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立忠

(海軍第三研究院副院長)

鎖定
高立忠(1916年-1978年),河南省新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少共國際團班長。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手槍團政治處組織幹事,第四支隊教導隊中隊政治指導員,第九團政治處主任,新四軍第七師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獨立團團長,皖南支隊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七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先遣縱隊獨立支隊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江防艦隊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海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後勤部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政治委員,海軍廈門水警區司令員、福建基地副司令員,海軍指揮學校校長、政治委員,海軍第三研究院副院長。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1] 
中文名
高立忠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78年
畢業院校
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
主要成就
參加孟良崮戰鬥
參加淮海戰役
出生地
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九鄉餘河村(現屬河南省新縣泗店鄉餘河村)
軍    銜
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高立忠人物生平

高立忠,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河南省新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第四軍少共國際團班長。堅持鄂豫皖三年游擊戰爭。全國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手槍團政治處組織幹事,教導隊中隊政治指導員,第九團政治處主任。1938年5月12日,參加新四軍東進抗日第一戰——蔣家河口之戰。1941年1月新四軍重建軍部後,任新四軍第七師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9月,率部擊退侵犯巢(縣)無(為)中心區高林橋、散兵鎮一帶日軍。1942年任和含獨立團團長。先後攻打日偽軍據點30多處,部隊由300人發展到近900人,為創建和(縣)含(山)根據地打下基礎。1945年6月,任皖南支隊政治部主任。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七師第二十旅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七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先遣縱隊獨立支隊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江防艦隊政治委員。參加漣水保衞戰、萊蕪、棗莊、孟良崽、南麻臨朐和淮海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海軍後勒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後勤部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淞滬基地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政治委員。被選送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回國後,任海軍廈門水警區司令員兼參謀長,海軍福建基地副司令員,海軍指揮學校校長、政治委員,海軍第三研究院副院長。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 [4] 

高立忠高立忠故居

高立忠故居位於泗店鄉王樓村朱灣村民組,後來損毀。20世紀80年代,其後輩在原址基礎上對故居進行重新改建,現有磚木結構的瓦房2間,每間房屋各開一個大門,外牆用白灰粉刷,在正屋右首還有1間廚房,房屋建築面積50多平方米,中間是一個院子,左側有一條兩米寬的出路,正前方是其兄弟高立明的房子。在故居後面有一座山崗,地勢險峻,連綿橫亙,長達數里。朱灣村地處山區,村民的房屋依山就勢,順着地形建造,基本上還是傳統的青磚瓦房。一條小路通向村口,小路左邊是一口萬方大塘,四岸整齊,塘水碧綠;右邊是一條小溪,水流清澈,波光粼粼。高立忠的故居位於村子東頭,現在村裏有10多户人家,100多口人。 [2] 
參考資料
  • 1.    《紅色大別山》編纂委員會,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丁鳳英副主編;張執均,張穎,潘曄,柯育芳,王仿仕副主編. 紅色大別山.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11:433.
  • 2.    政協新縣委員會編;曾憲森主編;董紹富,韓光生,吳克君副主編. 紅色記憶 政協文史資料第6輯[M]. 政協新縣委員會, 2010.10:168.
  • 3.    吳如蒿著;陳策才,張光彩,趙功德等副主編.中華軍事人物大辭典.北京:新華出版社.1989.第194頁
  • 4.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人物辭典 下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09:88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