疆路,愈行愈荒涼,火車換汽車,汽車轉驢車,劉景好好幾次想要掉頭回家。
那天,劉景好一下車,眼前只見光禿禿的戈壁灘,就連魏德友承諾為她準備的婚房,也只是一個剛挖出來的“地窩子”,婚牀則是用柳條編制再鋪上些乾草。
“等這裏建設好了,咱們就可以榮歸故里了。”在魏德友“連哄帶騙”下,劉景好留了下來。
薩爾布拉克草原是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的必經通道。到了冬季,這裏狂風不止,一場暴風雪下來,可能幾個月出不了門。有一次,魏德友和劉景好像往常一樣巡邊,突然天氣驟變,狂風夾雜着雪花,席捲了整個草原,天地間頓時白茫茫一片,能見度不足1米。魏德友憑記憶分辨着來時的路線,最終還是迷了路。10多個小時過去了,當前來營救的新疆塔城軍分區額敏河邊防連官兵找到他倆時,魏德友的雙腳腳趾已嚴重凍傷,送去醫院後,險些被截肢……憶起那次險情,劉景好至今心有餘悸。
察看邊情、修復破損的鐵絲網,是巡邊時的必要任務。起初,劉景好不會修鐵絲網,經常被鐵絲網上的倒刺劃傷手臂。劉景好性子急,魏德友就耐心地手把手教。漸漸地,劉景好不僅成為了一名熟練“鉗工”,而且還學會了在草原上判斷方向、天氣及邊情,成為魏德友巡邊中的得力助手。
有一次,魏德友不慎從馬上跌落下來,摔傷了腰椎,只能卧牀休息。那段時間,劉景好獨自一人去巡邊。一天,劉景好攀爬一處斷崖時,腳趾被尖鋭石塊割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但她咬着牙、瘸着腿繼續巡邏。巡邏結束回到家,魏德友從牀上爬了起來,一把抱住她,眼淚直流。
在一望無際的荒漠戈壁,惡劣環境和艱苦條件只是魏德友夫婦倆需要面對的困難之一,還有一個困難就是如影隨形的孤獨感。
因此,巡邊與邊防連官兵碰面,是夫妻倆每天都期待的事。每次碰面,魏德友夫婦倆和官兵都會相互敬禮,有時還一起巡邏。
魏德友夫婦看到邊防官兵執勤巡邏辛苦,經常邀請大家來家裏落腳休息。一次,巡邏官兵在他家吃完飯,塞給魏德友50塊錢。他光着腳追上去,硬是原數送還。
還有一年冬天,魏德友和劉景好聽説連長許彬的妻子懷着身孕來隊探親後,從自家雞窩裏揀了一筐雞蛋,在雪地裏相互攙扶着,爬過山丘,到連隊探望。
隨着年紀越來越大,魏德友一度擔心,萬一哪天走不動了,誰來接他的班?讓魏德友欣慰的是,二女兒魏萍回來了。
2002年,魏德友夫婦退休。在山東工作的4個孩子勸他們回鄉養老,但魏德友不肯,還説服劉景好留在薩爾布拉克草原繼續義務巡邊。孩子們拗不過老人,又全部返回新疆生活。
嫁給魏德友54年,劉景好只回過6次孃家。她知道,魏德友其實也很想家。當年,因為大雪封路,魏德友的父親過世的報喪信一個多月後才送到他手上。等看到信的時候,父親早已安葬,魏德友只能對着老家的方向大哭一場。
現在,魏德友和劉景好有時候還會到離家不遠處的山頭察看邊情。遠離繁華,邊境線上寂靜無比,只聞鳥鳴蟲吟。過去那些單調,甚至略顯苦澀的生活,漸漸在兩人的心中有了一種無可比擬的神聖感。那離家僅8公里的173號界碑,以前每次路過,兩人總會細心地把它擦拭一遍。日子久了,界碑在他們心中也有了温度,“看着它,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家人一樣。 [13] 

魏德友人物生活

魏德友人物語錄

“我們的國家富強了,現在護邊員的生產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家裏通了電,蓋了新房,我和老伴兒也漲了退休金,吃穿不愁。”細數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老人臉上洋溢着笑容 [14] 
“一生做一件事、我為祖國守邊防”,在魏德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黑色的大字格外醒目。錚錚誓言,一諾千金,魏德友説到也做到了:“我想一直守在這裏,直到走不動的那一天。 [14] 
“我沒有文化,但我有力氣。拿起槍就巡邏放哨,扛起鎬就種地放牧。黨指揮到哪裏,我就打到哪裏!只要我還能動,就要在這裏一直守下去!”每當講起這些話,魏德友的臉上就會露出自豪的笑容 [16] 
“我與邊防連的戰士們一起巡邏守邊。他們幫我家建房子,還給我們運馬草、送藥品,我捨不得離開。”魏德友説,“我熟悉這裏的地形地貌,瞭解社情民情,可以協助戰士們護邊。 [16] 
“一天不到邊境線上瞅瞅,總覺得有什麼事沒幹。只有守在這裏,心裏才踏實。”儘管腳下的每一寸草地、遠處的每一道山脊,都刻在魏德友心裏,但他還是認真細緻觀察,不放過邊境線上的任何風吹草動 [19] 
“我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事,黨和國家卻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我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81歲的魏德友説 [19] 
“我與邊防連的戰士們一起巡邏守邊。他們幫我家建房子,還給我們運馬草、送藥品,我捨不得離開。”魏德友説,“我熟悉這裏的地形地貌,瞭解社情民情,可以協助戰士們護邊。 [19] 
守了一輩子邊,魏德友説他從沒後悔過。“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了,家裏有水有電,電視、冰箱都用上了。”魏德友説,“只要能走得動,就要一直守下去。 [18] 
目送着女兒開車遠去,魏德友拎起水管又給旁邊的菜園澆水。他自豪地説:“我雖然在戈壁草原上,但是和生活在城裏沒有區別,老伴和女兒都陪在我身邊,瓜果蔬菜都是自己種,新鮮又健康,而且這裏綠樹成蔭、人來人往,熱鬧得很。對於守邊護邊,我們兵團的每一名職工都做得很好,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12] 
當説起他堅守邊疆、為國守邊的光榮事蹟,稱讚他獲得“七一勳章”時,魏德友略顯侷促地説:“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伍軍人、一名兵團職工應該做的事。在我心中,自己永遠是個兵,職責就是保家衞國。黨中央卻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我感覺我做得還不夠,我要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12] 
回憶起2021年7月1日在“七一勳章”頒獎現場時的情景,魏德友依然激動不已。“能獲得‘七一勳章’我非常高興,回來幾天都沒睡着覺。但有一點,就是榮譽太高了,自己差得太遠,感覺有點慚愧。”魏德友説着説着,眼睛濕潤了…… [12] 
2023年6月27日,以魏德友為原型的大型音樂劇《活界碑》在兵團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大廈劇場首演。魏德友説:“我其實也沒做什麼事,這個劇把我演得太好了。我只希望把戍邊精神傳承下去。現在來我這裏參觀的人文化程度都比我高,他們一定會發揮自己的本領,繼續把兵團建設得更好,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12] 
已經成為名人的魏德友依舊將升國旗作為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他語氣堅定地説:“每當看到鮮豔的國旗冉冉升起、隨風飄揚的時候,我就感到心裏非常踏實、非常自豪。在這片孤寂的戈壁草原上,不管什麼天氣、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我就能找到家。” [12] 
如今,薩爾布拉克草原的邊境線已建起智慧邊防,魏德友手中的“羊鞭”也已交給二女兒魏萍,但他仍習慣沿着那條熟悉的牧道走一走。他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只要我還走得動,我就要去巡邊。只有巡邊了,我心裏才踏實。我們的祖國這麼好,我還做得‘不夠’,我要做得‘更好’。” [12] 

魏德友家庭成員

妻子:劉景好 [12-13] 
大女兒:魏勇忠 [13] 
二女兒:魏萍 [12-13] 
兒子:魏聯國 [13] 

魏德友人物影響

魏德友影視形象

2017年10月17日,以全國“時代楷模”魏德友的先進事蹟改編創作而成的電影《守邊人》17日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儀式 [1] 
2023年1月6日,音樂劇《守界人》進入排演階段,將於2月底上演。
由新疆藝術劇院歌劇團打造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守界人》以“七一勳章”“全國道德模範”“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魏德友為創作原型,將平凡英雄的事蹟通過音樂劇形式演繹,講述他與妻子劉景好為國戍邊、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 [15] 
2023年6月27日,以魏德友為原型的大型音樂劇《活界碑》在兵團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大廈劇場首演 [15] 

魏德友戍邊事蹟

2021年7月,魏德友戍邊事蹟展覽館開館後,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參觀學習,受教育黨員羣眾上萬人次。聽着魏德友的戍邊故事,看着他戍邊時用過的那些老物件兒,一個堅守信念、巡邊護邊的身影彷彿就浮現在人們眼前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