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驪山組

鎖定
高驪山組原稱“高驪山系”。屬早石炭世中期地層。
中文名
高驪山組
外文名
Gaolishan Formation
屬    性
屬早石炭世中期地層
分    佈
寧鎮山脈、安徽和縣、巢縣
特    徵
厚20—160米

高驪山組原始定義

最初命名地點在江蘇句容縣高驪山,故名。分佈於寧鎮山脈、安徽和縣、巢縣、馬鞍山等地巖性為黃綠色砂岩、粉砂岩、頁岩,夾泥質灰巖透鏡體,含奇異亞鱗植物化石及腕足類舌形貝,厚20—160米,與下伏金陵組呈假整合接觸

高驪山組地層剖面

鳳凰山剖面本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厚12.15m。 [1] 
下部:為灰、灰黃薄層粘土巖,底部夾褐鐵礦(0.1-0.3m)層,含植物化石碎片,厚3.36m。 [1] 
中部:灰黃、紫紅薄層,含生物碎屑,含鈣、鐵質泥岩夾姜塊狀灰巖和中薄層含生物碎屑灰巖。厚5.03m。含腕足類:輪刺貝Echinoconchus sp.,瘤凸輪刺貝Epunctaformis,獅鼻長身貝Pugilus sp.,無窗貝Afhyris sp.,褶房貝?Ptychomarotoechia? sp.,舒克貝Schuchertella sp,等,珊瑚:中國擬棚珊瑚Arachnolasma sinense cyabe at Hayasake,石柱珊瑚Lifhostrotion sp.,頂飾珊瑚Lophophyllum sp.,棚珊瑚D:bumophyllum,蛛網珊瑚Clisiophyllum sp.等;瓣鰓類,環海扇 Annulicocha sp,燕海扇Aviculopectri sp.,古裂齒蛤Eoschizoduo sp.,血石蛤Songuinolites sp.,及菲利普蟲?Phillipsia? sp.等。 [1] 
上部:灰黃、黃褐色含鐵質細粒石英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層內蟲跡構造發育,自下而上,自成一水平管跡、V-Y形管跡、似甲殼狀管跡之組合,厚4.25m。 [1] 

高驪山組區域變化

巢湖北部地區自西往東明顯變薄(歫嶂山厚6.1m),而且下部見豆狀赤鐵礦層,中部變為鈣質頁岩。以往認為高驪山組是陸相-海陸交互相沉積,近年來由於海生古物不斷髮現,因此除底部為海陸交互相外,往上已漸為汪海-濱岸環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