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壽餘

鎖定
魏壽餘是晉國的大臣,其封地在魏(今山西芮城北),與秦國隔河相望。《左傳·文公十三年》、《史記·秦本紀、晉世家》記載,晉國為了招回已降秦國的本國謀臣士會,乃使魏壽餘假裝以魏邑叛晉投秦,晉人故意捉拿了他的妻子兒女,讓壽餘隻身逃脱,壽餘逃至秦國,提出願將魏邑獻秦,得到了秦康公的信任,壽餘於是暗中聯絡士會,最終逃歸晉國
中文名
魏壽餘
國    籍
晉國
民    族
華夏族
出生地
山西芮城

魏壽餘個人信息

魏壽餘:姬姓,魏氏,名壽餘。畢萬之孫,春秋時期晉國人。

魏壽餘軼事典故

魏氏的封地(今山西芮城北)與秦國隔河相望。《左傳·文公十三年》、《史記·秦本紀》、《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為了招回已降秦國的本國謀臣士會,乃使魏壽餘假裝以魏邑叛晉投秦,晉人故意捉拿了他的妻子兒女,讓壽餘隻身逃脱,壽餘逃至秦國,提出願將魏邑獻秦,得到了秦康公的信任,壽餘於是暗中聯絡士會,最終逃歸晉國。
壽餘要入秦勸回士會,但秦人不會輕易相信和接納他,於是壽餘實施了這一詐降之計。詐降計是向敵人佯示自己立場的轉變,利用敵人對自己的相信而打入敵人內部或接近敵人,藉機暗中行事。此計的困難之處在於如何騙取敵人的相信,而取得敵人信任的要害還是在於向敵人顯示自已立場的轉變。
詐降計一般是用苦肉計的方式或攜家小逃敵的方式騙取敵人的信任。苦肉計是以本國的懲罰來顯示自己的受拋棄地位,向敵人表明自己立場轉變的原因,把自己的投降放在能使敵人接受的情理之中;攜家小逃敵是以自己對本國義無反顧的訣絕態度顯示自已對敵國的信賴。詐降計如果沒有其中某一方式的配合,就有明顯的誑騙之嫌,會難以取得敵人的信任,使計策落空。
壽餘的詐降看來是選擇了攜家小逃敵的第二種方式。然而,壽餘入秦勸説士會後還要返回晉國,若帶家小去秦,必會給完成任務後離秦返回造成麻煩。考慮到這些方面,壽餘在實施計策時,故意安排讓晉國抓捕了自己的家小。這一“抓捕”既把家小留在了本國,避免了後面返國時的麻煩,又藉此向外界造成了聲勢,同時向秦國顯示了自己與晉訣絕的初衷和晉國對自己“迫害”的實情。壽餘在這裏是把攜家小逃敵作為一種沒有實現的初衷顯示出來,把苦肉計中的受迫害通過家小被“抓捕”顯示出來,他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卻同時從兩種方式上向秦國證明了自己投降的真實性,這是他實施詐降計的最為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