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麗萍

(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新聞部副主任)

鎖定
1957年生於山西省大同市,1988年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新聞採編專業函授畢業,現任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新聞部副主任、高級編輯
1974—1991年先後在大同市新榮區、大同市廣播局和山西電視台從事新聞播音和新聞採訪工作。80年代後期,在全國率先嚐試電視新聞現場採訪,她的現場報道多次獲得全國優秀電視新聞特等獎、全國好新聞評比和全國現場短新聞評比一等獎;1998年,參加全國“如意杯”專業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獲“觀眾最喜愛的節目主持人”稱號,名列“十佳”;1991年獲全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開拓獎”金獎。
1991年,調入中央電視台,參與創辦第一個對台節目《天涯共此時》和《中國新聞》節目。1993年獲全國首屆“金話筒”金獎。
香港迴歸前後,任中央電視台駐香港首席記者和法人代表,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
發表過《現場報道貴在“現場”二字做文章》、《香港迴歸後我們的宣傳與策略》等論文。1998年晉升為高級編輯,同年榮獲第三屆範長江新聞獎。2000年6月,結束了香港的駐站工作,回到《中國新聞》欄目。
中文名
高麗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7年
出生地
山西省大同市
職    務
副主任
人物事蹟
高麗萍率先在全國探索現場採訪、現場報道以及集採編播於一身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形式,她採製的現場報道和新聞述評節目不僅為中國電視新聞改革、特別是改進記者採訪作風開了好頭,真正做到深入實際、深入羣眾、深入社會、深入現場,而且作為各電視台和高校的教材在全國推廣後,影響和帶動了一批批年輕的電視新聞工作者。高麗萍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中國電視新聞對外宣傳工作中,正是由於她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原則,因此無論是負責對台、港、澳報道,還是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新聞採訪和播出,高麗萍都做到了守土有責、不辱使命:她作為主創人員參與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對台灣節目《天涯共此時》和第一個對外新聞欄目《中國新聞》,並和領導、同事一起逐步將這些欄目打造成名牌;其後,不管是作為大陸最早進入台灣報道重大突發事件的記者,她不僅創造性地完成了一系列對台灣宣傳的重大政治任務,為增進兩岸同胞瞭解、促進兩岸各項交流交往、進而實現祖國統一做出了積極而重要的貢獻。
高麗萍在擔任中央電視台駐香港首席記者期間,用全新的理念和具有國際大台的專業新聞人員的風範和水準,全面展開“一國兩制”下的新聞採訪與實踐,不僅為出色完成“九七”香港迴歸各項重大報道任務,樹立了中央電視台國際大台的良好形象,而且為香港順利迴歸祖國和開創“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紀元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從1987年至2000年,高麗萍先後多次在全國電視新聞評比和全國好新聞評比中獲得最高獎項;她還多次在全國專業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中榮獲多項大獎;1998 年高麗萍榮獲中國第三屆 “範長江” 新聞獎;2003年,高麗萍榮獲“全國廣播影視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5年又榮獲中國第五屆十大女傑提名獎。 [1] 
不辱使命
2000年,高麗萍結束了近5年的央視駐港首席記者的工作,婉拒了香港、台灣、澳門等多家電視媒體的高薪聘請,回到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新聞部。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高麗萍始終不忘自己肩上的責任,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在中央電視台重大的對外宣傳報道中準確把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高麗萍率領多名記者於2001年5月初進藏,在低温缺氧的惡劣環境下,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先後轉戰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歷時兩個月,奔波數千公里,完成了50集的《西藏紀行》這一大型專題片的拍攝任務。高麗萍同志從進藏後就一直經受着頭痛、胸悶、長期失眠、血壓增高、心跳過速等嚴重高原反應的折磨,從進藏的第一天起,她就堅持白天帶領記者採訪拍攝,晚上四處聯絡和挖掘新的採訪線索,同時還要照顧生病的同事。在拉薩近兩個月的時間裏,作為攝製組的領導和年紀最大的同志,高麗萍同志對待西藏報道的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嚴謹求實的採訪、工作作風和事事處處以身作則的實際行動感召着身邊的每一個人,以一個共產黨員的作風影響着進藏的每一位同志。攝製組在她的帶領下,發揚了勇於吃苦、不怕困難、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處處以工作為重,以民族團結為重,注意與羣眾打成一片,並虛心向當地同志學習請教,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種精神,才保證了報道任務的圓滿完成。他們的敬業和專業精神受到西藏自治區領導和同行的高度評價。根據5000分鐘素材製作的《西藏紀行》完全採取“藏人説藏”的現場報道手法,全面而生動地展示了西藏翻天覆地的新變化,有力地批駁了西方反華勢力和達賴集團長期以來對西藏的惡意攻擊和不實之辭,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被中央外宣辦領導評價為“西藏‘活’的白皮書”。
2002年,高麗萍和同事們在《西藏紀行》成功的基礎上,連續推出了20集的《外國人眼中的西藏》系列節目,成為涉藏外宣的新突破。由於工作安排的原因,高麗萍同志雖然沒有親自赴藏採訪,但她在認真做好部門各項日常工作的同時,一方面與進藏的記者一起策劃選題、逐一落實採訪方案,一方面進一步打開思路,組織央視駐歐洲、澳洲和印度的記者採訪在當地曾經訪藏、研究西藏的外國政要、專家、傳媒界資深人物,請這些西藏的親歷者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世人真實的西藏。在做了紮實的採訪預案後,高麗萍和同事迎難而上,從選題策劃、採訪對象的選擇、新聞稿的寫作一直到節目的後期編輯,高麗萍同志事必躬親,經常通宵工作在編輯間、演播室。她對每集報道甚至每句解説、每個畫面都精益求精,在她的領導和帶動下,每位記者都忘我地投入工作,使這一報道成為涉藏外宣的精品節目。 [1] 
盡職盡則,率先垂範
從伊拉克戰爭爆發前開始,作為部門的主要領導之一,高麗萍同志就與部門另外兩位主任一起全天候聯合值班,共同策劃研究特別報道版面,研究節目如何創新、出彩,並對各類稿件尤其是訪談話題及非字幕等內容嚴格認真地把關。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為了及時掌握情況,以最快速度報道戰爭爆發的消息,高麗萍同志連續一個星期通宵在播出一線值班。在戰爭爆發後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裏,高麗萍同志承擔了大量夜間值班的工作,在工作中,她善於開發新聞報道源,積極拓展報道內容、更新報道形式一絲不苟,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戰事的直播中。在高麗萍同志的創意和海外聯絡部的大力支持下,3月23日,即將半島電視台的畫面信號接入海外新聞部演播室,從此,海內外觀眾透過央視,及時看到了伊拉克戰爭中來自阿拉伯世界的消息,從而打破了美國媒體一家獨發伊戰消息的局面。不僅如此,她還牽頭組織實施了與英國《簡氏防務》專家和埃及軍事專家的衞星連線採訪,這些節目都是平衡報道的成功之作,得到了有關領導、海外觀眾和一些境外媒體的一致稱讚。 [1] 
抗擊非典,造福人民
在非典襲來的特殊時期,高麗萍所在的工作環境由於沒有窗户不通風潛藏着極大的危險性。但在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裏,高麗萍同志並沒有過多地考慮自己,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崗位,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十六、七個小時以上,深夜想到什麼選題,還往往連夜向記者佈置。為了確保節目的導向正確和安全播出,經常堅守在播出一線通宵達旦。在這期間,她還組織實施了兩期大陸專家與台灣專家演播室衞星連線訪談節目,就兩岸合作防治SARS的經驗進行了交流,造福兩岸民眾,這一節目得到了吳儀副總理的好評。 [1] 
發揮核心作用
作為海外新聞部負責人之一,高麗萍根據自己對央視國際頻道和境外中英文傳媒的新聞節目的比對分析,較早向領導提交了自己對國際頻道節目改版,特別是新聞性欄目資源整合的想法和建議,其中的一些方案受到中心領導重視和充分肯定。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開,對海外新聞部來説是機遇也是考驗。為了打好這一戰役,高麗萍和同事及早着手準備各項直播和報道方案。這段時間,海內外觀眾透過CCTV —4國際頻道的《中國新聞》,不僅看到了有規模、有氣勢、有宏觀、有細節的50集大型系列報道《跨世紀的成就》,充分了解和加深認識中國共產黨在過去13年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的建設成就,播出後,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十六大報告精神。十六大期間,高麗萍還與另外兩位主任聯手全天在播出機房組織實施每場直播。由於主管台長、中心主任親自領導和把關,加上全部齊心協力,繁忙緊張的十六大報道,連續播出8天、每天都是24小時不間斷,雖然有無數困難,但自始至終沒有出現差錯,實現了上級領導提出的十六大報道要確保導向正確,確保安全播出的要求。 [1] 
鋭意進取
高麗萍在新聞採訪部提出了採訪部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宣傳國家大政方針的主題性報道,不斷增強中央電視台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同時加大時效新聞、社會新聞、突發事件的報道,掌握輿論主動權;並以此作為新聞報道改革的突破口。採訪部在《新聞聯播》的發稿量、時效報道和社會調查類報道都迅猛增多,一大批引人注目的重大新聞事件都在第一時間現場為觀眾作了及時報道,提高了新聞的可視性和衝擊力。高麗萍同志採取了有針對性地學習和調查研究同步進行的辦法,加緊學習國家有關政策、瞭解熟悉各部委情況,並且深入到各採訪組開展調研。迅速建立了新聞採訪部24小時新聞值班制度、部門主任與製片人早晚報題策劃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報道、跟蹤重大突發事件。2004年年初發生的禽流感以及重慶、山西、吉林、等地的井噴、礦難、火災等一系列突發事件都是採訪部記者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完成報道的。2004年下半年,在高麗萍的組織策劃下新聞採訪部在新聞頻道中首次直播了北京地區多年不遇的大雨、大霧、大雪等社會新聞;8月雅典奧運會期間,新聞採訪部又成功直播了第一塊奧運金牌得主杜麗的父母以及多名奧運健兒的家人、女排漳州基地工作人員等同步收看奧運會比賽實況的新聞報道,這些突破和創新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在新聞事件隨時都在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高麗萍同志憑着多年的對台新聞工作經驗,沉着應對,兩岸五個城市多點雙向對飛具有多種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連續做了六個多小時的直播,整個直播完全順着新聞事件的發展,有條不紊地層層展開,不僅記錄了56年來海峽兩岸首次跨越時空,實現民航客運包機地對飛等眾多經典的歷史時刻,而且也對這一重大涉台新聞事件直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受到觀眾的好評和國台辦領導的高度讚揚。
高麗萍到採訪部工作以來,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完善機制,鼓勵記者深入調查、深入採訪,多出精品,多做能夠代表中央台水平的作品。並在信息源趨向同質化的競爭中,鼓勵記者挖掘大量的獨家報道。在信息源趨向同質化的競爭中,為了能做到“人無我有”,挖掘出獨家消息,樹立中央台新聞報道的權威性,高麗萍提出了以部門為單位給與政策傾斜的運作思路,調動製片人和記者的積極性,鼓勵挖掘獨家報道和獨家視角。在新聞實踐中,高麗萍同志一方面將長期積累的外宣工作經驗巧妙而智慧地應用於對內新聞報道中,另一方面在認真總結對內報道先進方式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鋭意創新,並在實踐中產生了顯著的效果。不僅如此,在部門的組織和倡導下,鑽研業務的風氣濃厚,不斷培植記者挖新聞的功底,有“關於神舟六號的最新消息”,“江蘇鐵本非法佔地”等獨家報道引起其它媒體的高度重視和大量轉載。
高麗萍為人謙遜,關心他人,時刻想着為周圍同志解決困難。當幾位記者住院做手術期間,高麗萍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利用早晚時間到醫院看望她們,幫她們解決實際困難,使同志們切身感受到了採訪部大家庭的温暖。幾位同事家屬生病或家中遇到困難,高麗萍和部門黨支部以及全體同志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記者過生日時,她還組織部門同志把生日蛋糕和鮮花送到記者手中,增添了温馨的氣氛和家的感覺。她通過拓展訓練、登山運動和植樹等活動,增進了同事之間的感情,增強了同事間的信任感和集體合作意識,使整個部門成為一個和諧、温馨、開拓進取的戰鬥集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