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照林

(四川省崇寧縣籍烈士)

鎖定
高照林(1863—1911)字杏村,又名全禮。生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原崇寧縣南一區張家庵(現先鋒鄉留駕村)人。清末考中武秀才,以後加入哥老會。為人仗義疏財,不畏強暴,講究信義,在鄉中享有很高威信。 [1-2] 
中文名
高照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63年
逝世日期
1911年
出生地
崇寧縣南一區張家庵(現先鋒鄉留駕村)
性    別

目錄

高照林人物經歷

高照林目睹清朝政治腐敗,列強侵凌,常懷憂國之心,有拯民於水火之志。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經川西同盟會員楊靖中介紹,加入同盟會,並積極鼓動哥老會中的堅定份子入會。辛亥保路運動興起後,同盟會決定借保路運動以舉義,高照林與楊靖中、蔣紹先等及時組織崇寧縣保路同志協會,旋即在楊靖中領導下,建立同志軍,準備起義。 [2] 
辛亥年農曆七月十五日(1911年9月7日),趙爾豐誘捕保路運動首領蒲殿俊、羅綸等人,製造了“成都血案”。消息傳至崇寧,他立即趕到楊靖中處説:“時機成熟,請以援救蒲、羅為名,迅速行動。”楊命他回張家庵結集同志軍,並約定次日初更時分攻取崇寧縣城。 [2] 
他返家與親人告別,妻子痛哭阻止。他説服妻子,率領義軍百餘人與彭縣劉麗生會合,佔領崇寧縣城。他身先土卒殺進縣衙,砍監破獄,放出囚徒50多人加入義軍行列。隨即出榜安民,公開演説,以民族思想鼓動羣眾,博得羣眾支持擁護,不多時便為義軍籌集軍需費用白銀1000多兩。 [2] 
次日,清軍猛烈反撲。高照林率隊轉移至新場,與張達三部會合後,開赴郫縣城,準備進攻成都。七月二十一日(9月13日),高率隊與尹德沛(郫縣人)攻佔新都縣城。兩天後,清軍大隊包圍新都,七月二十三日,城被清軍攻破,高照林被俘。 [2] 
當時,高的女婿萬清澄在成都總督衙門任警衞官,總督趙爾豐命他勸岳父投降。高嚴詞拒降。他在獄中曾寫詩言志:“此生不作滿清狗,留得人皮見祖宗。”被關押40多天後,在成都鳳凰山從容就義,時年48歲。 [2] 
民國政府追認高照林為烈土,授“標統”銜,入四川忠烈祠,並撫卹家屬白銀800兩。 [2]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郫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郫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751頁
  • 2.    四川省郫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郫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第7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