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魁(拼音:kuí),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從鬥(dǒu),鬼聲,本義指一種頭大柄長的大勺。天上的北斗星像古代的鬥,所以“魁”又專指北斗星。“魁”又指勺子的頭,引申有為首、領頭的意思,又引申為第一、第一名。 [3] 
中文名
拼    音
kuí,kuĭ
部    首
鬼、鬥 [5] 
五    筆
RQCF(86、98) [1] 
倉    頡
HIJI [1] 
鄭    碼
NJTE [1] 
筆    順
撇、豎、橫折、橫、橫、撇、豎彎鈎、撇折、點、點、點、橫、豎 [5] 
字    級
一級(編號:2963) [2] 
平水韻
上平聲·十灰 [4] 
筆畫數
9+4、4+9
四角碼
2451₀ [1] 
統一碼
9B41 [1] 
注音字母
ㄎㄨㄟˊ,ㄎㄨㄟˇ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下包圍結構
異體字
𩲅、𩲙、𩲔、𩳭、𣁽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3]
“魁”是典型的形聲字,戰國文字作圖1,右部為形符“(dǒu)”,左部為聲符“”。漢代隸書作品《石門頌》(圖4)以平直的筆畫改變了小篆的圓弧筆畫,字形由原來的左右結構變為左下半包圍結構,又將“鬥”寫作“升”。因和鬥都是容器(甲、金文字形近似),所以説字形雖異,字義相同。“魁”意思為舀湯的勺子。《説文·鬥部》:“魁,羹鬥也。”段玉裁則更進一步闡釋,認為魁中所從的“鬥”當為“枓”,“枓”就是舀湯的勺子。“鬥”是一個象形字,像一個帶柄的舀器,與勺相似。後來把鬥狀的器物也稱為鬥。“魁”字從“鬥”,它的本義就不言而喻了,也是表示與“勺”類似的盛器。
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是七顆星連在一起的像勺子一樣的星座。古人還因為北斗星特殊的形狀,又將這七顆星分成兩組再一次取了名字,其中第一至第四前四顆星(呈勺狀的部分)稱作“魁”,斗柄位置的三顆星稱為“杓”。又有説“魁”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
古代,“魁星”還指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關於魁星的樣子,在顧炎武的《日知錄》中有記載,大意是説,魁星的神像,頭部像鬼,一腳向後翹起,像鬼字的大彎鈎,一手捧鬥,像魁字右邊的鬥字,一手執筆,像是用筆點定中試人的姓名。“魁星踢鬥”這個古語詞,就是根據以上意思形成的。
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要考《詩》《書》《禮》《易》《春秋》五經,稱為五經取士,每經取得第一名就叫魁首,五經全部第一名就叫“五魁首”。“五魁首”這個説法體現了“魁”字的另一個重要義項,就是“頭”“首”的意思。起初是指具體的頭部,如《太平廣記》卷四五九引五代範資的《玉堂閒話·朱漢賓》中有“有大蛇——其魁可大如五斗器,雙目如電”一句,就是指蛇頭。由這個意思引申為首領、領頭人,統、統領的意思。後又引申為居第一位,也泛指最優者。 [3]  [15-1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kuí
名詞
勺子,舀湯的器具。
ladle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十年之後,魁、碗、瓶、榼、器皿,無所不任。”

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星,又指北斗七星之第一星,即天樞

《史記·天官書》:“衡殷南鬥,魁枕參首。”
唐·楊炯《渾天賦》:“天有北斗,杓攜龍角,魁枕參首。”
頭部。
head
《太平廣記》卷四五九引五代範資《玉堂閒話·朱漢賓》:“有大蛇……其魁可大如五斗器,雙目如電。”

首領;居首位的人或事物。
chieftain;
leader
《尚書·胤徵》:“殲厥渠魁,脅從罔治。”
《後漢書·黨錮傳序》:“刻石立墠,共為部黨,而儉(張儉)為之魁。”
《漢書·翟方進傳》:“飯我豆食羹芋魁。”
魁首;奪魁;花魁;罪魁禍首
酒器。

宋·黃庭堅《謝楊景山惠送酒器》詩:“楊君喜我梨花盞,卻念初無注酒魁。”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赭魁》:“其根如魁,有汁如赭,故名。魁乃酒器名。”

蜃蛤,大蛤。

《儀禮·士冠禮》:“素積白屨,以魁柎之。”鄭玄注:“魁,蜃蛤。”

小土丘。
hill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遊恆山日記》:“自沙河登山涉澗,盤旋山谷,所值皆土魁荒阜。”

(kuí)姓氏用字。



動詞
統領,統率。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楔子:“死後親承天帝命,獨魁水底作龍神。”

居第一位,中第一名。

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太學文變》:“淳佑田辰,徐霖以書學魁南省。”
明·彭時《彭文憲公筆記》:“有人夢渠魁黃榜,且記看驗之。”

形容詞
高大;壯偉。
outstanding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芋》:“有魁芋;旁無子,生永昌縣。”
唐·柳宗元《牛賦》:“牛之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
魁梧;魁偉
通“傀”。怪異。

《荀子·修身》:“倚魁之行,非不難也。”

kuĭ
動詞
藏伏。

漢·揚雄《太玄·玄告》:“玄者神之魁也。”

形容詞
盤結的樣子。

《爾雅·釋木》:“枹,遒木,魁瘣。”

kuài
形容詞
通“塊”。孤獨的樣子。

《漢書·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顏師古注:“魁讀曰塊。”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鬥部】苦回切(kuí)
羹鬥也。從鬥鬼聲。 [10] 

説文解字注

羮鬥也。鬥當作“枓”,古鬥枓通用,然許例以義為別。枓,勺也,抒羮之勺也。《史記》趙襄子“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以枓擊殺代王。”斟者,羹汁也。魁,頭大而柄長。《毛詩傳》曰:“大斗長三尺”是也。引申之,凡物大皆曰魁。如《檀弓》:“不為魁。”《遊俠傳》曰:“閭裏之俠原涉為魁。”《翟方進傳》:“芋魁。”《百官志》:“裏有裏魁。”皆是。北斗七星魁方杓曲,魁象首,杓象柄也。若《國語》注“小阜曰魁”,即《説文》𠂤字之叚借,亦未嘗不取枓首之意。
從鬥,鬼聲。苦回切,十五部。 [9] 

廣韻

苦回切,平灰溪 ‖ 鬼聲微2部(kuī,今讀kuí)
魁,魁師。一曰北斗星。
【校釋】師:四庫全書原本作“帥”,當據改。《書·胤徵》:“殲厥渠魁,脅從罔治。”孔傳:“殲,滅;渠,大;魁,帥也。”《玉篇》亦訛作“師”。 [17]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鬼部】 魁
古文:𩲔
(kuí)《廣韻》苦回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回切,並音恢。魁帥。《書·胤徵》:殲厥渠魁。傳:魁,帥也。《禮·檀弓》:不為魁。注:魁,猶首也。
又《博雅》:大也。《史記·孟嘗君傳》: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又《莊子·庚桑楚》:人見其跂,猶之魁然。注:魁,安也。一曰主也。
又《博雅》:魁岸,雄傑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魁枕參首。注:魁,北斗第一星也。《後漢·郡國志》:魁方杓。注:《春秋緯》曰:瑤光第一至第四為魁。
又蜃蛤也。《儀禮·士冠禮》:素積白屨,以魁柎之。注:魁,蜃蛤柎注也。疏:以魁蛤灰柎之者,取其白耳,魁,即蜃蛤一物。
又姓。
又小阜。《周語》:以為魁陵。注:小阜曰魁。
又與塊同。《前漢·東方朔傳》:魁然無徒。注:師古曰:魁讀曰塊。又與科同。《後漢·東夷傳》:大率皆魁頭露紒。注:魁頭,猶科頭也。謂以發縈繞成科結也。
(kuǐ)又《集韻》苦猥切,音磈。魁瘣,大枝節盤結也。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魁字書寫筆順 魁字書寫筆順
“鬼”的第六筆撇從框內撇出,一筆寫成。“鬼”從左、下包圍“鬥”,頂部“鬼”“鬥”齊平。“鬼”,㇕(橫折)的豎段在豎中線,第五筆橫在橫中線下側,撇從“白”頂部撇向左下格;乚(豎彎鈎)從“白”底部伸向右下格,托住“厶”和“鬥”;“厶”在豎中線部位。“鬥”,居右半格,橫筆在橫中線。 [5]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wər
王力系統
董同龢系統
uə̂d
周法高系統
wər
李方桂系統
khw
əd
西漢



東漢





əi


ə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uɑ̆i
擬音/王力系統

uɒi
擬音/董同龢系統

uAi
擬音/周法高系統

uəi
擬音/李方桂系統

kh
uậi
擬音/陳新雄系統

iuəi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五灰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苦回切
kʰuAi
集韻
平聲
上平十灰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枯回切
kʰuɒi
上聲
十四賄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苦猥切
kʰuɒi
去聲
十八隊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苦會 (對)切
kʰuɒi
禮部韻略


平聲





枯回切

增韻


平聲





枯回切



上聲





苦猥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齊微

合口呼

次清

kʼu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枯隈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七灰


次清
枯回切
k‘uei

上聲
七賄


次清
苦猥切
k‘uei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二十八魁賄誨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5-09-10]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20]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243
  • 4.    平水韻 十灰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3-20]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91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2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462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764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717
  • 9.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下[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1247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56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458
  • 12.    魁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3-20]
  • 13.    魁的中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3-20]
  • 14.    魁的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3-20]
  • 15.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462-463
  • 16.    蔣德平,金瑞著.漢字中的天文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193-199
  • 17.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9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