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體乾

鎖定
高體乾(1911年11月11日—1998年5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遼寧省建平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建國前曾擔任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一軍團第十二支隊隊長,山西高平遊擊大隊隊長,山西壺關遊擊第一支隊參謀長,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三縱隊九團參謀長、九團團長、七團團長、縱隊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五軍分區參謀長,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參謀長,太嶽軍區參謀處長,太嶽支隊隊長,遼吉軍區第五軍分區參謀長,蒙漢聯軍司令部副司令員、司令員,遼吉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西滿(遼熱)軍區遼吉縱隊副參謀長、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參謀長,第四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4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8軍參謀長,贛西南軍區參謀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參謀長,中南軍區副參謀長兼訓練處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役研究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研究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他還是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2]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2] 
1998年5月16日,高體乾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1-2] 
中文名
高體乾
別    名
高贊興;高化如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省濰坊市
出生地
熱河省建平縣(現遼寧省建平縣)孤山子鄉白銀代溝村
出生日期
1911年11月11日
逝世日期
1998年5月16日
畢業院校
瀋陽第一師範學校
抗日軍政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軍事唯物辯證法》
《戰爭與戰略》
《當代軍官知識辭典》
毛澤東軍事哲學思想初探
軍    銜
少將(1955年)

高體乾人物生平

高體乾早年經歷

1911年11月11日,高體乾出生於熱河省建平縣(現遼寧省建平縣)孤山子鄉白銀代溝村(白銀代為蒙古語音譯,漢語是富裕的意思)的一個農民家庭,原名高贊興,字化如。祖輩從山東濰坊逃荒至此。其父高景春是一位老實忠厚的農民,養了6個子女,因為生活負擔很重,只能供一個孩子讀書,以便將來成為高家的頂樑柱。高景春老人格外看重二兒子高體乾,便只送他一人進了私塾。高體乾自幼聰明好學,勤奮讀書,很快完成了學業。後又到建平縣高等小學讀書,於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2]  [4] 

高體乾土地革命時期

1930年春,在父母、兄長和老師的資助、支持下,高體乾考取了收費較少的遼寧省瀋陽第一師範學校,繼續學習。高體乾在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期間接觸到了一些進步同學,其中一個叫管玉齊的同學給他講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的故事,以及國共合作,蔣介石背叛革命等時政要聞。這些內容,高體乾在窮鄉僻壤的家鄉從未聽過,雖然一些名詞術語一時還難以理解,但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動,特別是聯繫熱河軍閥湯玉麟壓迫老百姓的實際,使他初步產生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識,開始憧憬革命。高體乾已不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的課程,開始自學一些社會政治學方面的書籍,讀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社會科學概論》《懶惰的富人》《共產黨宣言》《資本論概述》等著作,為他後來投身反帝反封建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打下了思想基礎。 [2]  [4]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高體乾正在瀋陽讀書,隨後流亡到北平,在東北學院(東北中學)學習。日軍耀武揚威舉着太陽旗進入瀋陽的情景,使高體乾心靈受到很大刺激。一次他出瀋陽城,看到日本兵強迫行人向他們鞠躬,稍有遲緩便遭毒打,心情無比沉重,加深了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決心寧死不作亡國奴,誓把侵略者趕出中國。東北淪陷後,當地興起了人數眾多的抗日義勇軍。由張學良暗中支持,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上層人士出面組織,聯絡東北各界人士在北平成立了羣眾性的抗日組織東北抗日救亡總會,為東北抗日義勇軍籌集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 [2]  [4] 
1932年1月,東北抗日救亡總會在北平成立軍政訓練班,培養義勇軍的軍事幹部,高體乾因找不到黨組織,便積極報名參加了軍政訓練班,接受軍事訓練,在一個月受訓期滿後,即準備赴東北參加組織抗日義勇軍的活動。5月,高體乾找到第一師範同學王旭(王新三,中共地下黨員,建國後曾任煤炭部副部長)。王旭告訴他:胡友之(開國少將,建國後曾任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與共產黨有聯繫。高體乾經與胡友之聯繫後,終於與共產黨組織取得了聯繫。6月,中共熱河特別支部派一個叫趙玉琪的同志找高體乾談話,進行黨綱教育,不久後,高體乾被批准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新成立的熱河特別支部中,高體乾被選為支部委員,實現了他尋找共產黨組織進行抗日救國的願望。此後,時任中共熱河特別支部書記的趙玉琪和高體乾等來到建平,任務是改編和組織東北義勇軍,組織武裝暴動,組建紅軍,建立蘇區等。經過一個月的工作,他們秘密組織起一支200多人的隊伍。高體乾等人的活動引起國民黨熱河省政府的注意, 省主席湯玉麟下逮捕令,他們不得不於7月末撤回北平。8月,北平的救國會派彭振國任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一軍團司令,到熱遼邊境統一指揮各路義勇軍。黨組織認為,這是一個大好時機,可以利用彭振國的合法名義到熱東去組織隊伍,於是再派高體乾回到朝陽進行活動。高體乾隨彭振國出關,經青龍縣建昌縣到達朝陽六家子鎮。9月15日 ,彭振國指揮各路義勇軍4000餘人襲擊錦西縣城所在地——江屯,激戰到午後,錦州日軍派來飛機助戰,對義勇軍陣地進行轟炸和掃射,義勇軍隊伍受到一些傷亡。黃昏前,又得到錦州的日偽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彭振國看到義勇軍難以取勝,便下令撤退。高體乾率領從家鄉帶來的20多人蔘加了這次戰鬥。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發動,高體乾在建平、朝陽和敖漢等地組織了一支2000多人的隊伍,編成8個團,其中有朝陽縣大平房李景才一個團,炮手營子李希奇兄弟一個團,奈曼高家父子兩個團,建平縣小塘鞏澤民一個團,公營子錢錫久一個團,王子廟田興一個團,下窪地區張某某一個團。11月 ,高體乾回北平向組織彙報工作,組織決定派王旭和高體乾一同回建平開展工作。高體乾向彭振國彙報了組織義勇軍的情況,彭振國授予這支義勇軍“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一軍團第十二支隊”的番號,任命高體乾為支隊長。高體乾將這一情況向黨組織作了彙報,組織決定讓高體乾繼續在第一軍團的合法旗號下開展抗日活動。 [1]  [2]  [4] 
1933年1月底,彭振國攜帶着大批軍需彈藥到遼西,裝備義勇軍各部隊,高體乾帶第十二支隊百餘人到駐凌南的兵團部領了500套軍裝。2月,熱河戰役打響,國民黨軍隊抵抗了10天即撤走,僅有128人的日軍先頭部隊於3月3日佔領熱河省會承德市。第十二支隊被日軍分割在建平地區,與抗日義勇軍第一軍團失去聯繫。高體乾、王旭率部向西轉移,在八里罕與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軍團會合。第十二支隊隨第二軍團進入寧城以西霍里霍川(今黑裏河鎮)大山後,第二軍團被投降日軍的熱河自衞軍包圍併發生激戰。高體乾率第十二支隊擔任後衞,離主力較遠,未被日偽軍包圍。聽到前面槍聲激烈,高體乾判斷是主力與日偽軍交火,立即命令部隊做好戰鬥準備。第十二支隊進了霍里霍川的川口,川口兩側的村莊和山上有人向支隊射擊。因分不清敵我,為避免發生誤會,高體乾命令支隊不要開槍,快速前進,一衝而過。進川后漸漸地看清了義勇軍的軍旗,第十二支隊與軍團主力會合。在得知前面的義勇軍被日偽軍分割成數段、川口兩側村莊有偽軍防守的情況後,高體乾帶第十二支隊返回剛才經過的川口村莊,欲打破日偽軍的包圍。村中的偽軍未料到第十二支隊會殺回馬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第十二支隊順利地佔領了村莊,掩護主力撤退。部隊休整了一整天后繼續行軍,行至霍里霍川壩上,又突遭日偽軍的伏擊。高體乾帶領30多人,在火力掩護下,連續攻佔兩個山頭,敵軍被擊潰。高體乾在戰鬥中左臂負傷,戰鬥結束後軍團部發給他500元慰問費,他將這筆慰問費全部分給了第十二支隊的戰友們。霍里霍川戰鬥是高體乾第一次帶隊衝鋒陷陣的戰鬥,令高體乾一生難以忘懷,他曾寫過一首《霍川戰後題》的七言詩,記述當日戰況:棄書學劍抗倭兵,投筆京華共出徵。鐵騎縱橫遼熱路,霍川大戰顯精英。霍里霍川戰鬥後,4月,部隊經隆化、豐寧到察哈爾東部、沽源以南的獨石口地區駐訓。謝子長閻紅彥兩人被派到高體乾部視察,並指示高體乾要盡力鞏固和擴大這支武裝。6月,由於東北抗日救亡總會被國民黨政府取消,第二軍團糧款無着,被國民黨軍隊孫殿英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收編。7月,蔣介石為了破壞孫殿英與馮玉祥的同盟軍聯合,將第四十一軍調到西北陝甘地區屯墾。第二軍團的戰士們聞訊後,紛紛要求返回熱河前線,繼續抗日。高體乾一面表示服從國民黨第四十一軍、第二軍團的命令,一面秘密地做脱離第四十一軍的準備工作。準備就緒後,高體乾以部隊拉練為藉口,率第十二支隊輕騎夜行軍150裏,脱離了國民黨第四十一軍,率十二支隊返回熱西,在圍場、豐寧、隆化一帶遊擊。不久,被孫殿英改編的義勇軍項國學部來到熱西,十二支隊便同項國學 [5]  部聯合活動。在得知馮玉祥、方振武等領導的抗日同盟軍收復了察哈爾省很多失地後,高體乾派人與抗日同盟軍取得聯繫,隨後率第十二支隊加入同盟軍的戰鬥序列。在國民黨政府的壓力下,馮玉祥被迫離開抗日同盟軍出走。方振武、吉鴻昌和中共掌握的部隊共15000人轉移到張北,決定向南發展。高體乾率第十二支隊隨同盟軍湯玉麟部由獨石口、赤城南下北平,途中遭到國民黨軍劉桂堂部的襲擊。在與劉桂堂部的激戰中,高體乾左臂、胸部負傷。抗日同盟軍在日、偽、國民黨軍的夾擊下失敗。湯玉麟的部隊到達沽源一帶時,被宋哲元部改編。高體乾率第十二支隊退回獨石口,與項國學部又單獨在沽源、大灘一帶活動。同年冬,十二支隊給養髮生困難,遂接受東北軍騎兵第五師改編,駐防在龍關一帶。12月,該師奉命移防河南省駐馬店,高體乾所部於1934年夏在駐馬店被遣散。高體乾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帶領原十二支隊的幾十名被遣散的士兵離開。 [1]  [2]  [4] 
1935年1月,由於北平黨組織已遭嚴重破壞,一時很難找到,高體乾又回到家鄉。這次他用了4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南至建平縣的公營子鎮,北至敖漢旗下窪,西至奎德素鎮平莊煤礦的五家煤窯,東至敖漢旗的老虎山,方圓幾百裏的廣大地域留下了他抗日救國的足跡。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方針,揭露日蔣勾結,造成國破家亡的罪行,秘密組織了50餘人的抗日武裝隊伍。6月初,他再次去北平找黨組織。事後,趙玉琪和高體乾帶領原義勇軍戰士六七人回建平開展武裝抗日遊擊活動。不久,這支抗日武裝就發展到七八十人,活動在建平縣的羅福溝以東地區。1935年,建平縣已被日寇佔領了兩年多。日本侵略軍採取了“並村聯保”的統治措施,強化治安,抗日遊擊活動進入非常艱難時期。有時游擊隊白天宿營隱蔽不好,一旦走漏消息,地主武裝、警察和日偽軍就會很快包圍過來。有一次,他們途經石佛溝時,決定在一個小山村宿營,不慎走漏了消息,拂曉時敵偽軍佔領了南山上的制高點,並瘋狂地向村中射擊。高體乾立即率隊搶佔石佛溝村的北山,邊打邊向東邊的高山上轉移。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他們憑着對地形的熟悉,與敵人在荒山野嶺中周旋了一天。黃昏時,部隊衝出了重圍。在安置好傷員以後,他又率隊轉移到勿心吐魯東山的水泉溝。天剛剛亮時,來到抗日骨幹馬雲龍家隱蔽,以後又輾轉到敖漢旗炮手營子以南地區進行遊擊活動。當時,還有另外兩支抗日武裝活動在建平、朝陽地區。一支是劉震東領導的抗日義勇軍兩三千人活動在朝陽南部,另一支是藍天林領導的抗日救國軍兩三千人,以北票縣與敖漢旗交界處的大黑山為根據地,活動在敖漢旗的倒閣老營子以南地區。當時高體乾組織的抗日武裝已發展到七八十人,正在羅福溝以東地區活動,他得知藍天林部也在附近活動的消息以後,便主動與其聯繫,藍天林當即表示願意聯合,兩支抗日隊伍從此聯合抗日。此時,藍、高、劉三股抗日武裝力量,嚴重地威脅了日偽的統治。8月中旬,侵華日軍決定進行秋季大掃蕩,企圖徹底消滅活躍在朝陽地區的抗日武裝。日軍精心組織了這次秋季掃蕩,他們調集6個縣的偽軍,配合日軍,分兵四路包圍大黑山;指令各地自衞團(地主武裝)配合警察,村村設卡,步步為營;又組織反動蒙古王公的騎兵跟蹤追擊,分頭圍殲抗日武裝。9月13日,日偽軍開始秋季掃蕩,調集6個縣的偽軍,由日軍配合,動用飛機、大炮,分兵4路掃蕩大黑山。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兩支抗日隊伍與日偽軍展開了殊死戰鬥,終於突破重圍。在轉移途中又經歷數十次大小戰鬥,部隊受到損失。為了保存實力,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隱蔽抗日。10月底,高體乾在去北平尋找黨組織途經朝陽時被偽警察抓獲,他父親用100塊銀圓將他贖回。 [2]  [4] 
1936年3月,高體乾回到北平。此時,日軍在北平近郊頻繁進行軍事演習,到處挑釁,製造事端,戰爭一觸即發。駐守北平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官兵抗日情緒高漲,堅決回擊日軍的挑釁,紛紛要求國民政府抗日。北平黨組織決定發動羣眾協助他們抗戰,保衞北平。高體乾等經黨組織安排,在北平市委的兵委會做秘密的士兵工作。8月,黨派他到商都王英部秘密工作。11月,黨又派他到冀東自治政府保安三總隊當班長,任務是廣泛地聯絡總隊中的黨員和進步士兵。其間,高體乾雖然肋膜炎病復發,但仍堅持參加集體操練,學習基本軍事知識,多接觸士兵,替士兵們寫信、辦事,很快就贏得了士兵們的信任,順利地打開了工作局面。 [2]  [4] 

高體乾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國民黨第二十九軍於7月29日撤退。黨組織派張希堯告知黨員:市委決定黨員同志到西山一帶去開展游擊戰爭。高體乾找到舊部十餘人,於30日出城到西山打游擊。途經八大處西邊時,遇到二十九軍300餘名散兵,高體乾等人向他們宣傳開展游擊戰爭的重要性,介紹在東北進行遊擊戰爭的經驗,並與他們一起聯合抗日,組成抗日遊擊總隊,不久編入冀察遊擊縱隊。部隊進駐房山縣附近時,國民黨軍隊從良鄉向南撤退,冀察遊擊縱隊也陸續撤到石家莊附近。9月初,部隊撤到山西高平縣,此時黨在高平縣已建立起羣眾抗日組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高平縣犧盟會缺少軍事幹部,冀察遊擊縱隊黨總支介紹高體乾擔任高平犧盟會的游擊隊長,不久又擔任中共高平縣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高體乾有組織抗日義勇軍的經驗,到任後即帶領十幾名游擊隊員宣傳羣眾,動員參軍,一個月後游擊隊發展到100多人。11月,太南區黨委決定他任高平縣工委委員,負責軍事工作。 [2]  [4] 
1938年1月,高體乾經過3個多月的工作,使高平縣游擊隊由原來的一個班發展到具有3箇中隊的遊擊大隊(300多人),高體乾任隊長。游擊隊發展迅速,引起高平縣政府反共頑固派的刁難。以高平縣縣長劉翰森為首的頑固派採取停發糧食等手段,極力瓦解犧盟會、游擊隊。高體乾認為,對頑固派的刁難,只有採取強硬的態度。於是他把游擊隊拉到縣政府,逼着縣長如數發放了軍糧。高體乾在游擊隊內積極發展進步青年入黨,當時在犧盟會工作的共產黨員身份保密,可是在發展一位排長入黨時,黨員登記表不慎落到縣長劉翰森手裏。劉以此為證,把高體乾告到閻錫山處。2月,黨組織將他調離高平縣到壺關縣任縣委書記。縣長張恆業(建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外語學院院長)、公道團(閻錫山控制的抗日團體)團長、犧盟會會長都是共產黨員,工作開展得很順利。高體乾到壺關縣不久,日軍佔領了長治,這時他就帶領兩個中隊在長治、壺關兩縣的廣大山區開展抗日遊擊活動,相機打擊日本侵略軍。此時與壺關相鄰的平順縣頑固派和公安局發動武裝叛亂,乘日軍進攻之際,殺害共產黨員和犧盟會幹部。壺關縣公安局局長是反共頑固派,掌握着幾十名警察,見狀也蠢蠢欲動。高體乾當時正帶領兩個自衞中隊打游擊,看到事態緊急,便帶部隊回到縣裏。縣長張恆業向他彙報了情況,高體乾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穩定住警察不發生意外。他提議將縣政府僅有的幾千元作為薪餉發給警察,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穩住他們。張恆業有些捨不得,説這些錢留在關鍵時刻再用。高體乾認為眼前就是關鍵時刻,否則反動分子煽動鬧餉,局面就不可收拾!張恆業這才意識到情況嚴重,趕緊召開警察大會,宣佈發薪。這一措施果然穩住了警察們的情緒。高體乾隨後向警察曉之以理,希望他們顧全大局,不受漢奸和壞人挑撥,維護好地方治安。緊張局勢終於緩和了下來。3月,太南區黨委決定把壺關縣自衞隊編成壺關遊擊第一支隊,高體乾任參謀長,實際負責支隊工作。高體乾還兼任壺關縣警察局局長。閻錫山為了控制第一支隊,派了一個檢查團,來調查中共在部隊裏的活動,並提出檢閲部隊,高體乾極力抵制,只派參謀處長去主持檢閲。當時黨組織在這支部隊不公開活動,高體乾秘密發展了一批黨員。由於佔領長治的日軍不斷下鄉搶糧,先在長治城附近搶,後來又搶到壺關縣境內。一天,羣眾向第一支隊報告:一小隊日軍到壺關境內壺口、長井周圍的村莊搶糧,要求游擊隊消滅這些鬼子。高體乾判斷敵人第二天還會出城搶糧,於是連夜把一箇中隊埋伏在壺口至東長井大溝兩側的山坡上。第二天上午9時,日軍10餘人,坐着六七輛大馬車來到壺口村搶糧。日軍認為中國軍隊早已潰敗,這一帶沒有對手,便毫無戒備,將馬車停在村口,也不設警戒哨,有的日軍還把槍留在馬車上,徒手徑直進村搶糧。高體乾命令一部分戰士隱蔽地接近村口,將馬車趕走,又命令兩個排襲擊進村的日軍。毫無提防的日軍當即被擊斃數名,徒手的鬼子想到馬車上拿槍,見馬車已沒有蹤影,便向長治方向奔逃。進村的兩個排窮追不捨,又殲敵數名。幾名殘敵逃入大溝,被埋伏在山坡上的中隊用步槍、手榴彈擊斃。這次戰鬥全殲了搶糧的十餘名日軍,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軍大衣,還有指揮刀和大洋馬。長治城內的日軍遭此打擊後,因不知虛實,一段時間內不敢到壺關村一帶搶糧了。壺關游擊隊打勝仗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羣眾掀起了勞軍的熱潮。縣裏召開了祝捷大會,遠近參加大會的老百姓人山人海。駐紮在這一帶的東北軍國民革命軍第53軍官兵也很佩服游擊隊第一支隊,特派來一個營到會祝賀。游擊隊帶着戰利品進入會場時,第53軍官兵起立舉槍敬禮。他們一方面佩服共產黨抗戰有方,另一方面也佩服這位同操着東北口音的“高司令”。高體乾在會上講了戰鬥的經過,説明只要動員羣眾,軍民一致,堅持抗日,敢於鬥爭,不怕犧牲,就可以打敗日軍!祝捷大會振奮了羣眾的抗日熱情,提高了黨的聲望,樹立了游擊隊的威信,團結了友軍,鼓舞了士氣,祝捷會開得很成功。5月,壺關遊擊第一支隊轉隸山西省第五專署保安司令部建制,編入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三縱隊,改稱保安第九團,最初由閻錫山派來的舊軍官於文華任團長,高體乾任參謀長兼一營營長,後查出於文華有向日本特務機關提供情報的嫌疑而被撤職,高體乾接任團長。高體乾還從抗大要來了一批營連排幹部和青年知識分子,後來成為開國少將的田維新呂士英就是此時調入保安九團的。 [2]  [4] 
1939年12月,閻錫山發動了“十二月事變”(又稱晉西事變),進攻山西新軍,策動決死第三縱隊部分舊軍官發動部隊叛亂,摧毀抗日民主政權,屠殺抗日干部和共產黨員。高體乾在壺關樹撐村主持召開了反對閻錫山進攻新軍的誓師大會,號召全團官兵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支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決以武裝自衞反擊閻錫山的武裝進攻。他率領的九團和老紅軍雷震任團長的決死第三縱隊遊擊第十團經受住了考驗,屹立不動。 [2]  [4] 
1940年,保安第九、十兩團合併為九團,加上游擊第十一團、十二團,重建了決死第三縱隊,保九團改稱決死第七團,高體乾任團長,不久升任決死第三縱隊參謀長。決死第七團隨決死第三縱隊一起,列入了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建制,解放戰爭時期被編為晉冀魯豫軍區二十三旅六十七團。二十三旅在臨汾戰役中榮獲“臨汾旅”稱號,至今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有歷史榮譽的光榮部隊之一。作為“臨汾旅”創建人之一,高體乾與這支部隊有着深厚的感情,直到晚年仍然關心着這支部隊的建設,曾寫信給部隊指戰員,介紹部隊成長壯大的歷史,激勵後來者為祖國為人民再立新功。1986年,高體乾賦《憶臨汾旅和高治國同志》詩一首,抒發了他對老部隊的關愛和老戰友的思念之情:太南烽火抗倭頑,拒虎打狼共歷艱。往日青絲今日雪,汾旅茁壯苦亦甜。八路軍總部發動百團大戰後,決死第三縱隊在一二九師編制內作戰。八路軍總部給決死第三縱隊的任務是:向長治、潞城地區之敵進攻,配合一二九師主力破擊正太鐵路。這時決死第三縱隊司令員缺編,副司令員李壽軒因病休養,部隊工作由政委董天知和高體乾主持,軍事上由高體乾負責。決死第三縱隊各團過去都是分散遊擊,這次是集中起來參加大規模戰役,而且要在南線獨擋一面,任務很艱鉅。高體乾先派偵察人員瞭解日軍各據點的情況,組織部隊進行了攻堅訓練。他初步確定:決七團攻微子鎮據點,決八團、決九團進攻潞城和黃碾鎮。部隊行動前,高體乾到各團檢查了戰鬥準備情況。8月18日,高體乾帶領決死第三縱隊前指(前進指揮所)與決九團到漳河邊準備渡河。漳河水雨後暴漲,19日下午部隊才得以涉水過河。當夜第三縱隊前指進至潞城以北的王郭莊宿營,位置較突出。王郭莊的漢奸向潞城日軍報告,村中進駐了八路軍指揮機關。20日拂曉,日偽軍300多人突然襲擊王郭莊。高體乾命警衞連在村邊頑強抗擊,阻敵進攻,親自指揮縱隊機關人員從村內撤出。然後,他又帶領通信排佔據村口有利地形向日偽軍射擊,掩護機關衝出包圍圈。日軍的進攻被遲滯了,高體乾命令通信排邊打邊撤,從山溝中突圍,縱隊機關終於脱離險境。這時決死第三縱隊董天知政委帶領決九團1個營趕到,衝擊日軍左翼。黎城、潞城縣大隊也主動趕來參戰。日偽軍逐漸不支,向潞城撤退。高體乾指揮部隊乘勝追擊,殲滅日偽軍數十名。不幸的是,董天知政委在戰鬥中犧牲。10月,百團大戰進入了第三階段——反“掃蕩”作戰。高體乾與縱隊領導一起率決死第三縱隊的3個團在黎城以北阻擊進攻桐峪鎮八路軍總部之敵。高體乾命決七團和決九團扼守從黎城到桐峪的大山道口,決八團掩護八路軍前方總部轉移。部隊與敵人苦戰一天,勝利掩護總部轉移後,才向黎城至桐峪大道的西側山地轉移。高體乾帶領部隊進山後,遇到八路軍總部直屬機關、抗大、炮兵團等單位和人員。他們見到高體乾和部隊,有了安全感,都歡呼起來。山裏一下子聚集了這麼多的單位,住宿有困難,高體乾讓部隊露宿在曠野中,把房屋留給總部機關和抗大學員住。深夜,彭德懷副總司令忽然從總部來到高體乾處。高體乾將白天戰鬥的情況及日軍去向作了彙報,彭德懷聽後説:“我們要在關家堖集中兵力殲滅日軍的一個大隊,你們的任務是繼續控制黎城至桐峪的大道,阻擊增援,保證主力殲滅關家堖之敵。”高體乾根據彭德懷的指示,立即在大道兩側部署了兵力。關家堖戰鬥打響後,黎城日軍出動四五百人增援,高體乾指揮決死第三縱隊堵住了大道。日軍過不去,拼命向大道兩側山地進攻,甚至使用了毒氣彈。決死第三縱隊傷亡雖大,但始終堅守陣地,一步不退,確保了關家堖戰鬥的進行。後來,日軍又從黃煙洞出動1500多人增援關家堖,八路軍總部命令各部隊撤出戰鬥,關家堖殘敵才被接應走。黎城桐峪大道上的兩次阻擊戰,使重建的決死第三縱隊在殘酷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成為敢於打硬仗的部隊。百團大戰後,決死第三縱隊並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連續戰鬥,又粉碎了日軍數次“掃蕩”,高體乾兼任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參謀長。反“掃蕩”結束後,上級決定讓高體乾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一年。 [2]  [4] 
1941年2月,高體乾到抗大總校學習。 [2]  [4] 
1942年春,高體乾從抗大畢業,一二九師首長命他到皮定均司令員領導的太行軍區第五軍分區任參謀長。 [2]  [4] 
1943年,高體乾被調到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任參謀長。 [2]  [4] 
1945年春,高體乾被任命為太嶽軍區參謀處長。10月,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命令太嶽軍區第五軍分區組成五個幹部團,為太嶽支隊,高體乾任太嶽支隊隊長,進入東北,接收瀋陽新民等地。 [2]  [4] 

高體乾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初期,高體乾被任命為遼吉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不久,第五軍分區轉移到通遼,組成哲里木盟蒙漢聯軍,高體乾任蒙漢聯軍司令部副司令員、司令員。通遼地區失守後,第五軍分區機關、部隊轉移到洮南,高體乾又改任遼吉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 [2]  [4] 
1947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經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戰略進攻,使國民黨“南攻北守,先南後北”各個擊破東北民主聯軍的計劃破滅。在東北戰場上,東北民主聯軍轉入戰略反攻。4月,西滿部隊以遼吉軍區為基礎,成立以鄧華為司令員、陶鑄為政委(後為吳富善)的西滿(遼熱)軍區野戰軍遼吉縱隊。高體乾由通遼哲里木盟蒙漢聯軍司令部司令員調西滿野戰軍遼吉縱隊任參謀長,後西滿野戰軍遼吉縱隊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在東總指揮下機動作戰。由於部隊剛由地方部隊上升為野戰部隊,司令部很不健全,參謀人員業務不熟練,機關遊擊習氣嚴重,很不適應大兵團作戰的需要。高體乾到任後,按照東總“大兵團,正規化,攻堅戰”的要求,採取言傳身教的方法,使司令部工作走上正軌。高體乾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過參謀長,積累了豐富的司令部工作經驗。戰前,他考慮問題細緻周到,連細小的問題都不放過。一次部隊過遼河,高體乾帶領參謀人員在詳細探測河流流速、查清河牀硬度後,才確定渡口,使部隊安全渡過遼河。高體乾在工作作風上深受劉伯承元帥的影響,使司令部工作做到情況準確、計劃周到深入,保證了鄧、陶首長迅速定下作戰決心和實施指揮。第七縱隊組建後,在秋季攻勢中,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命令七縱破壞北寧鐵路交通線並阻止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北返。高體乾考慮部隊深入北寧線,易受敵腹背夾擊,部隊不僅完不成阻敵任務還會受到損失,但東總的命令又不能違抗,要堅決執行,遂建議鄧、吳首長,採取輪戰方法,3個師交替掩護,逐個奪取沿線敵防守薄弱的城市,鞏固後方,向北寧線推進。鄧、吳首長定下決心後,七縱3個師遠程奔襲,連奪法庫、彰武、新立屯黑山阜新新邱6個縣城,迫使國民黨新六軍未敢出動,積極主動地完成了東總賦予的作戰任務。東總特致電七縱,以示祝賀和嘉獎。東北戰場轉入戰略進攻後,高體乾與鄧、吳首長,帶領七縱參加了偉大的遼瀋戰役。七縱從南下北寧線開始,到掃清錦州外圍,攻克錦州城,參加遼西會戰營口之戰,一直到解放全東北,打了許多硬仗。東北全境解放後,高體乾顧不上洗盡身上的煙塵,隨部隊進山海關,到達唐山、北塘一帶集結,準備參加平津戰役 [2]  [4] 
1948年12月底,中央軍委和中共平津前線總委員會命鄧華司令員指揮3個縱隊攻擊塘沽。高體乾率參謀人員在勘察塘沽地形和了解敵情後,發現塘沽外圍是一片鹽田,無掩蔽物,如果發起攻擊,部隊傷亡很大,而且敵人軍艦停在海上,我軍難以從海上包圍全殲塘沽之敵,遂將此情況報告鄧華。鄧華與高體乾商量後,建議總前委不打塘沽,改攻天津。高體乾認為這是抗命之舉,打塘沽是軍委決定,要慎重行事。經過一夜考慮,他又請兄弟縱隊指揮員劉震司令員等觀察了塘沽地形,大家一致同意鄧華意見,高體乾遂起草電文,經縱隊首長簽字後,將不打塘沽的建議報告總前委。中央軍委和總前委在瞭解實際情況後,採納了不打塘沽的建議,決定轉攻天津。 [2]  [4] 
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戰鬥打響,東北野戰軍30萬兵力參戰,僅29個小時就攻克了天津。天津解放後,北平不久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後,東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七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4軍,高體乾仍任參謀長。第四野戰軍部隊南下前,他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8軍任參謀長。4月下旬,第48軍開始南下,高體乾協助軍長賀晉年、政委陳仁麒組織部隊南下。7月上旬,部隊由九江對岸小池鎮渡過長江,向贛南地區急進。7月27日,解放軍發起贛南戰役。戰役中,第48軍以微小代價,解放了老革命根據地江西南部地區,解放縣城14座,殲滅國民黨軍8000餘人。9月,高體乾協助軍隊長官組織第48軍經營贛南地區,兼任贛西南軍區參謀長,集中兵力剿匪。部隊先後消滅偽江西省第八綏靖區兼豫章山區司令黃鎮中、偽江西省井岡山綏靖區第一縱隊司令肖家璧為首的大股土匪,剿匪萬餘人。10月,贛南地區各縣、鄉全部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藝工作者將第48軍144師432團在豫章山區翠微峯地區全殲偽江西省第八綏靖區專員兼豫章山區司令黃鎮中匪幫的戰例編寫成劇本、拍攝成影片《翠崗紅旗》。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反映我軍剿匪作戰的影片,向全國人民介紹了第48軍在贛南剿匪的情況。 [2]  [4] 

高體乾建國之後

1952年4月,第48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由廣東韶關移防桂林。國民黨起義將領陳明仁任兵團司令員,高體乾任兵團參謀長。11月,第21兵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陳明仁任軍長,高體乾任參謀長。 [2]  [4] 
1953年1月,第55軍奉命移防雷州半島接替一二六師防務,執行雷州半島桂東南防務任務,軍部由桂林遷到湛江 [2]  [4] 
1954年,高體乾被調到中南軍區司令部任副參謀長兼訓練處長。 [2]  [4] 
高體乾和梁興初
1955年4月,中南軍區改稱廣州軍區,高體乾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 [2]  [4] 
1955年9月,高體乾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  [4] 
高體乾少將1955年授銜照
1960年,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的葉劍英元帥,指名調高體乾到軍事科學院工作。高體乾從此開始了長期的軍事科學研究工作,先後任軍事科學院戰役研究部副部長,戰爭理論研究部副部長、部長。 [2]  [4] 
高體乾在軍事科學院 高體乾在軍事科學院
1970年,高體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2]  [4] 
1997年,高體乾(右)與李化民在平津戰役紀念館開幕式重逢 1997年,高體乾(右)與李化民在平津戰役紀念館開幕式重逢
1982年,高體乾離休。他壯心不已,老有所為,閒暇靜坐書房,孜孜不倦地潛心研究古今中外的著名軍事著作,揮筆著書立説。他首先整理了自己在中央黨校寫的學習毛澤東軍事哲學思想的筆記,以及為給學員講課編撰的提綱,修改補充後以《軍事唯物辨證法》為書名於1985年出版。然後又耗費了數年心血,於1994年出版了《戰爭與戰略》一書,高體乾在前言中寫道:“1975年,我由於做膽囊手術後,半年療養期間,開始編定初稿。病癒後,因忙於組織領導軍事科學研究工作,時斷時續。1982年我退居二線後,得以集中一些時間來進行撰寫。”從前言中可以看出,他編撰戰爭與戰略問題的著作是早有準備的,他想在有生之年將自己的戰爭經驗和對戰爭、戰略的認識總結成冊,供後人參考,可謂嘔心瀝血,筆耕不輟。期間,他病重、病危數次,每次危險過後,又提筆疾書。一些同志勸他請組織出面組成寫作班子,幫他完成編寫工作。他説:“戰爭和戰略問題關係國家安危根本,是一件嚴肅的事,不可讓人代勞。”高體乾認真務實的精神受到軍科研究人員的一致稱讚。《戰爭與戰略》一書的出版,是高體乾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他感到在有生之年能把自己的戰爭經驗和對戰爭、戰略的認識留給後人是最大的快樂。 [2]  [4] 
高體乾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  [4] 
《人民日報》高體乾同志訃告 《人民日報》高體乾同志訃告
1998年5月16日,高體乾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2]  [4] 

高體乾軼事

1955年,有兩位從東北義勇軍中走出的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一位是高體乾,另一位是李鍾奇,都是遼寧建平人。 [3] 

高體乾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高體乾著作

《軍事唯物辯證法》、《戰爭與戰略》、《當代軍官知識辭典》、《毛澤東軍事哲學思想初探》
高體乾將軍著作
參考資料
  • 1.    崔向東,孫繼先主編.朝陽通史 下.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1194-1195
  • 2.    董硯國主編;朝陽市史志辦公室編.朝陽黨史人物.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358-362
  • 3.    遼寧義勇軍走出兩位開國將軍  .人民網.2015-09-20[引用日期2024-02-06]
  • 4.    [1]高小平. 從抗日義勇軍走出來的開國將軍高體乾 [J]. 傳記文學, 2019, (03): 78-90.
  • 5.    高文,王水.《遼寧文史人物錄》.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12:第1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