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都護驄馬行

鎖定
《高都護驄馬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歌行。這是一首詠馬詩,詩人借驄馬的伏櫪境遇、雄姿才力以及立功心願,比喻自己困守長安的遭際和自己的才能襟懷,寄託自己施展抱負的願望。此詩分四段,每段四句。起四句為第一段,敍寫驄馬立功西域;“功成”四句為第二段,寫驄馬的性格;“腕促”四句為第三段,寫驄馬的骨相才氣;末四句為第四段,寫驄馬的志願。全詩結構嚴謹,構思精巧,借物抒情、託物言志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品名稱
高都護驄馬行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題    材
詠物詩

高都護驄馬行作品原文

高都護驄馬行
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欻然來向東
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養隨所致,飄飄遠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腕促蹄高如踣鐵,交河幾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
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
青絲絡頭為君老,何由卻出橫門道 [1] 

高都護驄馬行註釋譯文

高都護驄馬行詞句註釋

⑴高都護:即高仙芝,唐玄宗時期著名軍事將領。都護:官名。唐朝置六大都護府,統轄邊疆地區,都護府長官稱“都護”。驄(cōng)馬:青白色相雜的馬。
⑵胡青驄:西域的駿馬。
⑶聲價:名譽身價。歘(xū):同“忽”。
⑷臨陣:謂身臨戰陣。
⑸大功:大功業,大功勞。
⑹惠養:猶豢養。隨所致:隨所託身之主人。
⑺流沙:泛指西北沙漠地區。
⑻櫪(lì):馬槽。
⑼猛氣:勇猛的氣勢或氣概。
⑽腕(wàn):一作“踠(wǎn)”,馬腳與蹄相連接的部位。踣(bó)鐵:踏地如鐵,比喻馬蹄堅硬有力。踣:踏地。
⑾“交河”句:言交河有層積之冰,馬幾度蹴踏之而破裂。交河:西域河名,源出交河縣,流經高昌縣。幾蹴(cù):幾次踩踏。
⑿五花:唐人喜將駿馬鬃毛修剪成瓣以為飾,分成五瓣者,稱“五花”。
⒀“萬里”句:極寫馬的材力,必須萬里,方見流汗。
⒁壯兒:猶健兒。
⒂掣(chè)電:閃電。亦以形容迅疾。傾城知:全城無人不曉。
⒃青絲:指馬繮繩。絡(luò)頭:馬籠頭。
⒄橫門:代長安城北西起第一門,是通向西域的大道。 [2-3] 

高都護驄馬行白話譯文

安西都護毛色青白相間的驄馬,聲名大噪,隨着它主人東至長安。
驄馬雖是牲畜,卻有人的感情,全心全意幫助它的主人建立大功。
從前,驄馬立功西域,如今,它隨主人入朝,受着恩惠被豢養在廄裏。
它不甘心接受伏櫪豢養的恩惠,它並沒有衰老,故時刻不忘建功沙場。
因為它腕促蹄高,踏地如鐵,所以幾次蹴踏,就使層積的交河冰破裂。
它五花毛色散在各處,如滿身雲錦,奔馳萬里才能見到身上汗流如血。
長安壯年都不敢騎乘它,騎術高手駕御它在城裏風馳電掣,全城人都知道它。
帶上青絲絡頭老死,並非它的志向,怎樣才能出橫門道,重新馳騁於戰場呢?

高都護驄馬行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八、九載(749、750年)間。天寶六載(747年)三月,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高仙芝作為行營節度使,率軍萬人,征討小勃律國。當年八月,平定小勃律國,虜獲小勃律王。因這次戰功,高仙芝被提升為鴻臚卿、代理御史中丞,併兼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天寶八載(749年)入朝,加特進,兼左金吾衞大將軍同正員。天寶九載(750年),又出征討伐石國。此詩當作於高仙芝入朝後、出征前這段時間裏。 [4] 

高都護驄馬行作品鑑賞

高都護驄馬行整體賞析

此詩為七言歌行體,凡十六句,分成四段,每段四句。首段寫驄馬的來歷。“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欻然來向東”,高仙芝是安西都護,他的毛色青白相間的驄馬,隨着主人東至長安,名聲與身價也隨之驟增。“此馬臨陣”二句,補敍驄馬曾在邊地立過戰功,它雖是牲畜 ,卻有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與人一心成大功”句,深受清代詩歌批評家沈德潛激賞,可見它們都是杜甫頌馬德的名句。
次段“功成惠養”四句,描寫驄馬的性格。這一段詩意緊承上文,從前,驄馬立功西域,如今,隨主人入朝,受着恩惠被豢養在廄裏。“飄飄遠自流沙至”,意思是説驄馬從遙遠的沙漠地區來到這裏。此句照應上文,與“來向東”同意,仍然是敍述驄馬的來歷。繼而,詩人借用曹操步出夏門行》詩意,稱譽驄馬的品格。老驥伏櫪,尚且有千里之志,何況驄馬並沒有衰老 ,“雄姿”尚在,“猛氣”猶存,因而,它不甘心接受伏櫪豢養的恩惠,時刻不忘建功沙場。詩意透進一層,駿馬的品格表現得極為鮮明。
“腕促蹄高”四句,概述驄馬的骨相形貌,二句寫腕蹄,二句寫身軀。“腕促蹄高如踣鐵,交河幾蹴曾冰裂”。據《相馬經》載,良馬腕須短促,促則力健;蹄須高厚,蹄高則堅硬。正因為腕促蹄高,踏地如鐵,所以幾次蹴踏,就使層積的交河冰破裂。“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五花,驄馬毛色,散在各處,如滿身雲錦。這匹驄馬是汗血馬,奔馳萬里,才能見到身上汗流如血。這兩句已從馬的形貌寫到馬的材力,與末段詩意緊相銜接。
末段四句寫馬的才力和志向。“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電掣傾城知”,二句承上文詩意,繼續寫出馬的才力。因為它雄俊絕倫,京都“壯年”都不敢騎乘它,騎術高超的人駕御它,風馳電掣地在城裏奔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馬。“青絲絡頭”二句,照應“雄姿未受伏櫪恩”,寫出驄馬嚮往西域戰場,詩人代馬言志,是説帶上青絲絡頭,老死在槽櫪間,這並非它的志向,它要衝出橫門道,重新馳騁於西域戰場上。橫門道是去西域的必經之道,出橫門道,意謂欲馳驅於戰場。以感慨的語調結束全篇,更能點明全詩的題旨。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結構獨到。杜甫的歌行,縱橫跌宕,富於變化。此詩的篇幅雖然不長,但在結構上,頗見詩人的匠心。他並沒有走從馬的形貌寫到它的品性、志向這種藝術構思的老路,就題落筆,從高都護回朝,寫到驄馬的來歷,第一段敍驄馬立功西域,第二段接寫它因功成而受到惠養,第三段寫馬的骨相形貌,與第二段“雄姿 ”、“猛氣”相吻合,又為第四段寫馬的才力和志向作鋪墊。可以説,這樣安排,不但層次清楚,而且很注重前後的關聯,達到了更好“寓情於物”的審美效果。詩人將馬的來歷、形貌、品性、志向融合起來描寫,分插各段中,其結構方法適應了連接聯想的構思特徵。
其次,前後照應。詩歌十六句,共四段。詩人在段與段之間,前後銜接緊湊,前後相互照應,情感線索藴含其中,筋脈聯絡,如走月流雲,使馬的形象生動,也有利於表現思想情感。
再次,詠物特點。作為詠物詩,此詩摹寫驄馬的形貌、才力、品格、志向,句句寫馬,體貼入微,頗得其神理。詩人藉着驄馬的伏櫪境遇,比喻自己困守長安的遭際;藉着驄馬的雄姿才力,喻寫自己的才能襟懷;藉着驄馬的立功心願,寄託自己施展抱負的願望。杜甫確是一位“未受伏櫪恩”、“猶思戰場利”的、不懈地追求理想的詩人。可以説,借物抒情,託物言志在詩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講究韻律。這首詩的前三段,各押一韻(一、平聲東韻;二 、去聲寘韻;三、入聲屑韻),唯獨末段卻是二句押一韻,“騎”、“知”,押平聲支韻,“老”、“道”,押上聲皓韻。沈德潛對此詩結句的用韻評價甚高。 [4] 

高都護驄馬行名家點評

宋代何谿汶《竹莊詩話》:詠駿馬,見寫貌駿物可喜之狀。
明代高棅唐詩品彙》:劉雲:亦是精氣(“此馬臨陣”二句下)。劉雲:此氣骨不可少(“雄姿未受”二句下)。劉雲:只知此語,絕是(“青絲絡頭”二句下)。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楊用修曰:馬之為物最神駿,故古之詩人畫工皆借之以寄其精工,若杜工部、蘇東坡諸詩極其形容,殆無餘巧。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快意處不避粗梗。
明代王嗣奭杜臆》:此贊馬德,亦以“與人一心成大功”盡之。用人亦然,非獨馬也。至於“長安壯兒不敢騎”,與“青絲絡頭為君老”,尤極致意。此“為君”與前“一心”相照,蓋唯豪傑能用豪傑,徒愛之養之而不能用之,雖豪傑何以自見乎?騏驥伏櫪,空負千里之志矣。
明代邢昉《唐風定》:嘉州《赤驃歌》最為矯健,此猶過之,節短而氣厚也。此結風流柔婉,與岑、李相似。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蔣一梅曰:看他畫馬,如生龍活虎然。周珽曰:語語迅快,如疾風之卷長雲。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張綖曰:凡詩人題詠,必胸次高超,下筆方能卓絕,此詩“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青絲絡頭為君老,何由卻出橫門道”,如此狀物,不唯格韻特高,亦見少陵人品。若曹唐《病馬》詩:“一朝千里心猶在,曾敢潛忘秣飼恩。”乃乞兒語也。
清代吳喬圍爐詩話》:《驄馬行》與岑參《赤驃馬歌》意異格同。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天寶)九載,(高仙芝)討石國,平之,獲其王,入朝,除武威太守、河西節度使,代安思順。思順諷羣胡嫠面割耳請留;制復留思順,以仙芝為古羽林大將軍。公詩蓋作於此時,惜其屢立大功,而終老於環衞也。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轉接頓宕,如獅子跳,此方與名馬配。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即“真堪託死生”意(“此馬臨陣”二句下)。思馳驅於戰場,隱然為老將寫照(“青絲絡頭”二句下)。結處悠揚不盡者,或四語,或六語以傳其神。若二語用韻,戛然而止,此又專取簡捷,如此篇是也。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少陵馬詩,先後六七首,人但顢頇賞誦,而不知意象各出,首首有相題立論之妙。此係有功西域之馬,新隨都護入京者。詩即從此作意,本地風光也。起四,還清來歷,以“欲然向東”為一詩之根。而説馬帶人,兼表都護矣。“功成”四句,敍其新到,而擬其性格。“未伏櫪”、“猶思戰”,都從新到上摹想出來。“腕促”四句,寫其骨相,仍就來路生情。“交河蹴冰”,想在彼地如此也。“萬里方汗”,歷此長途而不疲也。末四,復就其氣概而推其心志曰:以茲“掣電”驚人之姿,今則安養退休矣,豈遂忘出建大功哉!又從來路轉一出路,其不作一通套語如此。至其高邁卓絕,不肯低頭傍人,讀者自領。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王阮亭雲:此子美少壯時作,無一句不精悍。邵雲:結有老驥伏櫪之感。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直敍起。三、四夾敍夾議頓住,卻皆是虛敍。第四伏結。“功成”四句,實敍其老閒,而以“猛氣”句再伏結。“腕促”四句寫。“長安”二句起稜。“青絲”二句入今,別一意作收,妙能雙收人馬。“為君老”三字,下得悽側:如此大材,肯為君老乎?乃竟為君老矣。轉筆言,還當用之於邊塞戰場之上,又嘆何由而得見用也。蓋借馬以為喻。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吳北江曰:淋漓酣暢(“腕促蹄高”四句下)。二句更從旁面頓足,然後結轉有力(“長安壯兒”二句下)。吳星叟曰:妙在句句贊馬,卻句句贊英雄。吳北江曰:杜公馬詩特見精采,每篇不同,皆亙古絕今之作。 [3] 

高都護驄馬行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0
  • 2.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7-18
  • 3.    高都護驄馬行(唐·杜甫)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04-16]
  • 4.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242-244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