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眼鰈

鎖定
高眼鰈,別名鼓眼、長脖、高眼、偏口,鰈形目鰈科高眼鰈屬冷温性底層魚類。其體側扁。口弧形,左右對稱。有眼側身體褐色,無眼側白色。鱗頗小。有眼側大多為弱櫛鱗;無眼側被圓鱗。身體兩側的側線同樣發達,幾乎呈直線。背鰭起點偏於無眼側,約與上眼瞳孔後緣相對。臀鰭與背鰭相對,起點約在胸鰭基底後下方。有眼側的胸鰭略大。尾柄窄而長,尾鰭後緣弧形或略呈截形。 [2]  因其兩眼位於體右側,上眼位於頭背正中線上,位高,故名高眼鰈。 [3] 
高眼鰈在中國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世界範圍內分佈於西北太平洋。 [2]  棲息於泥及泥沙底質海區,每年4月自深水向淺水進行產卵洄游,從7-8月份開始逐漸由淺水向深水移動,在11-12月則向更深處作越冬洄游。成魚食性廣,以小魚、小蝦為主,屬游泳動物食性。產卵盛期為4-5月, [5]  3齡左右性成熟。 [4]  盛魚期為冬春季。 [5] 
高眼鰈是中國黃、渤海的主要經濟比目魚類之一,數量較多。20世紀90年代以來,因捕撈過度,漁獲物主要由越冬期的低齡魚組成,故經濟價值有所下降。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且小刺少,尤其適宜老年人和兒童食用。但因含水分多,肌肉組織脆弱,容易變質,需冷凍保鮮。鮮食大者多紅燒,小者油炸,也可製成鹹幹品。鮮魚體色鮮亮,眼睛透明,鰓絲鮮紅,肌肉富有彈性,可直接裝魚箱、魚筐加散冰保鮮運往市場,也可冰凍成盤保存。 [5] 
別    名
高眼
長脖
偏口
片口
比目 展開
別名
高眼
長脖
偏口
片口
比目
地魚
扁魚 收起
中文學名
高眼鰈
拉丁學名
Cleisthenes herzensteini
動物界
脊索動物
硬骨魚
鰈形目
亞    目
鰈亞目
鰈科
分佈區域
近海冷温性底層

高眼鰈簡介

拉丁名:Cleisthenes herzensteini
俗名: 高眼、長脖、偏口、片口、比目、地魚、扁魚。
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鱸形總目,鰈形目,鰈科
高眼鰈是一種海魚。高眼鰈名稱頗多:高眼、偏口、比目、地魚、扁魚,島城老百姓一般稱它高眼、偏口。體長側扁,體長20釐米左右,體重200克左右。眼大而突出,兩眼均在頭部右側,上眼位高,位於頭背緣中線上。體呈黃褐色或深褐色、無斑紋。無眼一側,即圖片背面為白色,圓鱗。

高眼鰈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側扁,尾柄狹長。兩眼均位於頭部右側,上眼位於頭部被緣的正中線上。口大,前位,左右對稱。有眼側大多被弱櫛鱗,間或雜以圓鱗。無眼側被圓鱗。側線幾乎呈直線狀。背鰭始於無眼側。有眼側的胸鰭較長。尾鰭呈截形。

高眼鰈生物學特性

近海冷温性底層魚類。冬季棲息於水深60-80米的水域,有的在180-270米深度可見。翌年春末夏初向淺海移動。4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生殖期,之後散佈於30-60米的海域索餌。3齡左右性成熟。黃海北部為主要產卵場之一。卵浮性,圓形,卵徑0.80-0.91毫米。食性廣,主要攝食小魚,次為蝦類、頭足類、棘皮類和多毛類。

高眼鰈經濟意義

肉味美,富含蛋白質,為港養對象之一。 高眼鰈長不大,平,薄,常油炸,油炸偏口是島城小餐館常見的一道菜。高眼鰈屬於冷水性經濟魚類,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小刺少,尤其適宜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高眼鰈食性

高眼鰈攝食的食物種類包括11類38種,其中甲殼類和瓣鰓類為優勢餌料類羣,共佔食物相對重要性指數百分比的99%;食物中的優勢餌料種類為太平洋磷蝦、脊腹褐蝦和櫻蛤.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黃海高眼鰈的攝食強度下降,食物組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魚類不再是優勢餌料類羣,鯷魚在食物中所佔的比例明顯下降.通過聚類分析和列聯表檢驗等方法對高眼鰈攝食隨體長的變化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體長在51~370mm範圍內的高眼鰈的攝食強度沒有顯著的體長變化,但不同體長組攝食的食物種類有一定差異.<119mm的主要以磷蝦類和底層蝦類為食;體長在120~199mm的除以磷蝦類和底層蝦類為主要食物外,還攝食相當比例的瓣鰓類和魚類;>200mm的則主要攝食底層蝦類和魚類,磷蝦類所佔比例減小. [1] 
參考資料
  • 1.    黃海中部高眼鰈的攝食及隨體長的變化 張波 應用生態學報 2007-08-15
  • 2.    魏建功,中國常見海洋生物原色圖典 魚類,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20.01,第162頁
  • 3.    唐濤,周明成主編,動物辭典 下,遠方出版社,2005.01,第257頁
  • 4.    李朝霞編,中國食材辭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3,第546頁
  • 5.    《中國商品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商品大辭典 水產品分冊,中國商業出版社,1998.07,第1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