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鬥墓

(古代建築鬥墓)

鎖定
鬥墓,是春秋後期陳國卞磯發明的墓。
中文名
鬥墓
發明時間
春秋後期
發明人
卞磯
朝    代
陳國
春秋早期的王墓,大都是“箱墓”,就是墓室四周直上直下,像箱子一樣,整個墓室上方的封土重量全部由墓室中的木質柱子承受,在短時間內,這種設計的確可以聚斂大量的陰氣,保證墓主屍身不腐,但時間長了卻很容易坍塌,一旦有地震就更不用説了,到了春秋後期,陳國人“卞磯”發明了一種“鬥墓”,地上佔地面積與“箱墓”差不多,但墓室四壁卻是傾斜向下的,整個墓室就像舀米用的“鬥”一樣,比起“箱墓”而言,“鬥墓”的承重設計由柱子變成了木質框架結構,在承重能力、抗腐蝕性與抗震性等諸多方面都有了質的提高,且工程量小造價低廉,除此之外,“鬥墓”還有一個“箱墓”所不具備的特點,便是可以藉助四壁傾斜的特殊結構讓死者怨氣得以快速發散,也不知道是“卞磯”真的水平超前,還是本着省時省力的初衷誤打誤撞,但不論如何,在那個尚無“超度”一説的年代,“散怨”這種優勢對於王室宗族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此後,勞民傷財的“箱墓”被迅速淘汰,而物美價廉的“鬥墓”則一直風靡到了後漢時期,甚至説中原地區的盜墓賊都將自己的行當稱之為“倒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