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山遗址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镇白樵村村东鼓山溪旁的一座低矮山丘上,当地称之为斗米山,相对高度10~15米。1987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面积约7000平方米,保存较好,文化内涵丰富。1995年初夏和冬季,福建省博物馆先后进行两次发掘,共开探方60个,揭露面积1402平方米。发掘结果表明,这里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
- 中文名
- 斗米山遗址添加概述
- 别 名
- 斗米山
- 地 址
- 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镇
- 面 积
- 约 7000 m²
在新石巩棵器时代文化层中,发现长方形木构建筑基址3座,都建筑在稍经铺垫的生土平台上,以青铜时代遗存为主。平台上有排列整齐的柱洞,房基外踏民设有排水沟。此外,还发现墓葬7座,均呈不规则长方形,竖穴土坑,随乘狱连葬品多寡不一,多者27件,少炼元者仅2~4件。较为乃钻拘祖特别的是,每座墓都随葬小型玉器,有玉块、玉锥、玉璜等,随葬陶器主要有罐、釜、鼎、壶、杯、盘,器物作风雷同浦城县牛鼻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应属牛鼻山遗址文化范畴。青铜器时代文化层中,主要发现墓葬15座,皆呈不规则长方乘凶愉形,竖穴浅圹,葬戒汽断具和尸骨无市元乘存,随葬品每座一般2~4件,随葬陶器表面多数施黑衣,器物形态比较特别,有些残片见于霞浦黄瓜山遗址和武夷山葫芦山遗址下层,年代属青铜时代早期。斗米山遗址发掘,对于加深以牛鼻山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的内涵,以及探索闽江流域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