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鬱痛

鎖定
鬱病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致,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症為主要臨牀表現的一類病證。鬱有積、滯、結等含義。鬱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氣機鬱滯為基本病變,是內科病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
中醫病名
鬱痛
就診科室
內科
常見病因
情志不舒、氣機鬱滯
常見症狀
胸部滿悶、脅肋脹痛等

鬱痛鑑別診斷

鬱痛1.虛火喉痹鬱病中的梅核氣應注意和虛火喉痹相鑑別。梅核氣多見於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鬱而起病,自覺咽中有物梗塞,但無咽痛及吞嚥困難,咽中梗塞的感覺與情緒波動有關,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時,症狀可減輕或消失,而當心情抑鬱或注意力集中於咽部時,則梗塞感覺加重。虛火喉痹則以青中年男性發病較多,多因感冒,長期煙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發,咽部除有異物感外,尚覺咽乾、灼熱、咽癢。咽部症狀與情緒無關,但過度辛勞或感受外邪則易加劇。
2.噎膈梅核氣應當與噎膈相鑑別。梅核氣的診斷要點如上所述,噎膈多見於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覺主要在胸骨後的部位,吞嚥困難的程度日漸加重,食管檢查常有異常發現。
3.癲病鬱病中的髒躁一證,需與癲病相鑑別。髒躁多發於青中年婦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間歇性發作,發作時症狀輕重常受暗示影響,在不發作時可如常人。而癲病則多發於青壯年,男女發病率無顯著差別,病程遷延,心神失常的症狀極少自行緩解。

鬱痛併發症

鬱痛鬱病的病因是情志內傷,其病理變化與心、肝、脾有密切關係。初病多實,以六鬱見證為主,其中以氣鬱為病變的基礎,病久則由實轉虛,引起心、脾、肝氣血陰精的虧損,而成為虛證類型。臨牀上虛實互見的類型亦較為多見。鬱病的主要臨牀表現為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或時作悲傷哭泣。鬱病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兩類。
實證類型以氣機鬱滯為基本病變,治療以疏肝理氣解鬱為主,氣鬱化火者,理氣解鬱配合清肝瀉火;氣鬱夾痰,痰氣交阻者,理氣解鬱配合化痰散結;氣病及血,氣鬱血瘀者,理氣解鬱配合活血化瘀;兼有濕滯者,配合健脾燥濕或芳香化濕;夾食積者,配合消食和胃。虛證宜補,針對病情分別採用養心安神、補益心脾、滋養肝腎等法。虛實互見者,則當虛實兼顧。鬱病的各種證候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繫,認識證候間的關係,對指導臨牀具有實際意義。鬱病的預後一般良好。結合精神治療及解除致病原因,對促進痊癒具有重要作用。

鬱痛簡介

據統計,類屬鬱病的病例,約佔綜合性醫院內科門診人數的10%左右。據有的醫院抽樣統計,內科住院病例中,有肝鬱證表現者約佔21%左右。鬱病的中醫藥療效良好,尤其是結合精神治療,更能收到顯著的療效。

鬱痛症狀表現

絕大多數鬱病患者的發病緩慢,發病前均有一個情志不舒或思慮過度的過程。氣機鬱滯所引起的氣鬱症狀,如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等,為鬱病的各種證型所共有,是鬱病的證候特徵。鬱病所表現的胸脅脹滿疼痛,範圍比較彌散,不易指明確切部位,一般多以胸脅部為主;以滿悶發脹為多見,即或有疼痛一般也較輕,脹滿的感覺持續存在。鬱病表現的各種症狀,其程度每隨情緒的變化而增減。
在氣鬱的基礎上繼發其他鬱滯,則出現相應的症狀,如血鬱兼見胸脅脹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質有瘀點、瘀斑,或舌紫暗;火鬱兼見性情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嘈雜吞酸,口乾而苦,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食鬱兼見胃脘脹滿,噯氣酸腐,不思飲食;濕鬱兼見身重,脘腹脹滿,噯氣,口膩,便溏腹瀉;痰鬱兼見脘腹脹滿,咽中如物梗塞,苔膩。

鬱痛診斷依據

1.以憂鬱不暢,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臠為主症。多發於青中年女性。
2.病史:患者大多數有憂愁、焦慮、悲哀、恐懼、憤懣等情志內傷的病史。並且鬱病病情的反覆常與情志因素密切相關。
3.各系統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正常,除外器質性疾病。

鬱痛預防護理

正確對待各種事物,避免憂思鬱慮,防止情志內傷,是防治鬱病的重要措施。醫務人員深入瞭解病史,詳細進行檢查,用誠懇、關懷、同情、耐心的態度對待病人,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在鬱病的治療及護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對鬱病患者,應作好精神治療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並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以促進鬱病的完全治癒。

鬱痛治療方法

鬱痛理氣開鬱、調暢氣機、冶情易性是治療鬱病的基本原則。正如《醫方論一越鞠丸》方解中説:“凡鬱病必先氣病,氣得疏通,鬱於何有?”對於實證,首應理氣開鬱,並需根據是否兼有血瘀、痰結、濕滯、食積等而分別採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濕、消食等法。虛證則應根據損及的臟腑及氣血陰精虧虛的不同情況而補之,或養心安神,或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對於虛實夾雜者,則又當視虛實的偏重而虛實兼顧。鬱病一般病程較長,用藥不宜峻猛。在實證的治療中,應注意理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破血,清熱而不敗胃,祛痰而不傷正;在虛證的治療中,應注意補益心脾而不過燥,滋養肝腎而不過膩。正女佔證指南醫案一鬱蹦出,治療鬱證”不重在攻補,而在乎用苦泄熱而不損胃,用辛理氣而不破氣,用滑潤濡燥澀而不滋膩氣機,用宣通而不追苗助長”。除藥物治療外,精神治療對鬱病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可以促進鬱病好轉、痊癒。

鬱痛研究現狀

鬱痛飲食治療肝氣鬱結是最常見的中醫臟腑證候之一,也是肝病發病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十餘年來,一些單位對肝鬱證進行了實驗及臨牀研究,對進一步探明肝鬱證的實質及提高辨證論治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軍醫大學抽取680例內科住院病歷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符合肝鬱證者計146例,佔21.47%。肝鬱證分佈於許多系統的疾病中,但以內分泌、消化、神經、心血管系統疾病為多。在肝鬱證組中,有複合證徵者127例,其中以肝鬱脾虛、肝鬱化熱、肝鬱血瘀為多見,分別佔46.45%、25.2%、24.41%,而肝鬱傷陰、肝鬱濕阻、肝鬱痰阻較少見,分別佔13.39%、7.09%、7.87%。肝鬱證具有女性較多(佔55,48%)及中年人較多(佔60.98%)的特點[中醫雜誌1989;(10):39]
中國中醫研究院對100例高血壓病、冠心病、胃潰瘍病而辨證為肝鬱證的患者進行5-羥色胺含量、甲皺微循環、血小板聚集率及其超微結構、細胞免疫功能等實驗指標的觀察研究,發現情志異常是肝鬱證的主要病因,且肝鬱多伴有血瘀證。用疏肝理氣的柴胡、白芍、香附、枳殼等進行治療後,血壓下降的總有效率為85,72%,症狀明顯改善,紫黯舌有45.71%消退;冠心病心絞痛中西醫組的有效率為88.67%,心電圖有效率為40%,其他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和恢復。該院通過對“怒傷肝”動物模型的多項指標檢測,認為“氣滯”是情志異常引起機體調控功能失常而致內環境穩態失衡的病理生理過程。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交感中樞的調節失常,繼而神經體液異常(兒茶酚胺升高),由此引起血液系統高粘凝傾向和血小板功能及形態異常。另一方面,外周各交感特異性通路調節功能紊亂,引起心血管功能的改變,尤其是外周阻力血管運動功能的紊亂,引起循環障礙[中醫雜誌1991;(10):46]。
鬱痛湖南">鬱痛湖南醫學院對辨證為肝鬱脾虛的300多例患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檢測,發現肝鬱脾虛的主要變化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環核苷酸cAMP/cGMP比值下降,血粘度升高、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小腸吸收功能降低。四項重要變化的同步出現率達65%,説明肝鬱脾虛證主要是神經體液失調,氣血運行及消化機能障礙的綜合表現。患者經疏肝健脾藥治療後,顯示有效,多項測指標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西醫結合雜誌1985;(12):732L謝氏等採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治療抑鬱性神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