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鬱悒

鎖定
鬱悒,拼音yù yì,漢語詞語,意思是憂愁; 苦悶; 憂慮:四顧茫然。出自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中文名
鬱悒
拼    音
yù yì
外文名
gloomy
釋    義
憂愁; 苦悶; 憂慮:四顧茫然 [1] 
出    處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目錄

鬱悒解釋

憂悶愁苦。 [1] 

鬱悒出處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鬱悒而誰與語!” 李善 注:“鬱悒,不通也。” 宋 司馬光 《呈江鄰幾》詩:“今茲官帝城,大暑困鬱悒。” 明 李東陽 《題應寧所藏馬敬瞻山水圖》詩:“嗟予對此開鬱悒,如熱者濯渴者汲。”
參考資料
  • 1.    鬱悒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