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鬼點燈

(植物)

鎖定
鬼點燈,中藥名。為紫草科植物柔弱斑種草Bothriospermum tenellum (Hornem.) Fisch. et Mey.的全草。分佈於東北、華東、華南、西南及陝西、台灣、河南等地。具有止咳,止血之功效。用於咳嗽,吐血。
別    名
小馬耳朵
細疊子草
雀靈草
中文學名
鬼點燈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紫草科
斑種草屬
柔弱斑種草
分佈區域
東北、華東、華南、西南及陝西、台灣、河南
採    集
夏、秋季採收
毒    性
小毒

鬼點燈入藥部位

全草。

鬼點燈性味

味微苦、澀,性平。

鬼點燈歸經

歸肺經。

鬼點燈功效

止咳,止血。

鬼點燈主治

用於咳嗽,吐血。

鬼點燈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止血,炒焦用。

鬼點燈使用注意

有小毒,慎用。

鬼點燈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揀淨,曬乾。

鬼點燈形態特性

柔弱斑種草又名:細莖斑種草。一年生草本,高15-30cm。莖基部通常多分枝,細弱,平卧或上部斜升,被向上貼伏的糙伏毛。葉互生;下部葉有柄,上部葉漸小,無柄;葉片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1-2.5cm,寬5-15mm,先端鈍,具小凸尖,基部寬楔形,兩面均被向上貼伏的糙伏毛或短硬毛。花序柔弱,細長;花小,單生於葉腋或近於腋生;苞片橢圓形或狹卵形;被伏毛或硬毛;花梗果期不增長;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果期增大,外面密生向上的伏毛;花冠藍色或淡藍色,稀白色,長1.5-3mm,先端裂片圓形,喉部有5枚梯形附屬物;雄蕊5,內藏,子房4裂,花柱短,柱頭頭狀。小堅果4,腎形,長1-1.5mm,表面密生小疣狀突起。腹面呈縱橢圓形的環狀凹陷。花期4-6月,果期6-10月。

鬼點燈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900m的山坡路邊、田間荒地及溪邊陰濕處。分佈於東北、華東、華南、西南及陝西、台灣、河南等地。

鬼點燈相關論述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止咳。炒焦治吐血。”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方家選,楊志欣,梁新武主編.《南陽中草藥名典》: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