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而鄉

鎖定
高而鄉原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南部,東靠柳埠鎮,西鄰長清張夏鎮,北接原仲宮鎮,南和泰安大津口鄉長清區武莊鄉搭界,下轄19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4410户,14000人,總面積51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66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79畝。境內風光秀麗,民風淳樸,交通便利,資源眾多。生態保護良好,周邊無工業廢水、廢氣污染。
2005年12月,撤銷高而鄉、錦繡川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仲宮鎮 [4]  2016年9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仲宮鎮,設立仲宮街道 [5]  現為歷城區仲宮街道的一部分。
中文名
高而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
地理位置
濟南市南部山區南部
面    積
51 km²
下轄地區
19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531
人口數量
14000 人
車牌代碼
魯A

高而鄉氣候特徵

原高而鄉政府大樓 原高而鄉政府大樓
高而鄉全年平均氣温13.4℃,年無霜期210天,作物生長期260天,年均日照時數2640小時,年降雨量700mm,雨熱同期,降雨70%集中在夏季,屬暖温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

高而鄉資源狀況

高而資源豐富,物產富饒;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有礦泉水、裝飾雕刻用的竹葉狀灰巖、漢白玉大理石、木魚石、珍珠綠花崗石和鐵礦石等礦藏;板栗、核桃、扁桃、蘋果等,規模大、產量高、品種全。
高而山清水秀。山屬泰脈,松柏鬱鬱葱葱,遮天蔽日。境內楊家寨因傳説楊家將曾駐紮此地而得名。以此山為重點的全鄉綠化任務已基本完成,山頂松柏戴帽,果樹纏滿山腰。
高而鄉努力實施退耕還果工程,沿518線兩側已全部栽植各種果樹,陳家至小高的兩個萬畝板栗園已初具規模,核桃、板栗滿山遍野。
新引進品種,如中華壽桃、雞爪綿核桃、海豐板栗、金太陽等等,正在全鄉推廣。1999年果品產量達717噸,遠銷東北、廣州並出口國外市場。特別是在萬畝園自西向東修建了一條長12.5公里的生產旅遊觀光公路,將泰山與靈巖連在一起。
八大嶺水庫位於鄉政府駐地,庫容130萬立方米,且無水污染,已建環庫路、步行橋、兩座望嶽亭,可觀泰山極頂。水庫四周青山環抱,綠樹相映,春賞遍地野花,夏觀瀑布山泉,秋見果實累累,冬看白雪皚皚,是垂釣避暑觀光的勝地,極具開發水上旅遊和生態旅遊的條件 [1] 

高而鄉社會事業

1986年教育結構不盡合理,校舍破舊且嚴重不足,初中升學率僅30%,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10%和53%,教學質量受到一定影響。從改善辦學條件入手,加強“兩基”工作,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投資116萬元,建起中學教學辦公樓,改建、擴建小學5所;投資18萬元新建希望小學1所,1995年10月9日竣工,建校舍20間,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鄉辦中學和3所學區中心小學的內部配套達到了國家二類標準,6所小學達到三類標準。
1994年初,鄉人代會作出決議,明確規定:每年為民辦教師長一級工資。兩年來,兩次為76名民辦教師、代課教師提高工資、增加工齡補貼,使他們月工資收入136元,是當地人均年收入的2.9倍。1995年在校中學生723人,教職工40人;小學10所,在校生1811人,教職工58人。
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81%、95%。小學生入學率和鞏固率均為100%;小學升學率和初中生鞏固率分別為99%、98%。10年間,向各類學校輸送初中生380人。有科技機構9個,科技人員30人,農民技術員60人,農民技術業校19所。
舉辦科技培訓班180期,培訓1.2萬人次,有27人獲中央、省農業廣播學校畢業(結業)證書。推廣科技成果8項,組織實施科技計劃2項,推廣新技術6項,開發新產品7個。 [2] 

高而鄉歷史文化

高而有着悠久的歷史,古稱仙台鄉,境內東溝村有一因西漢丞相張良隱居而得名的子房洞。該洞坐北朝南,周圍環境優雅,冬暖夏涼。
洞口有石碑分別為明隆慶九年、清康熙十七年等五通碑刻,洞下有子房廟並有古井兩眼,井泉旁有一千年黃連樹,為濟南市罕見。廟東有石砌長方形古墓3座,相傳為張良、尹宗、黃石公墓 [1] 

高而鄉基礎設施

內518線、歷泰路、南高到長清武莊、長清張夏公路等全部進行拓寬改造,鄉內公路實現網絡化。由市區沿002、518兩條二級公路南行20分鐘可達政府駐地,東南15公里有歷泰路直達泰城,環泰山路規劃破土,半小時可直達南天門,西南至靈巖旅遊線僅5公里,東北沿錦陽川旅遊線可與濟南野生動物園、四門塔風景區相接。
境內輸配電網完善,電源充足,電話安裝率達到75%,有線電視入户率達到60%,移動、聯通覆蓋全鄉。境內還設有高而電信局,國內外通信快捷方便。

高而鄉村鎮建設

高而鄉充分發揮山多、荒山面積大的優勢,大力發展林果生產。鄉政府規劃出以出泉溝、湯家莊為主的鮮果基地,以南高而、高家莊、十八盤村為主的乾果基地,以石灰溝、陳家莊、花坦、菜峪溝、十八盤村為主的板栗基地,並在邢家莊設立果品蔬菜批發市場。栽植蘋果樹35萬株,核桃和板栗25萬株,花椒10萬株,並引進6個果樹新品種,提高了果品的質量和產量。
1995年,果品總產量達818噸,收入400多萬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2倍、26倍。鄉里結合大環境綠化工程、 市長2號工程和滅荒工程加快了荒山綠化。先後栽植黃櫨、側柏、火炬等500多萬株,有林地面積增加1035公頃,達到2106公頃,果園面積63公頃。
高而鄉電信支局於1994年5月動工,10月竣工,投資500多萬元,面積574.2平方米,架設線路23.6杆公里,程控容量240門,已安裝電話172部。實現了村村電話程控化。歷泰路通車。歷泰路北起石灰溝村石廟嶺,南至與泰安交界的驢脖子嶺,長6.7公里。
1994年4月,全鄉4000名勞力上陣,歷時6個月,總投資150萬元,投工12萬個,動用土石1.1萬立方米。市長謝玉堂於1994年5月6日到鄉里聽取了彙報,責成市建委、市民政局、市大環境綠化辦公室、市財政局撥出專款40萬元用於公路建設,加快了建設速度。10月26日,一條濟南~仲宮~高而~泰安的旅遊線路全線開通。 [2] 

高而鄉行政區域

湯家村、西溝村、東溝村、邢家村、北高村、孫家崖村、南高村、北邱村、東邱村、南邱村、西邱村、高家莊村、出泉溝村、核桃園村、石灰溝村、陳家村、花坦村、菜峪溝村、十八盤村。

高而鄉所屬學校

出泉溝小學、核桃園小學、北邱小學、北高小學(已撤)、南高小學(現為中心小學)、希望小學(已撤)、邢家小學、高而中學、北高幼兒園。

高而鄉經濟狀況

1995年高而鄉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691萬元,財政收入50萬元,人均純收入856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5.6倍、4.2倍、1.5倍。農業有耕地830公頃,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地瓜、穀子。鄉黨委、政府以改善修復配套現有水利設施為主,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在扶貧單位和對子村資助扶持下,投資230萬元,投工120萬個,動用土石45萬立方米,新打機井9眼、維修機井81眼、建蓄水池102個、修建橋涵53座、建提水站10處、打旱井295眼,1995年有效灌溉面積為190公頃。區統計局、華山鎮前王村資助萬元幫助十八盤村修建蓄水池、截流,解決了人畜吃水問題。
南邱村在區能源辦幫助下用上了自來水。區婦聯幫助東邱村修建蓄水池3個、水泥路1條,還調進2700株果樹苗。區建委資助西溝村打機井1眼,為西溝村、北高而村各修建長300米的水泥路。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複種指數。引進8個作物新品種。
1995年全鄉糧食總產達3999噸,畝產246公斤,人均佔有糧食280公斤,分別比1986年增加412噸、30公斤、84公斤。高而鄉充分利用山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食草畜禽。1995年1月在出泉溝村建立畜產品交易市場,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同年大牲畜存欄600頭、家禽12.75萬隻、豬5400頭,分別比1986年增加225頭、9.43萬隻、1400頭,畜牧業產值1106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4719千瓦,比1986年增加1078千瓦。 [2] 

高而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3] 
總人口
13474
6975
6499
家庭户户數
4315
家庭户總人口(總)
13407
家庭户男
6931
家庭户女
6476
0-14歲(總)
2688
0-14歲男
1441
0-14歲女
1247
15-64歲(總)
9548
15-64歲男
4951
15-64歲女
4597
65歲及以上(總)
1238
65歲及以上男
583
65歲及以上女
65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06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