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鬻拳

鎖定
鬻拳,鬻氏,名拳。楚國政治人物。春秋時楚官。以忠義赤誠,敢於犯言直諫留名青史,在輔佐楚文王過程中用,有過兩次強諫,第一次,他勸阻楚王烹殺蔡哀侯姬獻舞,第二次,閉門不納打了敗仗回國的楚文王,兩次強諫後都自斷一足的事蹟尤其突出。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楚國
逝世日期
前675
主要成就
脅君之諫
本    名
鬻拳
性    別
民    族
籍    貫
湖北

鬻拳生平簡介

鬻拳(?-前675)鬻氏,名拳。楚國宗室後裔。春秋時楚官。因事諍諫楚文王,文王不從,乃以兵器威脅文王,強使改正錯誤。事後,自認以兵器逼君有罪,自削一腳,以示服罪。文王敬其忠誠,授以大閽之職,使其主管郢都城門。楚文王十五年(前675年),楚文王征討巴國,被巴人一箭射中面頰,落荒逃回。鬻拳在城門上見楚王,問勝敗情況,文王曰敗,他於是責怪文王失利,説:“自武王以來,楚軍戰無不勝,小小巴國,大王親征敗回,豈不遭諸侯恥笑!”拒不開城,並告訴文王,巴國與黃國同罪,如果文王能擊敗黃國,方可向宗廟交代。文王懷憤,轉兵向東,打敗黃國才回師,途中箭傷復發,不久死去。鬻拳迎喪歸葬,扶文王長子堵敖繼位,隨後向新王奏道:“襯衣冒犯先王兩會,縱使王不加誅,又豈敢覥顏偷生?請從先王於地下!”再刖一足,然後引劍自刎。 [1]  被葬於文王墓前。兩件事情,使鬻拳留名千古,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獨特的忠臣形象。 [2] 

鬻拳生平事蹟

救蔡侯自斷一足
公元前684年,息侯夫人歸寧途徑蔡國,蔡哀侯姬獻舞以姨相呼,言語輕浮,惹怒了息侯。息國蔡國訂有軍事協議,息侯故意請求楚文王討伐自己,等蔡哀侯出兵相助時,反戈相向,讓姬獻舞成了楚軍俘虜。被俘虜的蔡侯得知實情,惱羞成怒,大罵息侯詭計多端,文王不義。見其咒罵不止,盛怒之下的文王架起油鼎,準備烹殺蔡侯,祭祀太廟。 [1] 
殺一個小小的蔡侯輕而易舉,但他的死會給楚國帶來麻煩——其他諸侯很有可能在恐懼之餘,聯合起來共抵禦楚國。這樣,楚國北上中原的道路就會更加艱難。大臣鬻拳審時度勢,覺得文王之舉弊大於利,雖可解一時之恨,但會使楚國陷入四面受敵的境地。
於是,鬻拳立即面見楚文王,並勸説道:“蔡侯殺不得!楚國剛入中原之地,您就用這麼殘忍的手法殺害被俘虜的諸侯,實在是難以讓其他諸侯歸服。如果我們放過他,並與蔡國結盟,既得盟友,又能讓其他諸侯國信服,不是一舉兩得嗎?”
縱觀當時的形式,鬻拳所言確是最有利於楚國的方法。但蔡侯如此辱罵自己,文王無論如何都難消心頭之氣,因此,他不聽鬻拳的勸誡,執意烹殺蔡侯。
耿直的鬻拳見楚文王固執己見,不免又氣又急。別無他法,鬻拳一咬牙,拔刀架在楚文王的脖子上,怒氣衝衝地説:“我寧可與你一同去死,也不願見您失信於天下諸侯!”楚文王嚇得魂不附體,改口説:“我聽你的!”説着,連忙命人撤下油鍋,放過蔡侯。
見油鍋已撤,蔡侯獲赦,鬻拳丟下刀子跪倒在地,説:“大王能聽臣的建議,是楚國的福。但為臣者脅迫君王,罪當萬死。”於是,鬻拳請求文王處置自己。文王素知他脾氣率直,並沒有怪罪他的意思,説道:“我明白你是一片忠心,並不怪罪與你,算了吧。”
可鬻拳不覺得,説:“王雖赦免臣,臣何敢自赦?”話音未落,操起佩劍,自刖一足,然後忍痛大呼:“人臣有無禮於君者,視此!”
鬻拳此舉,驚呆在場所有人,文王回過神後,趕忙派人救治鬻拳。之後,文王將鬻拳斬下的一足供奉於太廟,作為自己不納諫的警示。文王憐鬻拳忠誠,讓他掌管都城城門。
鬻拳的做法,充分顯示出文王是一個開明的君主,能從諫如流,又能給眾臣樹立下忠君的榜樣。

鬻拳鬻拳兵諫

十九年春季,楚文王發兵抵禦巴軍,在津地被巴軍打得大敗。回國,鬻拳不開城門接納,楚文王就轉而進攻黃國,在踖陵打敗了黃國的軍隊。楚文王回國,到達湫地時得了病。夏季,六月十五日,楚文王死去。鬻拳把他安葬在夕室,自言兩次冒犯君王,再斷一足,並引劍自刎,死後被安葬在地下宮殿的前院裏。
當初,鬻拳堅決勸阻楚文王不烹殺蔡侯,楚文王不聽從。鬻拳拿起武器對準楚文王,楚文王害怕而被迫聽從。鬻拳説:“我用武器威脅國君,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於是就自己用佩劍自斷一足。楚文王憐其忠義,讓他擔任衞戍楚都城門的官職,稱之為太伯,並且讓他的後代執掌這個官職。
君子説:“鬻拳可以説是愛護國君了,由於勸阻而自己使自己受刑,受了刑還不忘記使國君歸於正道。”
  • 原文:
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敗於津。還,鬻拳弗納。送伐黃,敗黃師於踖(jí)陵。還,及湫(jiǎo),有疾。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諸夕室,亦自殺也,而葬於絰。
初,鬻拳強諫楚子,楚子弗従,臨之以兵,懼而従之。鬻拳曰:“吾懼君以皇。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為大閽,謂之大伯,使其後掌之。
君子曰:“鬻拳可謂愛君矣,諫以自納於刑,刑猶不忘納君於善。”《左傳》

鬻拳後世評價

明代文人讀到《左傳》對鬻拳“可謂愛君矣”的評價怒不可遏,作詩反對道:“諫主如何敢用兵?諫主如何敢用兵?閉門不納亦堪驚。若將此事稱忠愛,亂賊紛紛盡借名。”把鬻拳的忠義行為視為洪水猛獸,真是可笑復可嘆。 [1] 
鬻拳
[唐]周曇
鬻拳強諫懼威刑,退省懷慚不顧生。
雙刖忍行留痛恨?唯君適足見忠誠。
參考資料
  • 1.    史良昭.百世一斷——歷史的第二種讀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7-29
  • 2.    李安泰.中國那些事兒-春秋戰國.雲南出版集團: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