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顒

鎖定
王顒(1054年—1105年),高麗王朝第15任君主(1095年—1105年在位)。字天常,原名,1101年因避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名諱而改名顒。他是高麗文宗之子,高麗順宗高麗宣宗之弟,早年受封雞林侯,後升為雞林公,1095年消滅外戚李資義之勢力,並接受侄兒高麗獻宗之禪讓而成為高麗國王。任內營建南京(今韓國首爾),鑄造貨幣,晚年與完顏部女真交惡,用兵失利後設立“別武班”,強化軍力。死後廟號肅宗諡號明孝,葬於英陵。
全    名
王顒
天常
諡    號
明孝
廟    號
肅宗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民族族羣
高麗人
出生地
高麗開京
出生日期
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七月二十八日
逝世日期
乾統五年(1105年)十月初二日
陵    墓
英陵
在位時間
1095年 至 1105年
前    任
高麗獻宗王昱
繼    任
高麗睿宗王俁
主要成就
營建南京(今韓國首爾
鑄造銀瓶及“海東通寶”等貨幣
設立“別武班”
主要作品
《遊玄化寺詩》
本    名
王熙

王顒人物生平

王顒政變奪位

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七月二十八日,高麗文宗王徽與其王妃李氏(仁睿太后)之間的第三個兒子出生,取名為熙。鹹雍元年(1065年)二月,王熙受封雞林侯,大康三年(1077年)三月晉升為雞林公。王熙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羣書,文宗在世時對他寵愛有加,曾對王熙説:“將來能復興王室的人,大概就是你吧!” [1]  此話可能為王熙即位後的虛構,也可能是文宗早已預見外戚勢力尾大不掉、與王室必定發生衝突而對王熙寄予的厚望,不過文宗寵愛王熙確屬事實。 [2] 
高麗宣宗王運即位後,於大安二年(1086年)二月加封王熙為守太保。大安十年(1094年)五月,宣宗薨逝,他年幼體弱的兒子王昱登上王位,是為高麗獻宗,王熙加封守太師尚書令。主少國疑的局面加劇了外戚與宗室之間的衝突,而王熙早已未雨綢繆,聚集大量平民,構築起自己的私兵集團。 [3]  宣宗病重時,王熙在沒有得到宣宗召命的情況下企圖入宮探病,被承宣郭尚阻止,可見他那時或許已懷覬覦之心。 [4]  壽昌元年(1095年)七月,王熙獲悉外戚李資義試圖擁立自己外甥漢山侯王昀的陰謀,秘密告知平章事邵台輔,命其剷除李資義,邵台輔遂聯合上將軍王國髦發動政變,一舉消滅了李資義的勢力。 [5]  王熙由此大權在握,被尊稱為“大叔”(太叔),於八月初二受封百官之首——中書令,在府邸接受百官祝賀。 [6]  兩個月後,獻宗下制書禪位於王熙,王熙謙讓再三,乃於十月初八日即位於重光殿,是為肅宗。 [7] 
肅宗從侄兒手中奪取王位後,便大範圍地封官許願,不僅數百人被超授官職,就連工商皂隸也有一躍而成為顯官的,有關部門對這種亂象只能三緘其口。 [8]  一年多以後,獻宗薨逝,後世認為這是肅宗的“篡弒”之舉。 [9] 

王顒事遼交宋

肅宗即位後,以前王有病禪讓為由通報宗主國遼朝,壽昌三年(1097年)十二月獲遼道宗冊封為特進檢校太尉中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一千户,食實封七百户。翌年七月,肅宗派尹瓘、趙珪出使宋朝,告嗣位及進方物,並請求宋朝允許高麗士子參加宋朝科舉考試宋哲宗許通賓貢 [10]  壽昌六年(1100年)五月,肅宗得知宋哲宗駕崩的消息,六月派任懿、白可臣赴宋弔慰,七月派王嘏、吳延寵祝賀端王趙佶宋徽宗)登極,獲得了宋朝下賜的《冊府元龜》、《神醫普救方》、《太平御覽》等書籍(但宋朝沒有答應賜高麗《資治通鑑》的請求 [11]  ),尤其是《太平御覽》一書的獲得,更使肅宗喜出望外。 [12]  宋朝也改行元豐法,恢復了對高麗的禮遇 [13]  ,於乾統三年(1103年)夏以劉逵吳栻為國信使,出使高麗,並應高麗請求而派遣四名醫官,受到肅宗的隆重歡迎。 [14]  次年肅宗派崔弘嗣鄭文赴宋謝恩並進方物。
在強化對宋邦交的同時,肅宗也未忽視對遼的事大。遼朝於壽昌六年(1100年)十月冊封王太子王俁為三韓國公。翌年正月,遼道宗去世,其孫耶律延禧繼位,是為遼天祚帝,肅宗為避嫌而改名“熙”為“顒”。乾統四年(1104年)四月,天祚帝遣使加冊肅宗為忠勤奉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七千户、食實封七百户,同時加冊了太子。

王顒內政治理

海東通寶 海東通寶
肅宗在位時,排斥仁州李氏等外戚勢力,着手強化王權,同時宋朝標榜“紹述”、實行新法的影響波及高麗,使肅宗也在高麗實行新法,力圖有一番作為。首先是營建南京,文宗在位時已在楊州(今韓國首爾)設置南京,但只是掛名而已。肅宗即位後,衞尉丞同正金謂磾依據《道詵秘記》的“高麗三京”之説,力主在三角山下的楊州木覓壤建設南京,日官文象也附和此説。 [15]  於是肅宗在壽昌五年(1099年)秋率王妃元子、宰樞兩府官員和祐世僧統義天(大覺國師)親赴楊州查勘風水,乾統元年(1101年)九月設南京開創都監,命崔思諏尹瓘等管理工役,乾統四年(1104年)五月,南京宮闕終於竣工,肅宗於是年秋巡幸南京,據説肅宗經營南京是為了“移都”於此 [16]  ,但由於他的去世而未果,南京遂成為高麗王朝的陪都。
其次是鑄造貨幣高麗成宗時曾一度使用鐵錢,很快廢除。到了肅宗時期,肅宗之弟祐世僧統義天提出鑄錢五利,力主鑄錢之議 [17]  ,此外尹瓘也支持鑄錢。 [18]  壽昌三年(1097年)十二月,肅宗正式下令鑄錢 [19]  ,並設立鑄錢都監負責此事。同年開始使用銀瓶(俗名闊口)作為主幣 [20]  ,乾統二年(1102年)十二月行鼓鑄之法,鑄造15000貫銅錢,稱為“海東通寶”,作為輔幣 [21]  ,其後又陸續鑄造海東重寶三韓重寶等。儘管肅宗鑄造貨幣引起很多大臣的反對 [18]  [22]  ,流通程度也相當有限,但畢竟是高麗正式使用錢幣的開端,打破了物物交換的壟斷格局,肅宗為此鄭重其事地昭告太廟。肅宗鑄造貨幣不僅促進國內商業流通,推動高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從財政方面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而鞏固了王權。
除此之外,肅宗還在乾統二年(1102年)在西京平壤尋得箕子陵,並立祠祭祀,此為高麗祭祀箕子之始。 [23]  乾統五年(1105年)設耽羅郡,標誌着耽羅正式納入高麗的版圖。 [24] 

王顒和戰女真

主詞條:曷懶甸之戰
肅宗在位時,正值女真完顏部興起、逐漸統一女真各部之際。完顏部以前在高麗住過,對高麗懷有特殊感情,所以完顏部酋長完顏盈歌(金穆宗)多次遣使來高麗通好 [25]  ;肅宗聽説完顏部日益強盛,也與之保持友好往來。 [26]  但同時密切關注北方局勢,對女真的崛起充滿警惕。 [27]  當時,完顏部的勢力南擴至曷懶甸地區(今朝鮮東北部即咸鏡道地區),吞併了許多曾經為高麗所羈縻的東女真部落,與高麗接壤,高麗當然不樂見。乾統二年(1102年),有女真人屯駐在高麗定州(今朝鮮咸鏡南道定平郡)邊外,高麗懷疑是要寇邊,便於次年誘執其酋長許貞、羅弗等拷問,審訊出來果然是女真人計劃入侵高麗,便扣押了他們,邊將李日肅等建議吞併女真地區,曷懶甸五水之地的女真人也紛紛歸附高麗,十四個女真酋長(團練使)被俘。當時完顏烏雅束(金康宗)繼承完顏部酋長(節度使)之位,派石適歡經營曷懶甸,兵臨高麗邊境,肅宗派林幹進攻女真,被石適歡打得落花流水,女真乘勝攻入定州宣德關城,殺掠無數。肅宗聽説後,以尹瓘代替林幹,出兵女真雪恥,儘管取得斬首三十餘級的戰果,但高麗方面損失更為慘重,“陷沒死傷者過半”。肅宗不得不遣使求和,劃定疆界,這是乾統四年(1104年)的事。 [28-29] 
高麗連吃兩個敗仗,被迫與完顏女真締結城下之盟,肅宗自然心有不甘,視為奇恥大辱,發憤誓告天地神明説:“願借陰扶,掃蕩賊境,仍許其地創佛宇!”尹瓘痛定思痛,分析戰敗原因為“賊騎我步,不可敵也”,建議加強騎兵建設以對付女真人。肅宗在其建議下,於乾統四年(1104年)十二月設立“別武班”,大規模招兵買馬,分為神騎(騎兵)、神步(步兵)、降魔(僧兵)等兵種,終日訓練,欲一雪前恥。 [30]  肅宗設立“別武班”除了報仇雪恥、開疆拓土的目的外,也有通過全國性的總動員來整合社會、強化王權的意圖(上年曾發生大將軍高文蓋、張洪佔、李弓濟及將軍金子珍等謀反未遂的事件,可知肅宗政權的不穩)。 [31] 
肅宗還沒等到“別武班”一展身手,就在巡視西京的過程中生病,當返回開京的御輦行至開京長平門外時,肅宗薨逝,時為乾統五年(1105年)十月初二日夜半。死後廟號肅宗,諡號明孝,後累朝加諡為文惠康正明孝大王,葬於英陵。 [32] 

王顒軼事典故

王顒帳上騰雲

大安八年(1092年),還是雞林公的高麗肅宗扈從高麗宣宗去西京,途中有片紫雲騰上他的帳幕,望氣的人認為這是王者的符瑞。 [33] 

王顒吝嗇好財

宋史》記載“顒性貪吝,好奪商賈利,富室犯法,輒久縻責贖,雖微罪亦輸銀數斤”。 [34]  這條記載很可能是出自乾統三年(1103年)來高麗的宋朝國信副使吳栻的《雞林記》或書狀官王雲的《雞林志》。在《雞林志》殘文中也有關高麗肅宗嗜利貪財的記載:“高麗王於國中出債收息,有陳道人曾入其國為商,雲今以官奴求息,俾之日納磨絲,貌好者倍其收,若得子則亦為奴婢”。 [35] 

王顒主要作品

肅宗頗好文學,在《高麗史》中有他多次賦詩的記載,如《慶贊詩》、《禁亭賞花詩》、《幸弘護寺詩》、《自日月寺還宮有感詩》、《有美亭詩》、《題永明寺詩》、《題浮碧樓詩》、《題九梯宮詩》、《秋日遊鎬京(西京)南河開宴詩》、《重九詩》、《幸弘福寺詩》等,但詩的內容均未記載,唯有殘句“蓮宮觀訪酬前願,兼禱時霖表至心”傳世。 [36] 
《松京廣考》則收錄肅宗《遊玄化寺詩》一首,內容是:
萬機叢萃日紛然,卻羨高僧擁褐眠。
金碎松梢當檻月,玉舂花外落階泉。
祥雲掩冉知何處,流水盤迴別有天。
一點紅塵飛不到,但將霞衲掛雙肩。 [37] 

王顒人際關係

關係
稱號
姓名
備註
父親
王徽

母親
李氏

妻子
柳氏

兒子
王俁

上黨侯
王佖

圓明國師

帶方公
王俌

太原公

齊安公
王偦

通義侯
王僑

女兒
大寧宮主
王氏
嫁高麗文宗之孫、辰韓侯王愉之子淮安伯王沂
興壽宮主
王氏
高麗顯宗曾孫、平壤公王基之孫、樂浪伯王瑛之子承化伯王禎
安壽宮主
王氏
嫁高麗文宗之孫、朝鮮襄憲王王燾之子廣平公王源,諡順貞
王氏
嫁高麗文宗之孫、辰韓侯王愉之子晉康伯王演,諡貞簡(又作莊簡)

王顒歷史評價

  • 李齊賢:以漢高祖知人之明,每謂惠帝柔仁,而趙王如意似我,屢欲易太子,而不知代王之終為太平天子,封之邊郡,然代王免呂氏之禍,以無寵也;唐太宗之賢,而不克定嗣,卒用昏童,乃使兇牝啄其孫殆盡,尤可嘆矣。兩漢四百年,臨天下者皆孝文之裔也;唐三百年,自中、睿訖昭、哀,亦大帝之後也。用此觀之,天也非人也。我文考十九子,而以再興宗國期肅王於齠齕之年,而肅王由藩侯紹大統,智以定亂,仁以底平,有子若孫,克明克類,繼繼承承,以至於今四百餘年,斯豈非天乎?雖然,傳曰“知子莫若父”者,其文考之謂乎! [39] 
  • 高麗史》:幼而聰慧,及長,孝敬勤儉,雄毅果斷。 [40] 
  • 東國通鑑》:①時稱肅宗好文,其好文也,豈亦玩心於章句之末,而與羣臣賦詩唱和而已耶?其於窮理正心、治國濟世之道,則蓋懵焉未遑也。②肅宗簒弒不道,士民憤怨。 [41] 

王顒後世紀念

肅宗英陵 肅宗英陵
2017年8月19日,朝鮮宣佈發現了高麗肅宗的英陵,位於開城仙蹟裏以西3公里處的低矮半山腰。陵墓南北長29米、東西寬13米。根據東西方向放置的4座築台,英陵可劃分為3片區域。北邊的一區有墓室、墓底座、曲牆,二、三區有東西對稱分立的文武官石像生。墓室由經過打磨的整塊花崗岩砌成,南北長3米、東西寬1.2米、高1.6米,呈半地下結構。發掘過程中出土了一批可體現王陵性質和時代特徵的物件,如貼金木棺碎片、高麗時期的青銅勺柄、龍鳳紋瓦當等。 [38] 
參考資料
  • 1.    《高麗史》卷一一,世家第一一,《肅宗世家一》:五經子史, 無不該覽, 文宗愛之, 嘗曰, “後之復興王室者, 其在爾乎!”
  • 2.    儲元賓:《尚書令雞林公吉禮教書》,《東文選》卷二三:汝閨庭愛子,藩邸重臣……
  • 3.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新編韓國史》第12卷:國史編纂委員會,1993年:第233—235頁
  • 4.    《高麗史》卷九七,列傳第一〇,《諸臣傳·郭尚》:及宣宗大漸, 尙侍疾卧內. 肅宗至寢門, 欲入問疾, 尙曰, “今主上彌留, 王子若無召命, 不宜直入.” 遂不納.
  • 5.    《高麗史》卷一二七,列傳第四〇,《叛逆傳·李資義》:李資義, 中書令子淵之孫, 侍中頲之子. 宣宗朝, 累遷户部尙書, 獻宗元年, 拜中樞院使. 初宣宗納尙書李碩女為後, 生王, 又納資義妹元信宮主, 生漢山侯昀. 王幼弱有疾, 不能聽決, 母后專國事, 左右依違其閒. 資義貪冒貨財, 集無賴勇士, 以騎射為事. 常曰, “主上有疾, 朝夕難保, 外邸有窺覦者. 汝輩宜盡力, 奉漢山侯, 勿令神器, 歸於他人.” 聚兵禁中, 欲擧大事, 時肅宗為雞林公, 在明福宮, 密知之, 諭平章事邵台輔曰, “國家安危, 系宰相. 今事急, 公其圖之.” 台輔使上將軍王國髦, 領兵入衞. 國髦先令壯士高義和, 斬資義於宣政門內, 誅其黨閤門祗候張仲, 中樞院堂後官崔忠伯等於宣政門外. 分遣兵士, 捕資義子注簿綽, 興王寺大師智炤, 將軍崇列·澤春, 中郞將郭希, 別將成甫·成國, 校尉盧佔, 隊正裴信等十七人, 皆殺之. 流平章事李子威, 少卿金義英, 司天少監黃忠現, 奉御黃榮, 少監徐晃, 侍御史王台紹, 祗候李資訓, 錄事李景泌·崔淵, 注簿全寵·王縝, 判官李滋令·金彪, 司辰黃玩, 殿前承旨廉正, 將軍李甫·吳昌, 郞將仇賢·良玠, 別將安鱗·珍奇, 散員惟寵·崔幸·林自成·侯善·金錢·李玄孟·康希白·鄭貞佐等五十餘人於南裔, 沒賊黨妻子, 為兩界州鎭奴婢.
  • 6.    《高麗史》卷一〇,世家第一〇,《獻宗世家》:乙丑 以大叔雞林公熙為中書令, 百官就邸陳賀.
  • 7.    《高麗史》卷一〇,世家第一〇,《獻宗世家》:冬十月 己巳 制曰, “朕承先考遺業, 謬卽大位, 年當幼衝, 體亦病羸, 不能撫邦國之權, 塞士民之望. 陰謀橫議, 交起於權門, 逆賊亂臣, 屢幹於內寢. 斯皆涼德所致, 常念為君之難. 竊見大叔雞林公, 歷數在躬, 神人假手, 諮爾有眾, 奉纂丕圖. 朕當退居後宮, 獲全殘命.” 乃命近臣金德釣等, 迎雞林公熙於宗邸, 禪位, 遂退居後宮.
  • 8.    《高麗史》卷一一,世家第一一,《肅宗世家一》:庚辰 制加朝鮮國公燾, 食邑五千户食實封五百户, 扶餘公㸂守太傅, 辰韓候愉為尙書令, 樂浪伯瑛為樂浪侯, 黃仲寶為尙書左僕射, 尹莘傑為龍虎軍上將軍兵部尙書, 黃兪顯為工部尙書, 崔迪為金吾衞上將軍攝刑部尙書, 其餘躐等遷官者數百人, 工商皂隷亦有超授顯職者, 有司莫敢言.
  • 9.    安鼎福:《順庵集》卷一〇,〈上星湖先生書〉:獻宗事,分明雞林公篡弒之也。獻宗元年,熙嗾邵台甫殺李資義於朝,其八月,以熙為中書令,百官就邸陳賀,其聲威脅人,若目擊然,其十月王遜位,則是非熙廢而何?未幾,王出居興盛宮潛邸而薨,此固可疑。而益齋論曰:“唯不得周公於親,博陸於臣,委任而輔政,其危且亂,可翹足而待也。”觀此則熙之弒王明矣。
  • 10.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〇六:館伴高麗人使、中書舍人郭知章言,高麗人使言,國王欲遣士賓貢,此乃遠人悦慕教化,伏望採擇。詔令説諭許賓貢。
  • 1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〇六:丁酉,禮部言:“高麗人使乞收買《冊府元龜》、《資治通鑑》。看詳《冊府元龜》元祐年曾賣外,其《資治通鑑》難令收買。”從之。
  • 12.    《高麗史》卷九六,列傳第九,《諸臣傳·吳延寵》:肅宗五年, 與尙書王嘏如宋賀登極, 以朝旨購大平御覽, 宋人秘不許, 延寵上表懇請, 乃得. 及還, 王曰, “此書文考嘗求之不得, 今朕得之, 使者之能也.” 使·副·僚佐, 並加爵賞, 拜延寵中書舍人.
  • 1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九九:詔高麗朝貢,並依元豐條施行,元祐令勿用。(舊雲:復先帝待遇高麗法也。新削去。)
  • 14.    《高麗史》卷一二,世家第一二,《肅宗世家二》:壬子 宋遣國信使户部侍郞劉逵·給事中吳拭, 來賜王衣帶·匹段·金玉器·弓矢·鞍馬等物. 甲寅, 王迎詔於會慶殿, 詔曰, “卿世紹王封, 地分日域, 奏函屢達, 常懷存闕之心, 貢篚薦豊, 遠效旅庭之實. 載嘉亮節, 特致隆恩, 輟侍從之近臣, 將匪頒之異數. 事雖用舊, 禮是倍常, 宜承眷遇之私, 益懋忠勤之報.” 幷遣醫官牟介·呂昞·陳爾猷·範之才等四人來, 從表請也.
  • 15.    《高麗史》卷一二二,列傳第三五,《方技傳·金謂磾》:金謂磾, 肅宗元年為衞尉丞同正. 新羅末, 有僧道詵, 入唐學一行地理之法而還, 作秘記以傳. 謂磾學其術, 上書請遷都南京曰, “道詵記雲, ‘高麗之地, 有三京, 松嶽為中京, 木覓壤為南京, 平壤為西京. 十一·十二·正·二月, 住中京, 三·四·五·六月, 住南京, 七·八·九·十月, 住西京, 則三十六國朝天.’ 又云, ‘開國後百六十餘年, 都木覓壤.’ 臣謂今時, 正是巡駐新京之期. 臣又竊觀道詵踏山歌曰, ‘松城落後向何處, 三冬日出有平壤. 後代賢士開大井, 漢江魚龍四海通.’ 三冬日出者, 仲冬節日出巽方, 木覓在松京東南, 故云然也. 又曰, ‘松嶽山為辰·馬主, 嗚呼誰代知始終. 花根細劣枝葉然, 才百年期何不罷. 爾後欲覓新花勢, 出渡陽江空往還. 四海神魚朝漢江, 國泰人安致大平.’ 故漢江之陽, 基業長遠, 四海朝來, 王族昌盛, 實為大明堂之地也. 又曰, ‘後代賢士認人壽, 不越漢江萬代風. 若渡其江作帝京, 一席中裂隔漢江.’又三角山明堂記曰, ‘擧目回頭審山貌, 背壬向丙是仙鼇. 陰陽花發三四重, 親袒負山臨守護. 案前朝山五六重, 姑叔父母山聳聳. 內外門犬各三爾, 常侍龍顏勿餘心. 靑白相登勿是非, 內外商客各獻珍. 賣名隣客如子來, 輔國匡君皆一心. 壬子年中若開土, 丁巳之歲得聖子. 憑三角山作帝京, 第九之年四海朝.’ 故此明王盛德之地也. 又神志秘詞曰, ‘如秤錘·極器·秤幹·扶疎·樑錘者五德地, 極器百牙岡. 朝降七十國, 賴德護神. 精首尾, 均平位, 興邦保太平, 若廢三諭地, 王業有衰傾.’ 此以秤諭三京也. 極器者首也, 錘者尾也, 秤幹者提綱之處也. 松嶽為扶疎, 以諭秤幹, 西京為白牙岡, 以諭秤首, 三角山南為五德丘, 以諭秤錘. 五德者, 中有面嶽為圓形, 土德也, 北有紺嶽為曲形, 水德也, 南有冠嶽尖鋭, 火德也, 東有楊州南行山直形, 木德也, 西有樹州北嶽方形, 金德也. 此亦合於道詵三京之意也. 今國家有中京·西京, 而南京闕焉. 伏望, 於三角山南木覓北平, 建立都城, 以時巡駐. 此實關社稷興衰, 臣幹冒忌諱, 謹錄申奏.” 於是, 日者文象從而和之.
  • 16.    《高麗史》卷九五,列傳第八,《諸臣傳·柳伸》:國家欲移都南京, 宰相及庶僚, 皆以為可, 伸與左散騎常侍庾祿崇, 獨言其不可.
  • 17.    《大覺國師文集》卷一一。
  • 18.    《高麗史》卷九七,列傳第一〇,《諸臣傳·郭尚》:時平章事尹瓘請行錢幣, 尙力言以為非風俗所宜, 上䟽爭之, 不得.
  • 19.    《高麗史》卷七九,志第三三,《食貨志二》:肅宗二年十二月 敎曰, “自昔, 我邦風俗樸略, 迄於文宗, 文物·禮樂, 於斯為盛. 朕承先王之業, 將欲興民閒大利, 其立鑄錢官, 使百姓通用.
  • 20.    《高麗史》卷七九,志第三三,《食貨志二》:六年四月 鑄錢都監奏, “國人始知用錢之利, 以為便, 乞告於宗廟.” 是年, 亦用銀甁為貨, 其制, 以銀一斤為之, 像本國地形, 俗名闊口.
  • 21.    《高麗史》卷七九,志第三三,《食貨志二》:七年十二月 制, “富民利國, 莫重錢貨. 西北兩朝, 行之已久, 吾東方, 獨未之行. 今始制鼓鑄之法, 其以所鑄錢一萬五千貫, 分賜宰樞文武兩班軍人, 以為權輿, 錢文曰海東通寶. 且以始用錢, 告於太廟, 仍置京城左右酒務, 又於街衢兩傍, 勿論尊卑, 各置店鋪, 以興使錢之利.”
  • 22.    《高麗史》卷七九,志第三三,《食貨志二》:睿宗元年 中外臣僚多言先朝用錢不便, 七月, 詔曰, “錢法, 古昔帝王, 所以富國便民, 非我先考殖貨而為之也. 況聞大遼近年亦始用錢乎? 凡立一法, 眾謗從起, 故曰‘民不可慮始.’ 不意, 羣臣託太祖遺訓禁用唐丹狄風之説, 以排使錢. 然其所禁, 蓋謂風俗華靡耳, 若文物法度, 則舍中國, 何以哉?
  • 23.    《高麗史》卷六三,志第一七,《禮志五》:十月壬子朔, 禮部奏, “我國敎化禮義, 自箕子始, 而不載祀典. 乞求其墳塋, 立祠以祭.” 從之.
  • 24.    《高麗史》卷五七,志第一一,《地理志二》:肅宗十年, 改乇羅為耽羅郡.
  • 25.    《高麗史》卷一三,世家第一三,《睿宗世家二》:昔我太師盈歌嘗言, ‘我祖宗出自大邦, 至於子孫, 義合歸附.’
  • 26.    《高麗史》卷一二,世家第一二,《肅宗世家二》:甲辰 東女眞太師盈歌遣使來朝. 有本國醫者, 居完顏部, 善治疾. 時盈歌戚屬有疾, 盈歌謂醫曰, “汝能治此人病, 則吾當遣人歸汝鄕國.” 其人果愈, 盈歌如約, 遣人送至境上, 醫者至言於王曰, “女眞居黑水者, 部族日強, 兵益精悍.” 王乃始通使, 自是來往不阻, 盈歌旣破蕭海里, 報捷於我, 我, 復使人賀之. 盈歌遣其族弟斜葛, 報聘, 王待之甚厚.
  • 27.    《高麗史》卷一一,世家第一一,《肅宗世家一》:乙巳 詔曰, “朕自御神器, 居常小心, 北交大遼, 南事大宋, 又有女眞倔強於東. 軍國之務, 安民為急, 宜罷不急之役, 以安斯民.”
  • 28.    《高麗史》卷九六,列傳第九,《諸臣傳·尹瓘》:七年, 女眞來屯定州關外, 疑其圖我, 誘執酋長許貞及羅弗等, 囚廣州栲問, 果謀我也, 遂留不遣. 會邊將李日肅等奏, “女眞虛弱, 不足畏. 失今不取, 後必為患.” 烏雅束, 又與別部夫乃老有隙, 發兵攻之, 來屯近境, 王命林幹, 往備之. 幹邀功, 引兵深入, 擊之敗績, 死者大半. 女眞乘勝, 闌入定州宣德關城, 殺掠無算. 乃以瓘代幹, 為東北面行營都統, 授鈇鉞遣之. 瓘與戰, 斬三十餘級, 我軍陷沒死傷者過半, 軍勢不振, 遂卑辭講和結盟而還.
  • 29.    《金史》卷一三五,列傳第七三,《外國傳·高麗》:厥後,曷懶甸諸部盡欲來附,高麗聞之不欲使來附,恐近於己而不利也,使人邀止之。斜葛在高麗及往來曷懶道中,具知其事,遂使石適歡往納曷懶甸人。未行而穆宗沒,康宗嗣,遣石適歡以星顯、統門之兵往至乙離骨嶺,益募兵趨活涅水,徇地曷懶甸,收叛亡七城。高麗使人來告曰:“事有當議者。”曷懶甸官屬使斜勒詳穩、冶剌保詳穩往,石適歡亦使杯魯往,高麗執冶剌保等,而遣杯魯曰:“無與爾事。”於是,五水之民皆附於高麗,團練使陷者十四人。二年甲申,高麗來攻,石適歡大破之,殺獲甚眾,追入其境,焚略其戍守而還。四月,高麗復來攻,石適歡以五百人御於闢登水,復大破之,追入闢登水,逐其殘 眾逾境。於是高麗王曰:“告邊釁者皆官屬祥丹、傍都裏、昔畢罕輩也。”十四團練、六路使人在高麗者,皆歸之,遣使來請和。遂使斜葛經正疆界,至乙離骨水、曷懶甸活禰水,留之兩月。
  • 30.    《高麗史》卷九六,列傳第九,《諸臣傳·尹瓘》:王發憤告天地神明, "願借陰扶, 掃蕩賊境, 仍許其地創佛宇." 瓘遷叅知政事·判尙書刑部事兼太子賓客, 奏曰, “臣觀賊勢, 倔強難測, 宜休徒養士, 以待後日. 且臣之所以敗者, 賊騎我步, 不可敵也.” 於是, 建議始立別武班, 自文武散官吏胥, 至於商賈·僕隷, 及州府郡縣, 凡有馬者為神騎, 無馬者為神步·跳蕩·梗弓·精弩·發火等軍. 年二十以上男子, 非擧子, 皆屬神步, 西班與諸鎭·府軍人, 四時訓錬, 又選僧徒為降魔軍. 遂鍊兵畜谷, 以圖再擧.
  • 31.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新編韓國史》第12卷:國史編纂委員會,1993年:第241—242頁
  • 32.    《高麗史》卷一二,世家第一二,《肅宗世家二》:丙寅夜半, 發金郊, 至長平門外, 薨於輦中. 遲明到西華門發喪, 太子羣臣哭踴, 奉入延英殿, 卽日, 移殯於宣德殿. 遺詔曰, “朕以涼德, 嗣守大業, 永惟萬事之統, 未遑一日之安, 躬覽庶政, 至於宵旰者, 十有餘載矣. 思與中外之人, 共躋仁壽之域, 乃何憂勞成疾, 遂至彌留? 天命難諶, 任適短長之分, 邦基至重, 敢忘顧屬之言? 王太子, 仁義孝友, 本乎生知, 温慈惠和, 副於民望, 宜於柩前, 便卽君位. 凡軍國大事, 一稟嗣君處分, 方鎭州牧, 只於本處擧哀, 不得擅離理所, 喪服之制, 以日易月, 山陵制度, 務從儉約. 於戲, 知始終之期, 逝者以之無憾, 講久長之策, 存者不可傷生. 尙賴股肱大臣百辟卿士, 同輸忠力, 夾輔王室, 使我國祚, 垂於無窮, 則朕雖瞑目, 心則足矣. 佈告國內, 明知朕懷. ” 王壽五十二, 在位十年. 諡曰明孝, 廟號肅宗, 葬於松林縣, 陵曰英陵, 仁宗十八年, 加諡文惠, 高宗四十年, 加康正.
  • 33.    《高麗史》卷一一,世家第一一,《肅宗世家一》:九年, 扈駕西京, 有紫雲騰幕上, 望氣者, 以為王者之符.
  • 34.    《宋史》卷四八七,列傳第二四六,《外國傳·高麗》。
  • 35.    《説郛》卷六引《雞林志》。
  • 36.    《高麗史》卷一一,世家第一一,《肅宗世家一》:幸日月寺, 慶成金字妙法蓮華經旣畢, 與后妃太子, 登寺後岡, 欲置酒為樂, 御史台奏, “時方盛農, 旱魃為災, 若樂酒於此, 百姓孰謂殿下憂民之憂?” 王乃止, 及還, 有感作詩, 末句雲, “蓮宮觀訪酬前願, 兼禱時霖表至心.”
  • 37.    林孝寬:《松京廣考》卷八:高麗肅宗詩:萬機叢萃日紛然,卻羨高僧擁褐眠。金碎松梢當檻月,玉舂花外落階泉。祥雲掩冉知何處,流水盤迴別有天。一點紅塵飛不到,但將霞衲掛雙肩。金富軾和御製詩:襄城前馬忽超然,行遇孤雲一握天。警蹕聲高盈遠壑,羽林兵峭裂寒煙。奇花墮豔翻經座,甘露浮香上壽筵。酬奉文章爭落筆,侍臣才氣似唐賢。○按,金富軾乃肅、睿時人,則《輿覽》所謂忠肅王詩,恐是肅宗之誤,故今改正。
  • 38.    朝鮮宣佈發現一處高麗王陵  .新華網
  • 39.    李齊賢:《益齋亂稿》卷九,〈史贊〉。
  • 40.    《高麗史》卷一一,世家第一一,《肅宗世家一》。
  • 41.    《東國通鑑》卷一八、五六。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