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子猷

鎖定
魏子猷(1875年~1936年),河南駐馬店遂平人,是我國近現代首屈一指的古箏演奏家和教育家。自幼喜愛音樂,琴、箏、琵琶、笙管,件件精通,尤擅十三絃箏。對我國近現代古箏的發展和延續起了關鍵作用。 [1] 
1925年前後在北京西單牌樓道德學社教箏,河南箏樂由此傳播,曾編有曲集《中州古調》(工尺譜手稿)。代表作有《漁舟唱晚》、《天下大同》、《關雎》、《平沙落雁》、《百鳥朝鳳》等。其表演藝術具有濃郁的河南民間音樂風格特點,以古樸渾厚的韻致見長。所傳弟子有婁樹華史蔭美梁在平等,他們均為中國近代箏樂史上的重要人物。 [2] 
中文名
魏子猷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駐馬店遂平
出生日期
1875年
逝世日期
1936年
代表作品
漁舟唱晚
百鳥朝鳳 [2] 

魏子猷人物生平

魏子猷音樂啓蒙

1875年三月,魏子猷出生在遂平縣城西十里的吏部張村,同族兄長九歲神童魏承恩在其慶生宴上賦詩聯一首,上聯:魏府增人丁代代興旺;下聯:子女溢才華個個英強;橫批:宏猷大展。魏子猷之名後來就出自此詩聯。
1892年,遂平愛國民主紳士魏朗齋出生,為期七天的慶祝典禮很隆重。這次大會文藝演出的總導演是17歲的魏子猷。
1897年,二十二歲的魏子猷走出家門,拜訪各地名家學習箏藝。在泌陽城一家茶鋪裏,遂平、泌陽箏界的大交流使魏子猷開闊了眼界。

魏子猷外出求學

1898年6月,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同年9月,魏子猷被迫入汝寧府中學堂讀書。在這期間,他翻閲汝寧府志,考察民間音樂,豐富中州古調音素。還考察到起源於汝水河畔的“蔡謳”是中國最早的(春秋時期)地方民間音樂體系,有《詩經》中的名篇《汝墳》為證。可想“蔡謳”的音樂元素隨着歷史長河的流淌已牢牢化入河南的民間小調、大調曲子説唱藝術和梆子腔、曲劇、越調等劇種音樂之中。
1902年,魏子猷去開封第一所新式學堂河南大學堂讀書。這次開封求學,期間他找到了河南大調曲子的根——汴梁小曲,在相國寺、龍亭公園聽最原始的説唱鼓子曲。放假回家時繞道平頂山襄縣,去葉縣拜訪河南箏派趙均安。
清末民初,魏子猷考取了一外地縣長的職務,其間除了勤政愛民外,他不忘箏樂繼續研究箏藝,併為晚年寓居北京傳播箏樂做了準備。

魏子猷潛心創作

1925年夏天,魏子猷在北京辭官回鄉,回到了遂平。汝河大堤操箏,滿眼閃閃發光的金沙,碧波盪漾的河水。《漁舟唱晚》的旋律初稿由此產生。同年秋天,攜家眷北上北京寓居,並在一家慈善機構“道德學社”專事箏藝。

魏子猷桃李滿門

魏子猷不僅是我國近現代古箏巨匠,還是一位知識型的民族民間音樂家和古箏教育家。對我國近現代古箏的發展和延續起了關鍵作用,對河南箏跨區域傳播做出了貢獻。魏子猷弟子眾多,皆成名家且大都是中國近現代箏樂史之重要人物。如婁樹華梁在平、再傳弟子曹正等。

魏子猷主要貢獻

  • 他是我國近現代古箏大家、首屈一指的古箏演奏家,尤其長於河南中州古調“樂中箏”。
他是最早把河南古箏介紹出去的人,經常演奏和傳授的箏曲有《天下大同》、《小開手》、《關雎》、《漁舟唱晚》、《百鳥朝鳳》、《平沙落雁》等十多首,其演奏古樸渾厚、深沉內在、慷慨激昂,具有濃郁的河南民間音樂風格,時稱遂平箏曲。
魏子猷傳譜的著名古箏作品《漁舟唱晚》,以唐代詩人王勃《騰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佳句的前四個字為標題,描繪了夕陽西下,碧波萬頃,漁人歡愉歌唱,滿載豐收,欸乃歸舟的動人情景,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讚美。樂曲意境深邃高雅,旋律以典型的民族風格五聲音階為基礎,音樂優雅古樸,通俗又有韻味。結構完整短小,利於傳奏。魏子猷在這首作品的演奏創作上突破了傳統的六十八板單一曲式,通過不同段落體現音樂形象的對比和發展,使用了大篇幅的音型模進和華彩樂段,比傳統的六十八板古箏曲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繼承容易創新難,此曲花費了魏子猷多少心血可想而知,從中也可窺視魏子猷箏藝是多麼的高深。 [1] 
  • 魏子猷不僅是我國近現代古箏巨匠,還是一位知識型的民族民間音樂家和古箏教育家。
魏子猷對我國近現代古箏的發展和延續起了關鍵作用,對河南箏跨區域傳播做出了貢獻。他弟子眾多,皆成名家且大都是中國近現代箏樂史之重要人物。比如:古箏大師婁樹華、“台灣古箏之父”梁在平。因為婁樹華、梁在平都師從魏子猷,所以也都被稱為河南派古箏演奏家。此外還有程午加、周希文、史蔭美等也都曾師從魏子猷。
我國現當代古箏大師、新中國學院派古箏專業奠基人、北京古箏研究會會長、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曹正是婁樹華的高足,是魏子猷的再傳弟子,所以也被公認為遂平古箏學派的代表人物。可見魏子猷對我國古箏藝術的深遠影響和不朽業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