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髮膠

(美國2007年亞當·山克曼執導電影)

鎖定
《髮膠》是由Adam Shankman 導演,約翰·特拉沃爾塔、尼基·布朗斯基、米歇爾·菲佛克里斯托弗·沃肯等主演的喜劇片。
該片講述了一個愛跳舞的白人小胖妹特蕾西喜愛收看舞蹈節目,並幻想有一天能夠上節目一展舞技的故事。2007年7月20日,該片在美國上映。 [1-2] 
中文名
髮膠
發行公司
新線電影公司
製片地區
美國
導    演
亞當·山克曼
編    劇
Thomas Meehan
Mark O'Donnell
Leslie Dixon
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
類    型
歌舞、喜劇、劇情
主    演
約翰·特拉沃爾塔
尼基·布朗斯基
米歇爾·菲佛
片    長
107 分鐘
上映時間
2007年7月20日(美國 )
電影分級
PG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髮膠劇情簡介

《髮膠》劇照
《髮膠》劇照(20張)
1962年的美國巴爾的摩,處處風靡着電視舞蹈秀的風潮。白人胖女孩特蕾西·特布萊德(尼基·布朗斯基飾),被一個專門面向青少年的電視舞蹈節目“考林·柯林斯秀”給完全的迷住了,夢想着能夠在舞台上一展自己的舞蹈才華。但是她的媽媽(約翰·特拉沃爾塔飾)十分的驚慌。
由於節目中一位明星離去,考瑞·柯林斯詹姆斯·麥斯登飾號召大家猜想誰會是下一個考瑞·柯林斯秀的明星。在朋友的幫助下,特蕾西來到了現場,她的表演迅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電視台的女製作人威爾瑪(米歇爾·菲佛飾),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在才藝比賽中獲勝,想法設法地阻止特蕾西成功。而特蕾西也開始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和電視業的種族歧視做鬥爭。 [1] 

髮膠演職員表

髮膠演員表

髮膠職員表

製作人 Michael Disco;Anson Downes ;託比·艾默裏奇、Linda Favila;Daryl Friemark;Jennifer Gibgot、Garrett Grant;Mark Kaufman;Travis Knox、邁克爾·林;尼爾·梅倫;馬克·施艾曼;亞當·山克曼、羅伯特·沙耶;Daniel Silverberg ;斯科特·魏特曼;克雷格·扎丹
導演 亞當·山克曼Adam Shankman
副導演(助理) 安妮·弗萊徹;Felix Gray;Kevin Hourigan;Karl Irvine、喬安娜·摩爾;Neesha Patki;Siluck Saysanasy、Daniel Silverberg;David Tebby;Karen Young
編劇 Thomas MeehanMark O'Donnell、Leslie Dixon、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
攝影 Bojan Bazelli
配樂 馬克·施艾曼
剪輯 Michael Tronick
選角導演 Richard Hicks;David Rubin
藝術指導 戴維·葛羅普曼
美術設計 Dennis Davenport
服裝設計 Rita Ryack
視覺特效 Mark Freund;David Jones;Lev Kolobov
佈景師 Gordon Sim
發行 新線電影公司
展開
(以上資料來源) [3] 

髮膠角色介紹

  • 特蕾西·特布萊德
    演員 尼基·布朗斯基

    一個身材矮胖卻夢想成為明星的跳舞女孩,生長在美國60年代一個普通的家庭,因為自己的體型被擋在了“柯尼·科林斯電視秀”門外,但她憑着自己的勇氣和自信,衝破重重阻礙,不僅和自己心儀的人在一起了,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 埃德娜·特布萊德
    演員 約翰·特拉沃爾塔

    特蕾西的母親,自小因為肥胖而缺乏自信,因為擔心肥胖是特蕾西的絆腳石,開始十分反對女兒上電視,後來不僅支持,甚至也參加了跳舞的隊伍。

  • 威爾瑪
    演員 米歇爾·菲佛

    塔塞爾的媽媽,WYZT電視台的女製作人,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在才藝比賽中獲勝,不擇手段,想法設法地阻止特蕾西成功,可是取得的效果不大。

  • 潘妮·萍樂頓
    演員 阿曼達·貝尼斯

    特蕾西的至交好友,憑藉她的舞藝奪得了“柯尼·科林斯電視秀”的大獎。

(以上資料來源) [1]  [4] 

髮膠音樂原聲

曲目名稱
演唱者
《GOOD MORNING BALTIMORE》
Nikki Blonsky
《THE NICEST KIDS IN TOWN t》
James Marsden
《IT TAKES TWO》
Zac Efron
《MISS BALTIMORE CRABS》
Michelle Pfeiffer
《I CAN HEAR THE BELLS》
Nikki Blonsky
《LADIES' CHOICE r》
Zac Efron
《THE NEW GIRL IN TOWN》
Brittany Snow
《WELCOME TO THE 60's》
Nikki Blonsky & John Travolta
《RUN AND TELL THAT》
Elijah Kelley
《BIG,BLONDE & BEAUTIFUL》
Queen Latifah
《BIG,BLONDE & BEAUTIFUL reprise》
John Travolta & Michelle Pfeiffe
《TIMELESS TO ME》
John Travolta & Christopher Walken
《I KNOW WHERE I'VE BEEN》
Queen Latifah
《WITHOUT LOVE》
Zac Efron,Nikki Blonsky,Elijah Kelley & Amanda Bynes
《HAIRSPRAY》
James Marsden
《YOU CAN'T STOP THE BEAT》
Nikki Blonsky,Zac Efron,Amanda Bynes
《COME SO FAR》
Queen Latifah,Nikki Blonsky,Zac
《COOTIES》
Aimee Allen
《MAMA,I'M A BIG GIRL NOW》
Nikki Blonsky,Marissa Jaret Winokur & Rikki Lake
(以上資料來源) [5] 

髮膠幕後花絮

  • 每天拍攝之前,約翰·特拉沃爾塔都要花上4個小時的時間把他那身“肥油”粘身上。
  • 約翰·特拉沃爾塔塔戲外也以媽媽自稱,在尼基·布朗斯基抵達片場的第一天,便開玩笑是她的媽媽 。 [6] 

髮膠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情況
獲獎方
2007年
第9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夏日電影(喜劇/歌舞劇類)
獲獎
《髮膠》
第16屆MTV電影獎最令人期待暑期電影
提名
《髮膠》
2008年
第4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電影演員
獲獎
扎克·埃夫隆、阿曼達·貝尼斯、艾莉森·珍妮、保羅·杜雷
第34屆人民選擇獎最佳原聲歌曲
獲獎

第17屆MTV電影獎最具突破錶演
獲獎
扎克·埃夫隆
第17屆MTV電影獎最具突破錶演
提名
尼基·布朗斯基
第65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提名
約翰·特拉沃爾塔
第65屆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提名
《髮膠》
第65屆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提名
尼基·布朗斯基
第61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化妝&髮型
提名
Judi Cooper-Sealy、Jordan Samuel
第3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提名
亞當·山克曼
(以上資料來源) [6] 

髮膠製作發行

髮膠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
國家/地區
公司名稱
國家/地區
新線電影公司
美國
Offspring Entertainment

Ingenious Media
英國
Legion Entertainment

Zadan / Meron Productions

Storyline Entertainment
美國

髮膠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
國家/地區
公司名稱
國家/地區
新線電影公司
美國
RCV 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Alliance Atlantis Motion Picture Distribution Inc.
加拿大
Roadshow Films
澳大利亞
Continental Film
斯洛伐克
Warner Bros. GmbH
德國
Distribution Company
阿根廷
華納兄弟公司
新加坡
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 Ltd
英國
Alliance Atlantis Home Video
加拿大
FS Film Oy
芬蘭
Medyavizyon
土耳其
Fox-Warner
瑞士
Net5
荷蘭
Garsu Pasaulio Irasai

New Line Home Video
美國
Group Power

RCV Home Entertainment

KD Media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德國
Karo Premiere
俄羅斯


髮膠上映日期

日期
國家
上映日期
國家
2007年7月20日
美國
2007年9月6日
中國香港
2007年11月9日
中國台灣
2007年7月20日
加拿大
(以上資料來源)

髮膠影片評價

《髮膠》宣傳照
《髮膠》宣傳照(11張)
《髮膠》是百老匯舞台劇改編劇中較為出色的一部,甚至超越了那些奪得奧斯卡的音樂劇。影片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它就像一台製造微笑的機器,讓觀眾從頭笑到尾,給喜劇類電影帶來一抹與眾不同的亮色。(《電影城市新聞》《首映》《紐約客》) [7] 
影片《髮膠》從內容上看,新意不多,但卻從電影表現手法和人們對懷舊風格的感受上卻有着別樣的感受和可發揮的餘地。該片雖為翻牌之作,卻也將表現重點放在了影片外在的形式上。而且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再次將好萊塢擅長的勵志故事以所謂全新的形式展現出來。(新浪網評)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