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清電影攝影 (插圖第3版)

鎖定
本書對採用高清拍攝的製片決策、技術基礎,拍攝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不同品牌和機型的性能與特點,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同時,作者還分析了選擇恰當的記錄格式將給製作流程、資金預算、畫質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變化,並以自己拍攝的數字電影為例,為攝影指導、製片人、掌機員、導演牢牢掌握這一新技術提供了具有權威性和實用性的建議。對首次接觸高清設備的新手而言,這本書是極為寶貴的參考資料。新版本中更新了紅一高清數字攝影機等最新機型的資料信息,三芯片與單芯片的對比,以及高清拍攝的彩色圖例。
作    者
英 保羅·惠勒
譯    者
梁明                       /            劉海艦                       /            華偉成
ISBN
9787510034893
頁    數
274
定    價
49.80元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
2011-7
裝    幀
平裝
叢    書
  後浪電影學院

高清電影攝影 (插圖第3版)作者介紹

保羅· 惠勒(Paul Wheeler)是一位在膠片攝影和數字攝影兩方面都有着豐富實踐經驗的攝影師,同時也是一位深受尊敬的資深教授。他曾在BBC 工作了25 年,擔任英國國家影視學院(NFTS)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攝影系主任,以及潘那維申歐洲公司顧問;同時是英國電影攝影師協會(BSC),英國攝影、聲音和電視協會(FBKS),英國攝影技術協會(GBCT)會員。他曾獲得兩次獨立製片人協會(INDIE)頒發的數字攝影大獎,兩次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提名,著有《實用電影攝影術》(Practical Cinematography)和《數字攝影》(Digital Cinematography),近期拍攝作品有《李爾王》(King Lear,2008)。

高清電影攝影 (插圖第3版)作品目錄

作者序 9
  作者介紹 10
  前言 11
  第一部分 高清概述
  第一章 高清攝影的優勢 003
  1.1高清對我們意味着什麼/ 003
  1.1.1 高清初期/ 003
  1.1.2 高清對製片人的意義
  ——節省開支/ 004
  1.1.3 高清對導演的意義/ 004
  1.1.4 高清對攝影指導的意義/ 004
  1.1.5 高清對其他攝製組成員
  的意義/ 005
  1.1.6 剪輯和後期製作/ 005
  1.2寫這本書的背景/ 005
  第二部分 製片決策
  第二章 用什麼格式來拍攝 009
  2.1選用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 009
  2.2需要多大像素的分辨率/ 009
  2.3記錄格式/ 010
  2.4 HDV攝像機/ 010
  第三章 畫面質量 011
  3.1高清畫面效果/ 011
  3.2高清影像和35mm膠片影像
  的比較 / 012
  3.3變形寬銀幕/ 012
  3.4高清影像和超16mm膠片
  的比較/ 013
  3.5高清影像和數字Beta的比較/ 013
  第四章 播放質量 015
  4.1在電視機上播放高清節目/ 015
  4.2磁轉膠和機械放映/ 015
  4.3用數字放映機來放映高清影片/ 016
  4.4 數字放映機/ 016
  第五章 高清數字放映機 017
  5.1簡介/ 017
  5.2放映場所的例子/ 018
  5.2.1 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 018
  5.2.1.1 放映場所/ 018
  5.2.1.2 數字放映機/ 018
  5.2.1.3 數字化處理/ 018
  5.2.1.4 影院放映效果/ 020
  5.2.2 英國國家影視學院/ 020
  5.2.2.1 放映場所/ 020
  5.2.2.2 放映機/ 020
  5.2.2.3 數字化處理/ 022
  5.2.2.4 電影院的用途/ 022
  5.2.3 倫敦奧迪恩·萊斯特廣場/ 022
  5.2.3.1 放映場所/ 022
  5.2.3.2 數字放映機/ 022
  5.2.3.3 數字化處理/ 022
  5.2.3.4 放映/ 024
  5.3數字電影放映機的工作原理/ 024
  5.4色彩添加/ 026
  5.4.1 單芯片數字放映機/ 026
  5.4.2 三芯片數字放映機/ 026
  第六章 傳輸媒介/ 029
  6.1用膠片來承載傳輸/ 029
  6.2更高級的後期製作解決方案/ 029
  6.3多格式的發行要求/ 030
  6.4高清放映/ 030
  6.5數據加密/ 030
  6.6視頻播出領域的影像傳輸/ 031
  6.7轉換/ 031
  6.7.1 畫面/ 031
  6.7.2 聲音/ 031
  6.7.3 時碼/ 032
  第七章 市場潛力/ 033
  7.1適合多種格式的市場潛力/ 033
  7.2適合多種放映場所的
  市場潛力/ 033
  7.3針對高清用户的額外
  銷售潛力/ 033
  7.4影片的保存/ 034
  第八章 製作成本/ 035
  8.1節約成本/ 035
  8.1.1 不同記錄媒介的成本/ 035
  8.1.1.1 節省記錄材料的成本——
  從膠片到HDCAM / 035
  8.1.1.2 保險費用的節省/ 036
  8.1.2 印片開支的節省/ 036
  8.1.3 拍攝寬銀幕電影/ 036
  8.2增加的成本/ 037
  8.2.1 成套攝影機的租賃/ 037
  8.2.2 編輯的成本/ 038
  8.2.3 磁轉膠/ 038
  8.3以影片《俄克拉荷瑪》
  為例進行成本比較/ 039
  8.3.1 膠片和洗印、轉磁費用/ 039
  8.3.2 攝影機的租金/ 039
  8.3.3 用高清拍攝的附加成本/ 039
  8.3.3.1 高清拍攝總的成本節省/ 040
  8.3.4 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040
  第九章 劇組成員的構成/ 041
  9.1攝影指導需要親自掌機嗎?/ 041
  9.2需要一個跟焦員嗎?/ 042
  9.3是否需要一個裝片員?/ 042
  9.4如何為攝影助理命名?/ 042
  9.5還需要場記板嗎?/ 043
  9.6需要一個專門操作運動設備
  的助理嗎?/ 043
  9.7錄音/ 043
  9.8燈光/ 044
  9.9劇組的一個新成員——“數據牛仔”
  或稱“數據下載員”/ 044
  第三部分 高清技術基礎
  第十章 數字影像/ 049
  10.1數字化之父的故事/ 049
  10.2數字影調範圍/ 049
  10.3線性取樣和對數取樣/ 050
  10.4影像解決方案:為什麼需要
  如此多的像素?/ 052
  10.5高清需要多大的分辨率?/ 054
  10.6數據量/ 057
  第十一章 掃描影像/ 059
  11.1電視簡要發展史/ 059
  11.2隔行掃描/ 060
  11.3逐行掃描/ 061
  11.4傳統電影的閃爍/ 062
  11.5影像是如何通過兩種不同的
  掃描方式形式的?/ 064
  11.6磁轉膠/ 068
  第十二章 掃描標準與清晰度/ 073
  12.1掃描線疊加/ 073
  12.2可見的畫面質量/ 074
  12.3在電視上1080與720不同
  掃描格式的對比/ 077
  12.4結論/ 079
  12.5用不用高清值得
  那樣費神嗎?/ 079
  第十三章 三芯片技術/ 081
  13.1圖像加色法/ 081
  13.2三芯片攝像機的
  分光稜鏡 / 081
  13.3感光元件 / 083
  13.4感光元件芯片/ 083
  第十四章 單芯片技術/ 087
  14.1可供選擇的感光元件/ 087
  14.2 CCD傳感器/ 087
  14.3 CMOS傳感器/ 087
  14.4 CCD芯片與CMOS芯片
  的比較/ 088
  14.5單傳感器上的色彩過濾/ 088
  14.6拜耳模式過濾/ 089
  14.7有序過濾/ 090
  14.8比較分辨率/ 091
  14.9使用有序模式過濾/ 091
  第十五章 數據文件——概略指引/ 093
  15.1 RAW數據文件等/ 093
  15.2 4∶4∶4,4∶2∶2及其他/ 095
  15.3查對錶/ 096
  15.4對影像去除拜耳效應/ 096
  第十六章 磁帶錄像機/ 097
  16.1 HDCAM格式/ 097
  16.2螺旋掃描記錄/ 097
  16.3機械方面的考慮/ 100
  16.4將磁帶纏繞在磁鼓上的
  機械裝置/ 100
  16.5運轉方面的考慮/ 100
  16.6機械裝置卡殼/ 100
  第四部分 高清攝影
  第十七章 關於高清攝影的曝光/ 105
  17.1高清攝像機的等值ASA
  或ISO值/ 105
  17.2灰度範圍/ 106
  17.3光比 / 107
  17.4利用監視器直接布光/ 107
  17.5高光部與暗部/ 108
  17.6曝光/ 109
  17.6.1 使用監視器曝光/ 109
  17.6.2 使用測光表進行曝光/ 109
  17.6.3 自動曝光/ 109
  17.6.4 利用示波器進行曝光/ 110
  第十八章 設置色彩平衡/ 111
  18.1白平衡/ 111
  18.2什麼是白平衡/ 111
  18.3 ND灰片/ 112
  18.4注意事項/ 112
  18.5用白色卡紙調白/ 112
  18.6用有顏色的紙板調白
  (偏色調) / 113
  18.7在熒光燈照明下
  進行調白/ 114
  18.8索尼高清攝像機上的灰片/ 114
  18.9黑平衡/ 114
  第十九章 拍攝前對攝像機的檢查/ 115
  19.1機身/ 115
  19.2鏡頭/ 116
  19.3電子設備的檢查/ 116
  19.3.1 壞點/ 116
  19.3.2 重影/ 117
  19.4機器温度/ 117
  19.5多台攝像機的匹配/ 118
  19.6鏡頭匹配/ 118
  19.7鏡頭的漸暈(暗角) / 119
  19.8結語/ 119
  第二十章 鏡頭/ 121
  20.1如何選擇鏡頭/ 121
  20.1.1 分辨率/ 121
  20.1.2 反差/ 122
  20.1.3 與反差有關的視覺鋭度/ 122
  20.1.4 色彩再現/ 123
  20.1.4.1 整體偏色/ 123
  20.1.4.2 色散(紫邊)/ 125
  20.1.4.3 何為色散/ 126
  20.1.5 呼吸現象/ 126
  20.2調整後焦/ 126
  20.2.1 變焦鏡頭調整後焦/ 126
  20.2.2 定焦鏡頭調整後焦/ 127
  20.3用調後焦星圖調焦需小心/ 128
  20.4用橢圓形圓環圖調整後焦/ 130
  20.5焦距長短的比較/ 130
  20.6景深/ 131
  20.7計算景深/ 132
  20.8中密度濾光鏡
  (ND,或稱灰片) / 133
  20.9最大光圈/ 135
  20.10濾色鏡/ 135
  20.10.1 色彩校正/ 135
  20.10.2 柔光鏡/ 135
  第二十一章 監視器和視頻輸出/ 137
  21.1監視器分類/ 137
  21.1.1 陰極射線管監視器/ 137
  21.1.2 液晶監視器/ 137
  21.1.3 等離子屏幕/ 138
  21.2如何調整監視器/ 138
  21.2.1 SMPTE 彩條設置/ 138
  21.2.2 通過EBU彩條設置監視器/ 140
  21.2.3 使用測光表對監視器
  進行調整/ 140
  21.3監視器的視頻連接/ 141
  21.3.1 使用單根同軸數據線
  進行傳輸/ 141
  21.3.2 使用三根同軸數據線
  進行傳輸/ 142
  21.3.3 終端/ 142
  21.3.4 系列監視器/ 142
  21.4最佳實踐/ 142
  第二十二章 運輸/ 143
  22.1並非ENG / 143
  22.2鏡頭的運輸/ 144
  22.3運輸箱/ 144
  22.4運輸時攝像機的設置/ 144
  22.5大小和質量/ 145
  22.6電池/ 145
  第二十三章 多機拍攝/ 147
  23.1同步 / 148
  23.2在外景地拍攝的時碼/ 148
  23.2.1 時碼鎖定器/ 149
  23.2.2 Script Boy裝置/ 149
  23.3棚內拍攝的時碼/ 149
  23.3.1 Genlock同步系統/ 150
  23.4菜單設置/ 150
  23.4.1 Sony RMB 150 / 150
  23.4.2 記憶棒的使用/ 151
  23.5匹配鏡頭/ 152
  第二十四章 惡劣的拍攝環境/ 153
  24.1重置 / 153
  24.2水或潮濕/ 154
  24.3高温/ 154
  24.4低温/ 154
  24.5灰塵/ 155
  24.6伽瑪射線/ 155
  第二十五章 攝像機輔助設備/ 157
  25.1液壓雲台 / 157
  25.2齒輪雲台/ 157
  25.3遙控雲台/ 158
  25.4水下拍攝/ 159
  25.5空中拍攝/ 159
  25.6運動控制裝置/ 159
  第二十六章 高清對其他相關部門
  的影響/ 161
  26.1美術部門 / 161
  26.2服裝部門/ 161
  26.3化妝和髮型/ 162
  26.4錄音部門/ 162
  26.5場記/ 162
  26.6第二攝影助理/ 163
  第二十七章 高清攝影機的
  故障排除/ 165
  27.1本章的目的 / 165
  27.2問題和解決方案/ 165
  第五部分 影片實例
  第二十八章 《生日》 / 173
  28.1棚內攝影 / 173
  28.2實景拍攝/ 174
  28.3外景跟拍鏡頭/ 175
  28.4棚內燈光/ 176
  28.5增加增益/ 176
  28.6手持拍攝/ 178
  28.7 《生日》的剪輯/ 179
  28.8監視系統/ 179
  第二十九章 《李爾王》 / 181
  29.1影片 / 181
  29.2拍攝時間表 / 181
  29.3準備工作 / 182
  29.4布光和設備 / 186
  29.5攝像機及相關設備 / 188
  29.6拍攝 / 190
  29.7實踐問題 / 191
  29.8畫面的監視及其它 / 192
  第三十章 《配鏡師》 / 195
  30.1事情的緣起 / 195
  30.2拍攝 / 195
  30.3最終效果如何 / 197
  30.4結論 / 197
  第六部分 數字攝影機
  第三十一章 數字攝影機概覽 / 201
  31.1數字攝影機的選擇 / 202
  31.2關於這一版的修訂 / 202
  31.3我的聲明 / 203
  第三十二章 阿萊Arriflex D-21 / 205
  32.1數字攝影機 / 205
  32.2對D-20的重大改進 / 207
  32.3數字攝影機的傳感器 / 208
  32.4接口 / 209
  32.5鏡頭 / 209
  32.6錄像機 / 210
  第三十三章 達爾薩Origin和
  Evolution / 213
  33.1 Dalsa和Origin / 213
  33.1.1 內部構造/ 214
  33.1.2 傳感器/ 214
  33.1.3 接口/ 215
  33.1.4 關於Dalsa Origin的結論/ 217
  33.2目前可供使用的錄像機 / 217
  33.3 Codex數字媒體錄像機 / 217
  33.3.1 觸摸屏/ 218
  33.3.2 通過Codex進行監視/ 218
  33.3.3 關於Codex的結論/ 218
  33.4 Dalsa Evolution / 219
  第三十四章 松下VariCam:
  AJ-HDC27H / 221
  34.1攝像機 / 221
  34.2幀率 / 222
  34.3曝光次數 / 222
  34.4芯片和處理器 / 223
  34.5 VTR / 223
  34.6時碼 / 223
  34.7概覽 / 223
  第三十五章 潘那維申Genesis / 225
  35.1攝像機 / 225
  35.2菜單 / 229
  35.3白平衡 / 229
  35.4攝影機傳感器 / 229
  35.5格式、輸出信號和接口 / 230
  35.6固態記錄 / 231
  35.7觀看對數影像 / 231
  第三十六章 紅一 / 233
  36.1歷史背景 / 233
  36.2紅一攝像機印象 / 234
  36.3紅一高清攝像機 / 235
  36.4 MysteriumTM感光芯片 / 241
  36.5攝像機價格 / 242
  36.6紅一攝像機的市場策略 / 242
  36.7設計理念 / 242
  36.8記錄媒介 / 243
  36.9該選擇什麼樣的
  存儲設備? / 244
  36.10攝像機的基本規格 / 244
  36.10.1 MysteriumTM感光元件 / 244
  36.10.2 影像處理 / 244
  36.11結論 / 245
  第三十七章 索尼HDW F790、F750
  與F730 / 247
  37.1幀速率 / 247
  37.2機身 / 248
  37.3選配板 / 250
  37.4通過菜單控制影像 / 251
  37.4.1 多項彩色矩陣/ 251
  37.4.2 自動跟蹤白平衡/ 251
  37.4.3 色温控制/ 251
  37.4.4 可選伽瑪曲線/ 251
  37.4.5 紅綠藍(RGB)伽瑪平衡/ 252
  37.4.6 可變黑伽瑪範圍/ 252
  37.4.7 黑電平延伸/ 252
  37.4.8 自動適應高亮度控制
  (自動拐點模式) / 252
  37.4.9 拐點飽和度功能/ 252
  37.4.10 三通道膚色細節校正/ 252
  37.4.11 高光細節/ 253
  37.5拍攝資料的數據管理 / 253
  37.6索尼Tele-File系統 / 253
  37.7選配的HDSDI適配板 / 253
  37.8綜述 / 253
  第三十八章 索尼HDW F900R / 255
  38.1高清攝像機 / 255
  38.2感光芯片 / 256
  38.3影像處理器 / 256
  38.4可選配件 / 257
  38.5菜單 / 257
  38.6總體印象 / 257
  第三十九章 索尼F23與F35 / 259
  39.1一些背景 / 259
  39.2基本規格 / 259
  39.3為什麼介紹這兩款
  攝影機? / 260
  第四十章 湯姆遜Viper / 261
  40.1機身 / 261
  40.2攝影機的輸出接口 / 261
  40.3記錄硬盤 / 263
  40.4分光稜鏡 / 263
  40.5 Viper的CCD像素陣列 / 263
  40.6機械葉子板快門 / 263
  40.7拍攝格式與頻率 / 265
  40.8分辨率 / 265
  40.9機內影像信號處理的構成 / 266
  40.10攝影機的轉換板 / 266
  40.11關於對數記錄格式的解釋 / 266
  40.12 Viper攝影機使用的鏡頭 / 266
  40.13 Viper攝影機用的監視器 / 268
  40.14攝影機附件 / 268
  40.15 Viper攝影機的運輸 / 268
  40.16結論 / 268
  第七部分 高清的未來
  第四十一章 高清的未來 / 271
  41.1高清攝影機 / 271
  41.1.1 廣播級高清攝像機 / 271
  41.1.2 可以與35mm膠片攝影機相媲美
  的高清攝影機/ 272
  41.2記錄媒介 / 273
  41.3娛樂我們的觀眾 / 273
  出版後記 275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