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

鎖定
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英語:High Energy Stereoscopic SystemH.E.S.S.)是新世代的大氣契倫可夫影像望遠鏡IACT)系統,用來研究能量從100G至1TeV,來自宇宙的γ射線縮寫被選擇用來紀念開啓宇宙線觀測的維克托·赫斯。
中文名
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
外文名
High Energy Stereoscopic System
別    名
大氣契倫可夫影像望遠鏡(IACT)系統

目錄

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簡介

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英語:High Energy Stereoscopic SystemH.E.S.S.)是新世代的大氣契倫可夫影像望遠鏡IACT)系統,用來研究能量從100G至1TeV,來自宇宙的γ射線縮寫被選擇用來紀念開啓宇宙線觀測的維克托·赫斯。
這個名稱也強調望遠鏡的兩個主要特點,一是用幾架望遠鏡在不同的視角下同時觀測大氣簇射,二是望遠鏡的組合可以成為一個大的系統,可以有效的增加觀測γ射線的面積。H.E.S.S.允許在探索蟹狀星雲的γ射線時,可以分辨出數千個不同流量的強度。
H.E.S.S.座落在西南菲納米比亞,靠近Gamsberg的Cranz家族農場,是一個光學品質絕佳的場所。H.E.S.S.計劃第一階段有4架望遠鏡,在2002年開始運作,在2003年12月4架望遠鏡都開始運作。
在2004年,H.E.S.S.是首先嚐試IACT解析出空間中來自宇宙的γ射線來源。
在2005年,H.E.S.S.宣佈找到了8個新的高能γ射線源,使已知的來源數量加倍。有兩個這樣的來源不能與已知的超新星殘骸波霎對應,增加了新物理和存在一些"暗天體"的可能性。 [1] 

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伽馬射線

伽瑪射線(英語:Gamma ray),或γ射線是原子衰變裂解時放出的射線之一。此種電磁波波長在0.01奈米以下,穿透力很強,又攜帶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體細胞內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斷裂進而引起細胞突變,因此也可以作醫療之用。
1900年由法國科學家保羅·維拉爾發現,他將含鐳的氯化鋇通過陰極射線,從照片記錄上看到輻射穿過0.2毫米的鉛箔,拉塞福稱這一貫穿力非常強的輻射為γ射線,是繼α射線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1913年,γ射線被證實為是電磁波,波長短於0.2埃,和X射線特性相似但具有比X射線還要強的穿透能力。γ射線通過物質並與原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和正負電子對效應。γ射線即使使用較厚材料阻擋一般也仍然有部分射線泄漏,所以通常只能用半吸收厚度來定量材料的阻隔效果。半吸收厚度是指入射射線強度減弱到一半時阻隔物體的厚度。半吸收厚度其數值d(1/2)=ln2/μ≈0.693/μ,μ表示阻隔物材料的射線吸收係數。材料的射線吸收係數與射線頻率、能量以及材料種類有關,一般原子序數高和密度高的元素構成的材料其γ射線吸收係數也較高。普通放射源如Cs-137放射源產生的γ射線在鋁、鐵、銅、鉛中的半吸收厚度分別約為3.2cm、2.6cm、1.4cm和0.6cm。 [1] 
參考資料
  • 1.    HESS collaboration (2016). "Acceleration of petaelectronvolt protons in the Galactic Centre". Nature. 531: 476–479. arXiv:1603.07730. Bibcode:2016Natur.531..476H. doi:10.1038/nature17147. PMID 2698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