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鬧秧歌

鎖定
鬧秧歌是一種民俗活動,在陝北地區把燈節活動稱作“鬧秧歌”,各村的秧歌隊在一名持傘的“傘頭”帶領下,和着鑼鼓聲的節拍起舞,跑“大場”(羣舞)、演“小場”(雙人、三人舞),並且到各家表演,以此賀新春,祈豐年。新春秧歌無論男女老少都爭着鬧,搶着看,圖個紅火熱鬧,為個喜慶歡樂。 [1] 
中文名
鬧秧歌
別    名
陽歌
活動類型
民間娛樂藝術活動
代表區域
陝北

鬧秧歌歷史源流

鬧秧歌是具有民族和地域性的一種傳統民間娛樂藝術活動,它起源於北齊時期,在北方屬於一種祭祀活動,又名叫“陽歌”,在南方的水稻之鄉人們插秧時所唱之歌又名叫“秧歌”,明初時傳入陝北與舞蹈相結合,它和“榆林小曲”一樣,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產物,在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展而成。陝北秧歌經過陝北人民千百年來的不斷地創造與加工,從內容到形式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地方色彩,形成了黃土地上一種獨特的藝術品種,是陝北人民的一份寶貴財富,是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瑰麗奪目的奇葩。 [1] 

鬧秧歌活動簡介

要鬧好秧歌,首先要選一名德高望重,辦事認真,愛紅火、善熱鬧的人,俗稱“領頭”來負責組織一支實力雄厚,能歌善舞的秧歌隊。另外,還需有一至兩名鬧秧歌的把式來負責排練工作,以便提高自己的演出水平。一般秧歌隊在臘月初組織,經過幾十天刻苦緊張地排練, 過了大年,初一這一天,秧歌必須正式到廣場上進行演出(如有不鬧秧歌的村莊,也會把鑼鼓傢什尋出敲打起來),所以男女老少們都早早吃罷扁食(水餃),穿紅戴綠,攜兒拖女,高高興興地前來看秧歌,有時十里八里外鄰村的老鄉們也不約而來看紅火。而秧歌隊無論演員,還是樂隊都要集中精力,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向觀眾獻藝拜年。要是秧歌鬧好了,自己也感覺到光彩,全村人也覺得高興、滿意,認為功夫也沒白花了,如果秧歌鬧得不好,自己也覺得灰溜溜,頭也抬不起。 到了初二,有本事的秧歌隊在本村的主要領導和秧歌隊領頭的負責下,領上要到別的村鎮去鬧。
按陝北舊的風俗,秧歌一般鬧到正月十五之後就應該結束了,但現今有部分農村越鬧越上勁,總要鬧剄正月二十三日後才收場。 [1] 
參考資料
  • 1.    鬧秧歌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網站[引用日期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