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鬥越椒

鎖定
鬥越椒(未知—前605年),羋姓,鬥(鬬)氏,名椒,字子越,一字伯棼,古時常將名與字連讀,故史書多稱其為鬥越椒。 [1]  若敖氏之後。楚國司馬斗子良(名不詳,子文之弟,可能是指鬥梧)之子。春秋時期楚國令尹、野心家。為人傲狠好殺,《左傳》説他“熊虎之狀,而狼之聲”。發動了著名的“鬥越椒之亂”,失敗後被滅族,其子鬥賁皇(即苗賁皇)逃往晉國。是造成若敖氏衰敗的罪魁禍首之一。
別    名
鬬椒
鬥越椒
斗子越
鬬越椒
子越椒 展開
別名
鬬椒
鬥越椒
斗子越
鬬越椒
子越椒
鬥伯棼 收起
子越,伯棼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
民族族羣
楚國人
出生地
鬥邑(今湖北鄖西)
逝世日期
前605年
主要成就
參加庸楚之戰;發動“鬥越椒之亂”
本    名
鬥椒
兒    子
苗賁皇

鬥越椒人物簡介

鬥越椒(?-前605年),名椒,字伯棼(一字子越) [1]  ,為楚國司馬斗子良(名不詳,子文之弟,可能是指鬥梧)之子。《東周列國志》中關於鬥越椒是令尹子文弟弟的説法不符合史實。

鬥越椒人物生平

鬥越椒出生

春秋時期,楚國司馬斗子良(名不詳,子良是他的字)生下了一個兒子,起名鬥椒。令尹斗子文見了,卻斷定他長大後必定會作亂。子文甚至要求子良殺掉鬥越椒。子良心疼兒子,沒有同意。子文對此憂心忡忡,臨終之時還警告族人在鬥越椒掌權的時候趕緊逃跑,以免受其牽連。 [2] 

鬥越椒從政

公元前625年,楚穆王即位。楚穆王一直對在楚成王時期強盛一時的鬥氏宗族心懷忌憚,接連任用成得臣之子成大心成嘉為令尹,且大力扶植蒍氏、潘氏以打壓鬥氏。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其子楚莊王即位。這一年正逢令尹成嘉(字子孔)和太師潘崇率軍攻打舒姓諸侯國,鬥氏宗族鬥克就聯合求令尹而不得的公子燮作亂。先是加築郢都的城牆,再是派人暗殺成嘉。暗殺成嘉未遂,又企圖將莊王挾持往商密。鬥越椒並未隨鬥克一同叛亂,而是與子文之子鬥般(字子揚)一同加入平叛行動。鬥克最終被廬戢梨和叔麋誘殺,楚莊王安然無恙。
不久令尹成嘉病逝。楚莊王為了嘉獎鬥般而使他接任令尹,任命鬥越椒為司馬。時任工正蒍賈誣害令尹鬥般,導致鬥般被殺。之後鬥越椒成為令尹,蒍賈為司馬。 [3] 
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嚴重的饑荒,庸國趁機討伐楚國,庸楚之戰爆發。楚國聯合秦、巴等國,使令尹鬥越椒、大夫子貝率軍反攻庸軍,最終滅掉了庸國。 [4-6] 

鬥越椒作亂

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7年),楚攻陸渾之戎,至洛,陳兵於周郊。正當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時候,令尹鬥越椒和司馬蒍賈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蒍賈依仗着楚莊王的支持,多次誹謗鬥越椒。鬥越椒本就是個傲狠之人,他不願坐以待斃,於是召集族人,預謀進行反叛。 [7] 
楚莊王九年(公元前605年),鬥越椒趁楚莊王北伐之時,城中守備空虛,率鬥氏一族的武裝囚殺蒍賈,並以烝野為基地,發動針對王室的進攻 [8]  。鬥氏家族的力量在楚國是很強大的,叛亂的聲勢當然也很浩大。楚莊王從大局出發,開始時採取妥協態度,提出以“三王之子(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的子孫)”為人質談判解決。但鬥越椒驕狂已極,拒不接受。 [9] 
從這些事件可以獲知:蒍賈與鬥越椒矛盾又告激化,“子越又惡之”、“人或讒之王”,都指的蒍賈在楚莊王面前攻擊鬥越椒,鬥越椒於是傾其族將蒍賈囚殺。同時,鬥氏與王權矛盾繼續尖鋭化,但看來楚莊王是支持蒍賈的,故子越孤注一擲,先殺蒍賈,再謀害楚莊王,奪取政權。至此,若敖氏經武、文、成、穆諸代的興盛與挫折,終於與王室攤牌,鋌而走險了。
同年七月,楚莊王率軍與越椒的軍隊在皋滸(今湖北襄陽西)大戰。越椒射出一箭,飛過楚王的戰車,穿過鼓架,釘在銅鉦上。又一箭,飛過戰車,穿透車蓋。士兵們都害怕,向後退卻。楚莊王急中生智,派人向全軍傳令:“當年先君(楚文王)平定息國時得到三支強矢,越椒偷了兩支,已經射完了。”於是擂響戰鼓,對越椒軍發動反攻,鬥氏大敗,鬥越椒本人在叛亂中被殺(《東周列國志》説其被養由基射死),其子鬥賁皇則逃往晉國(後封於苗,稱苗賁皇)。事後,鬥氏慘遭滅族,若敖族的大部分勢力都被消滅。 [10] 

鬥越椒後續

子文之孫,鬥般之子鬥克黃,當時任箴尹(外交大臣)。鬥越椒率族叛亂時,他正出使齊國。回國覆命至宋國時,便聽到了鎮壓鬥越椒叛亂的消息。鬥克黃的隨從勸説道:“您不要回國了,以免受到連累。”而鬥克黃卻拒絕,説道:“奉命出使卻不回國覆命,就是拋棄君命。身為人臣卻拋棄君命,即使出逃國外,又有誰肯接納我。君主就像天一樣,難道我可以逃避上天的命令嗎。”他最終還是以君命為重,回國向楚莊王覆命,然後自拘於司敗,主動請罪伏法。楚莊王則念及子文先前的功勞,嘆息道:“如果讓子文絕後,又怎能勸人為善。”仍使鬥克黃擔任箴尹,並把他的名字改為“鬥生”。 [11] 

鬥越椒人物軼事

養由基三箭平叛
東周列國志》記載,鬥越椒叛亂時中了埋伏,來時渡河的清水橋被拆斷。於是鬥氏族人便尋找水淺的地方,準備渡河。此時楚莊王中軍卻再次出現於河對岸,高聲大叫要擒拿鬥越椒。鬥越椒大怒,命令士卒隔河放箭。王軍中有一名校官大聲喊叫説:“鬥令尹,河這麼寬,你讓你的士兵隔河放箭,怎麼能射得着。我聽説令尹是個神箭手,不如讓我和你比一比,每人各射三箭,看誰射得中。”
因為只是個小小的校官,鬥越椒並不認識,於是就問:“你是什麼人。”對岸回答:“我是楚王帳下小將養由基。” [12] 
鬥越椒聽説養由基要與他比箭,不住地冷笑,在楚國,鬥越椒可是個神箭手,與他鬥椒比箭,真可以説是班門弄斧、自尋死路。於是非常輕蔑地説:“你要與我比箭,那也可以,先讓我射你三箭再説。”於是鬥越椒站在河對岸,盡力射出了第一箭。他感覺養由基必死無疑。誰料箭射到跟前,養由基拿着弓梢撥了一下,箭偏了方向,掉進了水裏。鬥越椒又射出第二箭,箭到跟前,養由基往下蹲了一下,又避了過去。鬥越椒兩射不中,不滿地大聲抗議説:“你説不許躲閃,怎麼會下蹲避箭。”養由基説:“好,這一次我不躲,你還有一箭,如果你這次射不中,就該着我射了。”鬥越椒前兩箭放空,心中多少有些不安,這最後一箭,他儘量放穩,瞄準,然後射了出去。養由基果然不躲不閃,但箭到跟前,他突然張開嘴,用牙齒把箭頭準準地咬住了。 [13] 
鬥越椒白白地射了三箭,結果一箭也沒有射中。輪到養由基射箭,他把一支箭搭在弓上,虛張聲勢拉滿弓弦,然後大聲喊叫説:“令尹看箭。”鬥越椒聽得弓弦響,趕快躲了一下,誰知道養由基的箭根本就沒有放出。他見鬥越椒躲避,立即大叫道:“説了躲閃不是好漢,怎麼還躲。”
鬥越椒回敬説:“你如果怕人躲閃,説明你的水平也高不到哪裏去。”養由基又拽弓弦,鬥越椒又躲,躲了之後才發現箭仍然沒有射出,但就在這裏,養由基放出了箭。
越椒哪裏會料到這一着,一下子被長箭射穿腦袋,當場死於非命。 [14] 
鬥越椒軍中的將士見主將中箭身亡,羣龍無首立時大亂,公子側、公子嬰齊兩路追兵又從背後殺來,鬥氏族人慌急之下沿河亂竄,被王軍盡數追殺,除了少數人逃脱之外,幾乎全軍被殲。
養由基一箭射死叛軍首領,使叛亂迅速平息,楚莊王大加賞賜,命養由基率領親軍,掌車右之職。養由基自此名揚楚國,從此楚國人稱養由基為“養一箭”。
參考資料
  • 1.    (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北京市朝內大街166號: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360
  • 2.    《左傳·宣公四年》:“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為大戚。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 3.    《左傳·宣公四年》:“及令尹子文卒,鬥般為令尹,子越為司馬。蒍賈為工正,譖子揚而殺之,子越為令尹,己為司馬。”
  • 4.    《左傳·文公十六年》:“楚大飢,戎伐其西南,至於阜山,師於大林。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以侵訾枝。庸人帥羣蠻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啓。”
  • 5.    《左傳·文公十六年》:“楚人謀徙於阪高。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住。不如伐庸。夫麇與百濮,謂我飢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乃出師。旬有五日,百濮乃罷。自廬以往,振廩同食。次於句澨。使廬戢黎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揚窗。三宿而逸,曰:「庸師眾,羣蠻聚焉,不如復大師,且起王卒,合而後進。」師叔曰:「不可。姑又與之遇以驕之。彼驕我怒,而後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唯裨、鯈、魚人實逐之。”
  • 6.    《左傳·文公十六年》:“庸人曰:「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設備。楚子乘馹,會師於臨品,分為二隊,子越自石溪,子貝自仞,以伐庸。秦人、巴人從楚師,羣蠻從楚子盟。遂滅庸。”
  • 7.    《史記·楚世家》:“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讒之王,恐誅,反攻王。”
  • 8.    《左傳·宣公四年》:“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圍伯嬴於陽而殺之,遂處蒸野,將攻王。”
  • 9.    《左傳·宣公四年》:“子越又惡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於轑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王以三王之子為質焉,弗受,師於漳澨。”
  • 10.    《左傳·宣公四年》:“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於皋滸。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着於丁寧。又射汰輈,以貫笠轂。師懼,退。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矢焉。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 11.    《左傳·宣公四年》:“其孫箴尹克黃使於齊,還,及宋,聞亂。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命,獨誰受之?尹,天也,天可逃乎?」遂歸,覆命而自拘於司敗。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
  • 12.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原來楚莊王親自引兵,伏於橋之左右,只等越椒過去,便將橋樑拆斷,絕其歸路。 越椒大驚,吩咐左右測水深淺,欲為渡河之計,只見隔河一聲炮響,楚軍於河畔大叫:“樂伯在此,逆椒速速下馬受縛!”越椒大怒,命隔河放箭。 樂伯軍中有一小校,精於射藝,姓養名繇基,軍中稱為神箭養叔,自請於樂伯,願與越椒較射,乃立於河口大叫曰:“河闊如此,箭何能及?聞令尹善射,吾當與比較高低,可立於橋堵之上,各射三矢,死生聽命!”越椒問曰:“汝何人也?”應曰:“吾乃樂將軍部下小將養繇基也!”越椒欺其無名,乃曰:“汝要與我比箭,須讓我先射三矢!”養繇基曰:“莫説三矢,就射百矢,吾何懼哉?躲閃的不算好漢!”乃各約住後隊,分立於橋堵之南北。
  • 13.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越椒挽弓先發一箭,恨不得將養繇基連頭帶腦射下河來,誰知“忙者不會,會者不忙”,養繇基見箭來,將弓梢一撥,那箭早落在水中。高叫:“快射,快射!” 越椒又將第二箭搭上弓弦,覷得親切,嗖的發來。養繇基將身一蹲,那枝箭從頭而過,越椒叫曰:“你説不許躲閃,如何蹲身躲箭?非丈夫也!” 繇基答曰:“你還有一箭,吾今不躲,你若這箭不中,須還我射來!” 越椒想道:“他若不躲閃,這枝箭管情射著!”便取第三枝箭,端端正正的射去,叫聲:“著了!”養繇基兩腳站定,並不轉動,箭到之時,張開大口,剛剛的將箭鏃咬住。
  • 14.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誰知養繇基的箭,百發百中,那時養繇基取箭在手,叫一聲:“令尹看射!”虛把弓拽一拽,卻不曾放箭。越椒聽得弓弦響,只説箭來,將身往左一閃,養繇基曰:“箭還在我手,不曾上弓,講過‘躲閃的,不算好漢!’你如何又閃去?”越椒曰:“怕人躲閃的,也不算會射!”繇基又虛把弓弦拽響,越椒又往右一閃。養繇基乘他那一閃時,接手放一箭來,鬥越椒不知箭到,躲閃不及,這箭直貫其腦。可憐好個鬥越椒,做了楚國數年令尹,今日死於小將養繇基的一箭之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