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璩

鎖定
高璩(qú)(?-865年),字瑩之,渤海郡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吏部尚書高元裕的兒子,唐朝時期官員。 [3] 
高璩於大中三年(849年),登進士第,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出佐白敏中劍南西川、荊南二幕,為掌書記。大中十二年(858年),入拜右(一作左)拾遺。翌年,充翰林學士,特恩遷起居郎知制誥。再擢右諫議大夫,仍知制誥。 [3] 
高璩於鹹通二年(861年),加承旨學士,遷工部侍郎。次年,加朝散(一作朝議)大夫、兵部侍郎,並知制誥,以檢校禮部尚書為東川節度使。鹹通六年(865年),入為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卒。 [3]  高璩今存詩《和薛逢贈別》一首和斷句《句》一聯。 [4] 
瑩之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
出生日期
818年
逝世日期
864年
主要成就
唐懿宗朝宰相
主要作品
《和薛逢贈別》
本    名
高璩
家世信息
渤海高氏

高璩人物生平

高璩是北齊皇族後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儘管高家並未因此而顯貴,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親高元裕都成為朝廷名臣。高璩在唐宣宗年間的849年中進士,後在地方上任幕僚。高璩的傳並未記載他在哪年中進士,但崔彥昭的傳記載崔彥昭、高璩和趙隱在同一年中進士,且指出崔彥昭是在849年中的進士。宣宗年間,任左拾遺、翰林學士。儘管當時翰林學士被提拔是罕事,但高璩卻被提拔為諫議大夫。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繼位後,高璩任東川節度使,不久又被召回長安任兵部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於是成為宰相。兩個月後他就去世了,並得到追諡。但因為高璩生前和不良人士來往頻繁,在太常博士曹鄴堅持下,他得了一個“”的惡諡。

高璩家族成員

渤海高氏出自齊太公呂尚。高璩一族世系表如下: [1-2] 
七世祖:高儉,字士廉,右僕射、申國公。
六世祖:高真行,字處道,幽州都督、樂安公
五世祖:高峻,殿中丞、蒲州長史
四世祖:高迥,餘杭縣令
曾 祖:高甝,著作佐郎,贈右諫議大夫
祖 父:高集,河東節度副使、吏部郎中、太原少尹兼御史中丞、贈太尉。
父 親:高元裕,吏部尚書,贈司徒、諡號為貞。
母 親:隴西李氏,封隴西郡太夫人。

高璩作品

公齋一到人非舊,詩板重尋墨尚新。
和薛逢贈別
劍外綿州第一州,尊前偏喜接君留。歌聲婉轉添長恨,管色淒涼似到秋。
但務歡娛思曉角,獨耽雲水上高樓。莫言此去難相見,怨別徵黃是順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