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盛麟

鎖定
高盛麟(1915年12月20日-1989年2月13日),祖籍山西榆次縣,生於北京,原名高春發,又名高仲麟,字晉麒。京劇演員,工武生,兼演老生 [1] 
1920年起,隨張增明練武功,跟從張鳴才學老生。1921年,作為娃娃生首次登台 [1]  。1924年,入富連成科班第四科學藝,改名“盛麟”,工武生,兼習老生 [2]  。1935年,到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以武生掛三牌 [2]  。1942年,第一次與蓋叫天合作 [2]  。1943年,加入楊寶森的寶華社。1946年,加入程硯秋的秋聲社。1947年,第一次挑班頭牌唱大軸,與李少春、譚富英在上海打擂台演出。1948年,應邀為梅蘭芳配戲,演出劇目《穆天王》。1950年,應邀加入中南京工作劇團。1952年,任武漢市京劇團副團長 [2]  。1953年,赴朝鮮慰問演出。1958年,演出經過其整理加工的紅生戲《走麥城》。1962年,赴北京交流演出《挑華車》《鐵籠山》《長坂坡》等劇目。1964年,主演現代戲《節振國》。1965年,演出現代京劇《豹子灣的戰鬥》。1972年,調入中國戲曲學校任藝術顧問、教授,從事教學工作。1978年,演出京劇《打漁殺家》。1980年,演出劇目《八蜡廟》。1982年,擔任中國戲曲學院京73級表演大專班全國巡迴彙報演出指導 [2] 
1989年2月13日,病逝於北京,終年74歲 [1] 
高盛麟唱唸作打各功技藝,均有深厚根底,宗法楊門,兼得黃派風範,又受王鴻壽、周信芳、蓋叫天影響,取精用宏,自成一派。表演風格英拔穩健、嚴謹凝練,善於武戲文唱,講求神韻氣度。他對京劇從內容到形式上進行了嚴肅的革新和大膽探索 [1] 
本    名
高盛麟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北京
出生日期
1915年12月20日
逝世日期
1989年2月13日
星    座
射手座
代表作品
挑華車
代表作品
長坂坡
豔陽樓
鐵籠山
連環套 展開
職    業
演員
別    名
高仲麟
高春發
行    當
武生、老生

高盛麟人物經歷

劇照
劇照(9張)
1915年12月20日,出生於北京宣南果子巷南口外西側保安寺街,原名高春發。1920年,拜文武老生張鳴才、張增明為師,練功學戲,由其叔父高聯奎拉胡琴伴奏唱腔,同時隨曹心泉學習崑曲 [2] 
1921年,第一次登台,在言菊朋於第一舞台演出的京劇《汾河灣》中飾薛丁山。同年,與曹藝斌合演《神亭嶺》,飾演太史慈。1922年,演出京劇《宦海潮》,飾演餘少雲。1923年,與父親高慶奎一同在北京華樂劇院登台,飾演京劇《石秀探莊》中的石秀 [2] 
1924年,入富連成科班,排“盛”字科,更名為“高盛麟”。在富連成期間,他跟隨王連平、劉喜益、王喜秀學戲 [1]  ,初習生行打基礎,後側重學習文武老生和黃月山派武生戲 [2] 
1931年,從“富連成”滿科後,行拜師禮“下掛”丁永利,正式學習楊(小樓)派戲。在之後三年中,得丁永利親傳《挑華車》《鐵籠山》《長坂坡》《豔陽樓》《金錢豹》《戰宛城》《惡虎村》等楊派戲 [2]  。1934年,隨父搭班唱戲 [1]  ,期間,隨侍在其妻的外公楊小樓左右,學習楊派藝術 [2] 
1939年5月,隨旦角演員毛世來到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掛三牌,後升為二牌,先後扮演了京劇《戰宛城》中的張琇、《翠屏山》中的石秀。6月,言菊朋赴滬演出,高盛麟受邀搭班,應武生行,在京劇《連營寨》中扮演趙雲。9月,與宋德珠合作在黃金大戲院演出。11月4日至12月17日,王玉蓉在上海演出,邀請高盛麟搭班,掛三牌。年末,返京,繼續與言菊朋合作 [2-3] 
1942年,第一次與蓋叫天合作,在京劇《取金陵》中飾曹良臣,在京劇《豔陽天》中扮演高登,在劇目《四傑村》中扮演廖世衝,在劇目《三盜九龍杯》中扮演黃三太。 [2] 
1943年8月,應楊寶森之邀,加入寶華社,赴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表演《八大錘》《連營寨》《楊家將》(飾楊七郎)。1944年,因由上海回北京受阻,與裘世戎、張連廷等人在蚌埠、南京一帶演出。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演出。1945年10月,馬連良在上海中國大戲院反串出演劇目《豔陽樓》中的高登,高盛麟為其説高登的馬趟子並勾畫楊派臉譜 [2] 
1946年,加入程硯秋的秋聲社,應武生行,在上海演出《挑華車》《戰冀州》《黃鶴樓》《鐵籠山》等武戲。在與程硯秋的演出期滿後,與花臉演員袁世海合作,掛雙頭牌,演出《連環套》《戰宛城》《羣借華》《鐵籠山》等劇目 [2] 
1947年5月,在周信芳、芙蓉草、苗盛春等前輩幫助下,第一次挑班頭牌唱大軸,與李少春、譚富英在上海打擂台演出。先以文武老生戲打炮,演出《戰太平》《打棍出箱》《定軍山》等劇目,然後換戲歸行,演出楊派和蓋派武戲,半個月後,改為每天一文戲一武戲搭配,演出《定軍山》《戰長沙》《四傑村》《一箭仇》《逍遙津》《武家坡》《伐東吳》等劇目。演出近兩個月,天天滿座。同年,在杜月笙的生日堂會上,與裘盛戎、袁世海、葉盛章等合演全本京劇《連環套》 [2] 
1948年4月4日至5月24日,應邀為梅蘭芳配戲,在天蟾舞台演出劇目《穆天王》,飾演楊六郎。同年,與蓋叫天第二次合作,在水滸戲《大名府》中扮演盧俊義,在京劇《金雁橋》中扮演張飛,在京劇《趙家樓》中扮演陳亮;共演者還有李萬春、李仲林、毛慶來、蘇連漢等,此次演出當時被稱為“武生大會串” [4] 
1950年,應邀加入中南京工作劇團,赴武漢工作。1951年4月18日,梅蘭芳劇團赴武漢演出,高盛麟應邀在重新編演的京劇《戰金山》中配演韓世忠 [2] 
1952年,中南京劇工作團改名為武漢市京劇團,高盛麟任副團長並在組織幫助下戒除了困擾他多年的大煙癮。1953年10月,隨武漢市京劇團赴朝鮮慰問演出,演出的劇目有《鬧天宮》《武松打店》《三岔口》等 [2]  ,受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的通報嘉獎 [5] 
1954年,參加武漢市京劇團慰問抗洪前線的演出隊,在卡車上演出《三岔口》等劇目,被授予“防汛功臣”稱號。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 
1956年3月,代表武漢市京劇團參加中央人民政府祝賀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的慰問團,赴西藏演出,主演劇目為《雁蕩山》 [2] 
1957年,參加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赴柬埔寨進行訪問演出,與楊正義合作表演武戲《三岔口》,在劇目《鍾馗嫁妹》中飾演鍾馗,為郭玉昆配演猴戲《水簾洞》(飾龍王)和《鬧天宮(飾二郎神) [2] 
1958年8月,在為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代表舉行的演出中,表演經過其整理加工的紅生戲《走麥城》,扮演關羽。1959年,在新編歷史劇《鄭成功》中扮演主人公鄭成功。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羣英會 [2] 
1962年3月,在中央文化部主持下,與北京京劇團的張君秋“走馬換將”,各自帶領演出小組到對方劇團所在地進行合作交流演出。3月5日,參加文化部主辦的文藝招待晚會,演出劇目《挑華車》,扮演高寵。3月9日,在北京工人俱樂部演出關羽戲《走麥城》。此後,在北京演出楊派武戲《鐵籠山》(飾姜維)。3月30日、3月31日,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與裘盛戎合作演出劇目《連環套(飾黃天霸)、三國戲《長坂坡》(前飾趙雲,後飾關羽)。在北京期間,他還與蕭長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了以唱唸見長的京劇《駱馬湖》中“問樵”“酒樓”兩折 [6] 
1964年6月,排演現代戲《節振國》,在劇中扮演抗日英雄節振國。1965年7月1日至8月15日,在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上,演出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現代京劇《豹子灣的戰鬥》,在劇中扮演連長丁勇。1966年“文革”開始後,受衝擊,失去登台機會 [2] 
1972年,進入中國戲曲學校任藝術顧問、教授。1975年,參加中央成立的為毛主席錄製傳統戲的錄音錄像組,參加錄製了《挑華車》《古城會》《走麥城》《獨木關》《薛禮嘆月》《長坂坡·漢津口》等傳統京劇劇目。1978年1月,參加中國戲曲學校慶祝恢復校名及建校28週年紀念晚會,在京劇《打漁殺家》中扮演蕭恩 [2] 
1980年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劇場,救場演出劇目《八蜡廟》中的褚彪,之後應觀眾要求,在新街口影劇院加演兩場。3月21日,參加“侯喜瑞舞台生活80年紀念演出”,出演了三國戲《戰宛城》中的張繡。同年,作為特邀嘉賓參加武漢市京劇團建團30週年紀念演出,出演關公戲《古城會》 [2] 
1982年5月,親臨上海,為中國戲曲學院京73級表演大專班全國巡迴彙報演出擔任指導。1986年之後,高盛麟病情日益嚴重。1989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八),病逝於北京宣武醫院 [2] 

高盛麟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生活照
生活照(5張)
高盛麟的祖父是京劇丑角演員高四保,父親是京劇老生流派“高派”的創始人高慶奎,叔父高聯奎是京劇琴師。高盛麟是高慶奎與妻子劉子英的第二個兒子,長兄高晉昌,三弟高世泰(京劇丑角演員),四弟高世壽、幼弟高韻笙均是京劇武生演員,長姐高亞榮的丈夫是京劇老生演員高盛藻 [7] 
1934年,高盛麟與楊小樓外孫女劉蕙芬結婚。1943年,劉蕙芬病逝。1944年,高盛麟與鄒畹華結為夫婦。高盛麟與髮妻劉蕙芬育有長子高小麟,與繼妻鄒畹華育有一子高寶鈞,一女高偉珠 [2]  [8] 
弟子傳人
高盛麟的弟子學生主要有楊少春茹元俊、李可、俞大陸、梁斌、劉子蔚 [6]  [9] 

高盛麟主要作品

京劇代表劇目
《挑華車》
《長坂坡》
《英雄義》(又名《一箭仇》)
《豔陽樓》
《鐵籠山》
《戰宛城》
《連環套》
《駱馬湖》
《惡虎村》
《走麥城》
《狀元印》
《古城會》
《節振國》
《豹子灣的戰鬥》
《鄭成功》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1]  [10] 

高盛麟藝術特色

唱功
高盛麟嗓子好,音色、音質均符合大武生的要求,高寬厚亮,兼具虎音和炸音。他在運用嗓音時,第一,強調把武生與老生的用嗓、唱法區別開來。他秉承楊派唱法,大開大合,幹板跺字,力求凝重大氣,而又講究抑揚頓挫,避免平鋪直敍。第二,注意把武生與武淨的唱法區別開來。在演出勾臉武生戲時,不純用花臉唱法,把花臉腔糅合進武生唱法中,給武生唱法增強了遒勁渾厚的韻味 [11] 
唸白
在唸白方面,他注意將武生唸白與老生、花臉唸白區別開來,但又不絕對排斥。講究勁頭,每句台詞都念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同時,又對炸音有所發展,還善於運用顫音、噴口音等技巧;在分寸上,以強為主而又用弱以相同,疾為主而用徐以互襯,使唸白大開大合,搖曳多姿 [11] 
做派
高盛麟的做派以凝重穩健見長,在舞台上無論一招一式、一戳一站,都非常有分量。表演身段充滿美感,穿上厚底靴跑圓場,腿在快速移動,步子不大不小,身不晃,膀不搖,輕快自如 [11] 
武打
他在武打和舞蹈方面,不浮不漂,不急不躁。他的武打善於佈局,把握得住武打的起、承、轉、合,注意尺寸,講究準確性,表演精練,舞台節奏流暢,能做到手裏頭乾淨、腳底下清楚 [11] 

高盛麟人物評價

高盛麟整理改動老戲時,刻意求新,但從不主觀隨意。他演戲,是演人,而不是演程式;他唱曲,是唱情,而不是唱聲。他不遺餘力地悉心體驗角色,細緻地掌握表演的分寸。他宗楊,但廣收博採,無論學誰,都不是一味模仿 [12] (上海藝術研究所顧問陶雄評)
高盛麟天資聰明,嗓子好,練功刻苦。雖然身材不高,但氣宇不凡,能千方百計以優秀的演技來彌補天賦條件不足 [13] (京劇演員葉盛長評)
高盛麟在藝術上執着追求,鋭意進取,從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沒有門户之見,真正做到廣取博收,兼容幷蓄。同時,他具有良好的戲德,沒有主演與配演、頭牌與二牌、開場與大軸的等級觀念,從沒有因角色或戲碼安排不合適而發生糾紛。在舞台上、課堂上,都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14] (京劇演員李盛藻評)

高盛麟後世紀念

1990年4月22日至25日,為紀念高盛麟逝世一週年,“高盛麟表演藝術研討會”暨專場演出在武漢舉行 [2] 
1998年12月,《高盛麟表演藝術》出版發行 [2] 
2015年12月18日,中國戲曲學院舉辦了“紀念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高盛麟誕辰100週年學術研討會” [2]  。12月19日,“紀念高盛麟誕辰100週年摺子戲專場”演出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行 [15] 
參考資料
  • 1.    捷之, 道夫. 我院顧問、教授高盛麟同志逝世[J]. 戲曲藝術, 1989(2):11-12.
  • 2.    牛緒妹.高盛麟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08月:292-300
  • 3.    牛緒妹.高盛麟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08月:112-114
  • 4.    牛緒妹.高盛麟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08月:156-158
  • 5.    高韻笙:戰火中的“美猴王”  .人民週刊[引用日期2020-11-02]
  • 6.    牛緒妹.高盛麟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08月:192、202、206、209、216
  • 7.    牛緒妹.高盛麟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08月:27-33
  • 8.    牛緒妹.高盛麟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年08月:302
  • 9.    港台片裏的大武生  .北京青年報[引用日期2020-11-02]
  • 10.    金寶山.全才大武生高盛麟[J]中國戲劇,2013(3):72-75
  • 11.    周笑先,蔣錫武編.高盛麟表演藝術:武漢出版社,1998.12:395-409
  • 12.    陶雄.他為京劇藝術作出無私奉獻(論高盛麟同志的藝術素養)[J]複印報刊資料(戲曲研究),1991(4):63-67
  • 13.    周笑先,蔣錫武編.高盛麟表演藝術:武漢出版社,1998.12:305-309
  • 14.    周笑先,蔣錫武編.高盛麟表演藝術:武漢出版社,1998.12:291
  • 15.    空中劇院直播紀念高盛麟專場 將現《挑滑車》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11-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