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太武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于嘉定十一年(1218年)创作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庙宇的荒凉景象,借佛狸祠典故与“乱鸦争祭”“万马饮江”等意象对比,抒发历史兴衰与家国忧思 [2]。该诗采用支韵,格律严谨,尾联“城笳暮更悲”以暮色笳声强化悲怆意境,体现了刘克庄豪迈慷慨的创作风格。作为刘克庄早期边塞诗代表作,该诗被收录于《后村先生大全集》,反映了宋金战争背景下文人的历史反思。
- 作 者
- 刘克庄(1187-1269)
- 创作时间
-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
- 文学体裁
- 五言律诗
- 押 韵
- 支韵
- 创作地点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2]
- 作品出处
- 《后村先生大全集》
创作背景
播报编辑
该诗创作于嘉定十一年(1218年),刘克肯凳庄任真州录事参军期间。当时宋金交战频繁,作者随江淮制置使李珏巡边至扬州,颈柜酷游历影页洒金兵遥懂榜地雄整体放陵古迹时触景生情煮船赠颈。诗中“佛狸祠”实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庙宙舟,借历史人物映射南宋与金对峙的时局。
诗歌内容
播报编辑
全诗共八句:
荒凉瓜步市,尚有佛狸祠。俚俗传来久,行人信复疑。乱鸦争祭处,万马饮江时。意气今安在,城笳暮更悲。
首联以“荒凉”定调,描述瓜步集市衰败与佛狸祠残存的对比。颔联“俚俗传来久”暗指民间祭祀传统的历史延续性,“行人信复疑”则表现过客对历史真实性的复杂心态。颈联通过“乱鸦争祭”与“万马饮江”的意象并置,形成历史记忆与现实战事的强烈反差。
文学赏析
播报编辑
- 1.结构特征:严格遵循五言律诗平仄规范,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乱鸦争祭处”与“万马饮江时”形成时空交错的画面感,强化历史纵深。
- 2.意象运用:“城笳暮更悲”融合听觉(笳声)与视觉(暮色),以景结情深化苍凉意境。诗人通过佛狸祠的祭祀场景,暗喻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窘境。
- 3.历史观照:尾联“意气今安在”以反问句式,将北魏太武帝的征战豪情与当下南宋的颓势形成对照,体现辛派词人借古讽今的创作特征。
作品影响
播报编辑
该诗被列为刘克庄边塞题材代表作,与《扬州作》《魏胜庙》等共同构成其早期军旅诗系列。清代《宋诗钞》评价其“以雄健之笔写沉郁之思”,宋理宗曾赞誉刘克庄“文名久著,史学尤精”,此诗的历史洞察力正体现这一特质 [1]。诗中“万马饮江”的恢弘意象,为后世《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等豪放词作奠定风格基础。
相关争议
播报编辑
关于创作地点存在两种考证:
- 主流观点依据《刘克庄年谱》,确认为金陵(今南京)巡边途中所作 [2]
- 部分文献将'瓜步市'误注为长江北岸瓜步山,实为南朝时期金陵地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