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長虹

(中國現代作家)

鎖定
高長虹(1898年3月14日-1954年)(概述圖來源:[1]) [1]  ,原名仰愈,曾用筆名殘紅,C·CH。 [2]  山西盂縣下西溝村人。1914年入讀盂縣第一高小,畢業後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1916年因政治觀念和校方衝突中途退學。後到北京大學聽課。1924年8月,在太原組織貧民藝術團,後又組織文學石燃社。1924年,趕赴北京改名長虹,11月9日,在《國風日報》辦起《狂飆》週刊,1925年4月停刊。後應邀參加莽原社,協助魯迅投入《莽原》週刊的編輯工作。1926年2月,創辦《弦上》週刊。1926年4月,偕鄭效洵從京到滬。其間,與魯迅產生分歧。10月聯絡尚鉞、向培良等人推出上海《狂飆》週刊,1927年停刊。1927年4月,迫於政治壓力離滬去杭州養病。1928年4月,重返上海,5月至9月在北平和上海建立狂飆出版部,又創辦《長虹週刊》。1929年6月,狂飆活動擴大到演藝、電影界,成立狂飆演劇部。同年冬,結束北平演劇運動回上海。1930年春,狂飆運動解體,高長虹東渡日本,後又振輾轉法、荷、意、英等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高長虹回國,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41年4月,任邊區文協駐會作家和邊區政府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其間,在《解放日報》發表多篇文章。1946年前往東北解放區,在哈爾濱外語學院任教。 [3]  1954年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於瀋陽東北旅社。 [4] 
中文名
高長虹
別    名
仰愈、殘紅、C·CH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8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
1954年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心的探險》《光和熱》《給——》《走到出版界》等
出生地
山西盂縣下西溝村
就讀院校
盂縣第一高小、山西省立第一中學

高長虹人物生平

高長虹早期經歷

高長虹,1898年3月14日出生於山西盂縣西溝村一個世代以耕讀為本的小康之家。高家在當地也算是書香門第,長虹的祖父和大伯父都是晚清秀才,父親是副榜舉人,曾在天津楊柳青和河北昌黎縣做過承審員和代理知事。盂縣第一高小畢業後,他拒絕了父親讓他到天津報考法政學校的意願,以優異成績考人名聞三晉的山西省立一中繼續深造。在一中,他各門功課都出類拔萃,國文和英語功底尤其紮實,是全校公認的高材生。
1915年,袁世凱圖謀稱帝,閻錫山在太原指使學政界組織“提燈會”勸進,長虹與另一個同學偏不參加。他還寫了一首《提燈行》的打油詩,對山西的復辟勢力痛加諷刺。這一有膽有識的舉動,觸怒了反動當局,為校方所不容,1916年他被迫中途凝學,回到孟縣老家。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他以頑強的毅力開始了艱苦的自學生涯。他先到北京,靠一位親戚的幫助,在北京大學旁聽,並經常到北京圖書館借閲圖書。後因經濟困難,1918年他返回家鄉繼續埋頭苦讀。幾年中,他遍讀了家中所有藏書,又訂閲了不少報刊雜誌。他一面博覽羣書,一面勤奮練筆,為他從事創作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和文字基礎。1919年11月10日,高長虹的處女作《晚秋底公園落日》(散文詩)在北京《晨報》上面世。 [5] 

高長虹狂飆運動

1924年8月,已在太原文廟博物館做資料保管員的高長虹邀集高沐鴻、段復生、籍雨農、蔭雨等進步文學青年,組成“貧民藝術團”,籌備出版《狂飆》月刊。同年9月1日,《狂飆》月刊正式創刊。10月,高長虹高舉“狂”的旗幟,闖入北京。11月9日在山西同鄉景梅九主持的《國風日報》副刊上辦起《狂飆》週刊。魯迅很欣賞這種頑強的革命精神,稱高長虹是“不問成敗而要戰鬥的人”。
《狂飆》受到魯迅、郁達夫等文壇前輩的熱情關注,影響越來越大,許多文學青年如向培良、尚鉞、閻宗臨、黃鵬基等紛紛聚集在它的旗幟下,原在孟縣第一高小任教的高長虹的二弟高歌也來到北京,一道共赴“狂飆”事業。然而好景不長。1925年3月,由於景梅九離開《國風日報》,《狂飆》週刊在北京出至第17期後被迫停刊。此後,長虹應魯迅之邀加入莽原社,協助魯迅編輯《莽原》週刊。1926年2月他又創辦了《弦上》週刊。在《莽原》、《弦上》兩刊物上,他連續發表了60多篇精短、犀利的雜文,像一支支袖珍的箭鏈,直射“現實的黑暗勢力”。
1926年4月,高長虹皆鄭效洵南下上海,“狂飆運動”中心南移。10月10日,《狂飆》週刊在上海復刊。這時的高長虹,思想更向前跨了一步:北京《狂毅》時期他是着眼於“破”,到上海《狂飆》時期,他已開始着眼於“立”了。在上海,高長虹還創辦了“狂飆出版部”和”狂飆演劇部”。這一時期,柯仲平、向培良、尚鉞、高沐鴻等狂飆社骨幹都先後集中到上海,張申府、魯彥、陳德榮等知名人士也加盟“狂飆運動”。一時間,辦刊物,出叢書,搞小劇場運動,人來人往,紅紅火火,好不熱鬧。“狂飆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鼎盛時期。高長虹雄心勃勃,宣稱要“羣策羣力開創一新的時代”,“造成功一個狂飆的世界”。
1929年3月,高長虹隻身赴北京,組織“狂飆演劇隊”,先後在北京、太原、天津等地演出。11月,他結束演劇活動回到上海,面對他的是“狂飆運動”即將瓦解的局面:向培良脱離狂飆社,柯仲平、尚鉞已加入中國共產黨,高歌不久也成了中共黨員,他們只是借狂飆社為職業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自此,狂飆社成員星落雲散,各奔前程,堅持了5年之久的“狂飆運動”,就這樣自消自滅了。 [6] 

高長虹異國漂泊

狂飆運動的失敗,使高長虹陷入苦悶和迷範。他思想混亂,矛盾重重,在國內處處碰壁,於是決定出國去尋求一條新路。1930年初,高長虹拎着一個手提箱和一台電唱機,離開上海,乘船來到日本,開始了他歷時8年之久的異國漂泊生。從此,關山重重,音訊隔絕,國內很少再聽到他的消息。
高長虹在日本居留了一年多。這時他已放棄文學創作,主要從事經濟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研究。他整天鑽在東京上野圖書館裏“啃書本”,生活十分清苦,“常有絕食之虞”。這一時期,他還研究了列寧的一些哲學著作和俄國文學,閲讀了許多關於蘇聯革命和建設方面的書籍,對蘇聯的變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遂下決心到德國去研究馬克思主義。1931年底,
長虹離日赴德,在德國比較系統地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學説及蘇聯社會和蘇聯文學。以後又輾轉瑞士、法國、荷蘭、英國、意大利等國,考察了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等情況。在瑞士,他寫了一部題為《中國》的長篇小説,每寫一章,就有人替他譯成英、意、德、西班牙文。據説到法國後,他曾一度加入法國共產黨。
1936年9月20日,“全歐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在巴黎成立,高長虹與陶行知、陳銘樞、黃琪翔、胡秋原、秦豐川、朱伯奇、程思遠等知名愛國人士一同參加,為該會宣傳部成員。為開展抗日救國運動,他還曾到荷蘭活動,被荷蘭政府驅逐出境。 [7] 

高長虹抗戰爆發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祖國形勢危急,高長虹在國外憂心如焚。1938年初,他決意回國直接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啓程踏上歸途。到達香港後,經中共地下黨員潘漢年介紹,高長虹到了當時抗戰的中心武漢,參加了由周恩來任名譽理事、老舍主持日常工作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10月下旬武漢淪陷,隨“文協”遷到重慶。高長虹來到大後方,面對抗戰激起的愛國熱潮,他的創作熱情又重新燃燒起來。他拿起已放置多年的筆,寫詩作文,積極參加黨領導下的抗戰文藝宣傳,成了一個活躍的抗日宣傳家。
1941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掀起第二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高長虹在國統區痛感國民黨政治腐敗,靠國民黨抗戰救國無望,決心離開霧都重慶,奔赴革命聖地——延安。1941年4月,高長虹拒絕了閻錫山的第二戰區駐重慶辦事處的重金拉攏,毅然踏上了通向延安的征程。從重慶到延安,路途巡昭,長虹完全靠兩條腿步行,一手提着那個伴隨他多年的手提箱,一手掛着文明棍,翻山越嶺,風餐露宿。
1941年11月初,高長虹徒步到達延安,參加了抗日民主工作。這是他人生旅程上一個重大轉折,也是他經過長期的苦苦求索之後的抉擇。高長虹歷經千難萬險來到延安,得到黨和邊區政府的尊重和信任。他被安排到邊區“文協”任駐會作家。1942年1月,邊區“文協”召開第二次理事會,研究籌備“文協”第三次代表大會事宜,高長虹被推舉擔任籌委會副主任,與籌委會主任柯仲平共同負責“三代會”的籌備工作。這就意味着他將擔任第三屆邊區“文協”副主任了,但他以不擅行政工作為由,謝絕了這個職務。同年3月,高長虹被聘為邊區政府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
1943年,延安整風運動使他情緒日漸消沉,整天閉門不出,伏案寫作,極少參加社會活動了。1946年,在解放戰爭的隆隆炮聲中,高長虹隨一批文化人進入東北解放區。此後他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他的活動也就很少有人知曉。人們知道的他最後一次社會活動,是1948年春在瀋陽出席由東北局宣傳部召開的東北文藝工作者座談會。高長虹就這樣悄悄地從文壇以至整個歷史舞台上退出和消失了。 [8] 

高長虹歷史評價

關於對高長虹的評價,更是眾口不一,聚訟紛紜:
一種持基本否定的看法認為,早期的高長虹是“逢蒙式”的反魯迅的急先鋒,是忘恩負義的極端個人主義者,是在革命文藝戰線上招搖撞騙的投機分子。晚期的高長虹在政治思想上由落伍而走人歧途,陷入唯心主義泥沼不能自拔,最終淹沒了自己,成為現代文化史上一個悲劇人物。
另一種持基本肯定看法者認為,高長虹的人生軌跡是從進步作家走向革命作家,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走向馬克思主義者,他的最終歸宿是匯人了革命大潮。他一生革命,大節不虧。雖然他有過高傲、自負、主觀、偏激等缺點、錯誤,但他絕沒有做過哪怕是一件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情。
應該肯定是高長虹的一生是追求光明和進步的一生。20世紀20年代,他作為“狂飆運動”的旗手 [11]  ,同舊中國的黑暗勢力、傳統思想進行了頑強不的鬥爭,不愧為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戰士。但由於他的思想駁雜,特別是他一生深受無政府主義和尼采“超人”哲學的影響,自我意識異常強烈,“見大人物則茂之”,自己卻立志要做一個“最純真而且最清澈的超人”,甚至拒絕出席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使自己與社會和時代總持有一段距離,因而他最終未能突破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範疇而全面接受馬克思主義。他一生歷經坎,有過苦悶和仿望,有過失足和落伍。但可貴的是,燃燒在他心中的愛國之火,並沒有被思想上的塵屑所滅,他從未動搖過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奮力抗爭,始終沒有停止過對真理與光明的執着追求。 [9] 

高長虹主要作品

精神與愛的女神(詩集)1925,永華印刷局印行 ;閃光(長詩)1925,永華印刷局印行 ;心的探險(散文、詩合集,後改編為《從荒島到莽原》)1926,北新 ;光與熱(散文集)1927,開明 ;給——(詩集)1927,光華 ;獻給自然的女兒(詩)1927,現代 ;實生活(小説集)1928,泰東 ;曙(中篇小説)1928,泰東 ;給時代的先驅(詩、論文合集)1928,光華 ;春天的人們(小説)1928,光華 ;青白(小説集)1928,北京狂飆出版部 ;走到出版界(隨筆集)1928,泰東 ;遊離(小説、散文合集)1928,泰東 ;草書紀年(寓言、童話等合集)1929,上海狂飆出版部 ;神仙世界(中篇小説)1929,上海狂飆出版部 ;延安集(詩集)1946年,張家口文協分會“和平野營”印行 ;高長虹文集(上中下冊)1989,社科。 [10] 

高長虹人物爭議

夏明亮《山西百年百位文化名人小傳》中記載,關於高長虹的下落,流傳着多種説法:有人説,高長虹進入東北解放區不久,精神就不正常了,“1949年初,他住進了臨時設在瀋陽東北旅社樓上的一處精神病院。最後,據説病死於撫順的精神病院。”狂飆社成員尚鉞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説,進人東北解放區以後,“不知道他後來到哪裏去了。馮仲雲(注:當時任松江省政府主席)説,他可能去了蘇聯。但冬天去他會凍死,他的身體不行,夏天又過不了江。誰也不知道他的下落。”據《高長虹文集》所附《高長虹年表》載:“1956年春天,在瀋陽作協飯廳,與中華全國總工會派到東北參觀的作家孔羅蓀、師陀、汪金丁三人見過。 [9] 
崔運清、閆振琦、李慶祥在《魯迅研究月刊》發表的文章《高長虹是病逝在東北旅社的》的記載應較為可信,作者為了澄清多少年來有關高長虹下落的種種不實傳説和安慰其家屬,以及關心他的友人,藉以讓高長虹老人在九泉之下更好地安息,特寫此文為證。 [4] 
參考資料
  • 1.    言行.高長虹傳略[J].新文學史料,1990,No.(04),第190頁。
  • 2.    《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編. 中國文學家辭典 現代 第4分冊[M].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1985.08,第448頁。
  • 3.    丁天順,許冰編著. 山西近現代人物辭典[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11,第418-419頁。
  • 4.    崔運清,閆振琦,李慶祥.高長虹是病逝在東北旅社的[J].魯迅研究月刊,2006(02),第89頁。
  • 5.    夏明亮著. 文化三晉浪淘沙 山西百年百位文化名人小傳 上[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07,第3-4頁。
  • 6.    夏明亮著. 文化三晉浪淘沙 山西百年百位文化名人小傳 上[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07,第5-6頁。
  • 7.    夏明亮著. 文化三晉浪淘沙 山西百年百位文化名人小傳 上[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07,第13頁。
  • 8.    夏明亮著. 文化三晉浪淘沙 山西百年百位文化名人小傳 上[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07,第13-14頁。
  • 9.    夏明亮著. 文化三晉浪淘沙 山西百年百位文化名人小傳 上[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07,第15頁。
  • 10.    高長虹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2-12-07]
  • 11.    狂飆盟主高長虹  .陽泉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12-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