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永昌

(北宋後葉渤海大元國皇帝)

鎖定
高永昌,北宋後葉渤海起事首領,渤海國貴族後裔。初仕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擔任供奉官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遼天祚帝天慶六年),起兵反抗契丹貴族,佔領東京遼陽府,自稱大渤海皇帝,不久建國號大元,年號“隆基”。受到遼天祚帝發兵鎮壓,轉而向女真都勃極烈完顏阿骨打求援。因不願取消帝號而受到女真軍攻擊,被部將出賣給女真大將完顏斡魯,慘遭殺死 [1] 
所處時代
北宋後葉
民族族羣
渤海人
出生地
大遼東京道
逝世日期
1116年5月
主要成就
反抗契丹貴族,稱帝,建立渤海大元
本    名
高永昌

高永昌從供奉官到皇帝

高永昌屯兵遼陽府

高永昌的先祖世代是為渤海國的大姓,渤海國被契丹貴族滅亡後,其宗族遷居契丹的東京遼陽府一帶。高永昌本人在遼天祚帝統治下做官,擔任供奉官。
遼陽府遼金之交宴飲圖(遼陽金廠村墓) 遼陽府遼金之交宴飲圖(遼陽金廠村墓) [13]
遼天祚帝統治時,女真都勃極烈阿骨打起兵反抗,連敗契丹貴族,兵馬逼近東京遼陽府,契丹貴族在遼東的統治開始動搖。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遼天祚帝天慶五年),遼天祚帝招募了“渤海武勇馬軍”兩三千人戍守東京遼陽府,屯兵白草谷,防備抵禦女真都勃極烈阿骨打的進攻。這支渤海騎兵,由高永昌率領,屯駐在東京遼陽府城外 [6] 

高永昌留守官遇刺

當時,遼天祚帝的東京留守蕭保先鎮守東京遼陽府,用嚴刑峻法治理軍民。當地渤海軍民一向彪悍強橫,蕭保先對觸犯他法令的渤海軍民一概用酷虐手段嚴懲,從無一點寬大。政和六年(1116年)正月初一日夜裏,有十來個醉酒惡少持刃翻牆闖入留守蕭保先的府衙,登上廳堂,嚷着要見蕭保先,謊稱:“外面的駐軍譁變了,請留守快主持着做個防備。”蕭保先剛一被騙出來,惡少們就當場刺殺了他。東京遼陽府的户部使大公鼎聽説蕭保先遇刺,急忙暫時代任東京留守,與東京副留守高清臣集合遼陽府各兵營的奚兵、漢兵一千多人彈壓城內局勢,在次日全城搜捕刺客,奚兵、漢兵趁機對渤海軍民胡亂下手、濫殺無辜,有幾十個人死於非命。城內混亂,渤海軍民與奚人、漢人之間出現了仇殺械鬥。雖然大公鼎努力安撫民情,制止了一些械鬥,但此時城內已經是人情洶洶,壓也壓不住了。
率渤海騎兵駐紮城外的高永昌聞訊,帶領人馬譁變,撲向東京遼陽府城干涉。正月初三日,高永昌帶着譁變的渤海騎兵抵達遼陽府城的首山門。鎮守遼陽府城的大公鼎等官僚登上城門努力勸説高永昌率兵回營,高永昌與部下們不聽,堅決要進城。城中一些渤海軍民支持高永昌帶兵進城,正月初五日夜裏,他們在城內縱火,與城外高永昌一夥裏應外合打開城門,高永昌的渤海騎兵突入城內,在大街上列陣對抗大公鼎等官僚。大公鼎、高清臣等官僚督促兵馬抵抗渤海騎兵,結果戰敗,狼狽率領麾下一百多殘兵從遼陽府城的西門奪門出逃。
事後,許多支持遼天祚帝朝廷的人認為,是高永昌率領“兇徒”刺殺了東京留守蕭保先,鬧出了這一場戰禍 [5]  [7]  ;遼天祚帝朝廷裏的大公鼎等官僚、周邊女真等部族則認為,一開始只是尋常的打劫強盜殺死了留守蕭保先,後來高永昌趁機引渤海騎兵殺入東京遼陽府城,事情才演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2-4] 

高永昌高永昌稱帝

高永昌率領渤海騎兵佔據東京遼陽府城後,隨即在當地渤海軍民擁戴下起事,反抗以遼天祚帝為首的契丹貴族統治,自稱大渤海皇帝,改元應順。十天半個月工夫,他就號稱佔領了遼東五十多個州,改國號為大元,改年號為隆基元年,分兵攻城掠地。閏正月,連契丹將領貴德州守將耶律餘睹都一度背叛了遼天祚帝,率領廣州渤海部族投奔高永昌的大元國。
東京道畫像石墓出行圖(凌海鄭家窩棚) 東京道畫像石墓出行圖(凌海鄭家窩棚) [15]
由於高永昌稱帝后不大能約束自己手下的渤海軍,渤海軍到處燒殺搶掠,各州郡的奚人等部族民户爭相拖家帶口渡過遼河逃亡,高永昌漸漸不得人心起來 [8] 

高永昌大戰契丹軍

高永昌遼天祚帝發兵

為了鎮壓高永昌,遼天祚帝派遣知北院樞密使事蕭韓家奴南府宰相張琳發兵兩萬多人征討。此時,遼東一帶只剩下瀋州還在堅決抵抗高永昌的渤海軍,夏季,契丹將領蕭韓家奴、張琳趕往瀋州對抗渤海軍,用聲東擊西的戰法擺脱了渤海軍的堵截,抄小道渡過遼河直撲瀋州,在瀋州擊退渤海軍。渤海軍不得不退保國都東京遼陽府。

高永昌保衞遼陽府

契丹將領蕭韓家奴、張琳擊敗高永昌的渤海軍後,企圖進攻其國都東京遼陽府。不想,契丹軍渡過太子河時,高永昌的渤海軍出其不意地伏擊了契丹軍,擊其半渡,阻斷了契丹軍的渡河道路,契丹軍逐漸缺糧,不得不暫時放棄進攻遼陽府,五月初七日夜,打算向瀋州退卻。結果,退卻時,又被高永昌的渤海騎兵尾隨擊敗,契丹敗兵狼狽逃入瀋州城 [9] 

高永昌兵敗被殺

高永昌交惡女真

遭到契丹軍進攻後,高永昌有些力不能支,便派遣臣子撻不野、杓合向東面新興的女真都勃極烈阿骨打求援,請求與阿骨打聯手戰勝遼天祚帝。阿骨打卻派遣使者胡沙補等人要求高永昌放棄帝號,否則便不會與其聯手。高永昌非但不同意,還向阿骨打提出新條件,要阿骨打把之前俘虜的所有渤海人士全都移交給自己。阿骨打大怒,決計攻滅高永昌的大元國。在進攻高永昌前夕,阿骨打一面派遣使者大藥師奴假意繼續與高永昌商議結盟,一面令大將斡魯等人征伐高永昌。

高永昌緩兵議和

五月,女真都勃極烈阿骨打突然派遣將領斡魯等人攻破契丹軍駐紮的瀋州,逼近高永昌的國都遼陽府。面對女真的突襲,高永昌害怕,連忙派遣近臣鐸剌拿着一方金印、五十道銀牌前往女真軍前議和,請求除去帝號、向女真稱藩稱臣。女真將領斡魯派遣使者胡沙補等人前往議和。就在這時,渤海士人高楨跑去向女真投降,對女真將領斡魯説:“高永昌不是真投降,他不過是在施展緩兵之計。”斡魯便中途反悔、停止了議和,進兵攻打高永昌。這時,女真使者胡沙補等人正在高永昌的國都東京遼陽府,高永昌一怒之下便肢解了女真使者。

高永昌被俘身死

高永昌為了抵抗女真將領斡魯突襲,率領自己的渤海軍前往國境防禦,在沃裏活水不戰而潰退,女真軍一路追擊到高永昌的國都東京遼陽府城下。轉天,高永昌在首山與女真軍交戰,大敗。遼陽城內的渤海將領恩勝奴、仙哥等人捉住高永昌的妻兒,開城向女真軍投降。高永昌率五千渤海騎兵逃入海中,渤海軍官撻不野背叛高永昌,與女真軍嚮導盧克忠 [14]  一起引來女真大軍,在長松島擒獲高永昌及其近臣鐸剌,高永昌和鐸剌均被女真處決 [10]  。從此,高永昌一度統治過的東京遼陽府一帶各州歸入女真。

高永昌評價

完顏胡十門:“皇帝(阿骨打)受命即大位,遼之敗亡有徵,吾豈能為永昌之臣哉。” [12] 
阿骨打:“東京近地,汝(高永昌)輒據之以僣大號可乎。”“永昌誘脅戍卒,竊據一方,直投其隙而取之耳。此非有遠大計,其亡可立而待也。” [3] 
胡沙補:“汝(高永昌)叛君逆天,今日殺我,明日及汝矣。” [11] 
金史》:“永昌見遼政日敗,太祖(阿骨打)起兵,遼人不能支,遂覬覦非常。” [3] 
金毓黼渤海國志長編》:“永昌建國凡五月而滅,時距大氏之亡已一百九十年。自大延琳古欲訖永昌,凡三起兵,旋即覆滅。其後遺胤散亡,無復有能建國者矣。” [1] 
參考資料
  • 1.    金毓黼.渤海國志長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 2.    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遼史[引用日期2023-05-22]
  • 3.    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  .國學導航-金史[引用日期2023-05-22]
  • 4.    遼史卷一百0五 列傳第三十五 能吏  .國學導航-遼史[引用日期2023-05-22]
  • 5.    契丹國志卷之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22]
  • 6.    《渤海國志長編·卷十三·遺裔列傳·高永昌傳》:高永昌,先世為右姓。國滅,遷居遼陽。永昌仕於遼,為供奉官。天祚帝天慶五年,募渤海武勇馬軍二千人屯白草谷,備禦女真,以永昌為之魁。
  • 7.    《渤海國志長編·卷十三·遺裔列傳·高永昌傳》:東京留守蕭保先為政酷虐,渤海人素悍,有犯法者不少恕。六年正月朔夜,永昌率徒眾十數人乘酒恃勇,持刃逾垣入府衙,登廳,問留守所在,紿雲外軍變,請為備。保先始出,即殺之。東京户部使大公鼎聞變作,權行留守事,與副留守高清臣集諸營奚漢兵千餘人據守。永昌逸出,公鼎於翌日搜索作亂首事者,得數十人,皆殺之,即撫安民。倉卒之際,有濫被其害者,人情洶洶,不可禁戢。永昌率渤海馬軍自外乘之,初三日,抵首山門。大公鼎等登門説諭,使歸,永昌不從。初五日夜,城中舉火,內應開門,騎兵突入,陣於通衢。大公鼎、高清臣等督兵拒之,不勝,領麾下殘兵百餘,奪西門出奔。
  • 8.    《渤海國志長編·卷十三·遺裔列傳·高永昌傳》:永昌乃據東京,稱大渤海皇帝(一作國號大元),建元隆基(一作應順)。旬日之間,下遼東五十餘州,分遣軍馬略地。惟不能禁戢所部,頗有殺掠,所在州郡,奚人户往往攜家渡遼水避之,以是稍失人心。閏月,貴德州守將耶律餘睹以廣州附於永昌。
  • 9.    《渤海國志長編·卷十三·遺裔列傳·高永昌傳》:獨瀋州未下。遼命宰相張琳及蕭韓家奴募遼東失業者並驅轉户強壯充軍,得兵二萬。五月初,自顯州來攻。永昌設備於遼河三義梨樹口,以拒之。琳遣羸卒數千為疑兵,別以精騎間道渡河,趨瀋州。永昌覺之,遣兵迎敵。旬日間三十餘戰,永昌不勝,退保東京。琳兵距城五里,隔太子河為寨,遣人移文招撫,永昌不從。琳乃令所部齎五日糧,決策破城。越二日,命所發安德州義軍先渡河,次引大軍齊渡。永昌俟至半渡,以鐵騎五百突出其傍,出琳不意,復斷其河路。琳軍退保舊寨,三日不得渡,乏食。初七日夜,移寨歸瀋州。永昌以騎兵尾追之,殺掠甚眾。琳率餘兵,僅得入城。
  • 10.    《渤海國志長編·卷十三·遺裔列傳·高永昌傳》:先是,永昌使其臣撻不野、杓合奉幣求救於金,且曰:“願併力以取遼。”金使胡沙補、胡突古先後來謂永昌曰:“同力取遼,固可。惟應去帝號。如能歸欵,當以王爵處之。”永昌再使撻不野同胡沙補、胡突古偕往報命,而表辭不遜,且請還所俘渤海人。金再遣大藥師奴同撻不野來招諭永昌。已而金命大將斡魯統諸軍趨東京,攻永昌。五月,遇遼軍於瀋州。時張琳方議再舉,忽得金檄,稱:“準渤海國王高永昌狀,遼國張宰相統軍來攻,伏望救援,即約五月二十五日進兵。”琳見檄,以為永昌詐作,不為備。未幾,東北有軍擁至,其兵呼曰:“女真至矣!”琳急整軍迎敵,眾已奪氣,遂潰走。琳縋城,僅免,退保遼州。永昌聞金兵已入瀋州,大懼,使家奴鐸剌以金印一、銀牌五十,赴金師,請去名號,稱藩。斡魯已使胡沙補等來報。會渤海人高禎降金,言永昌非真降,特藉以緩師。斡魯遂進兵來攻。永昌乃殺胡沙補,率眾拒之,遇金兵於沃裏活水,不戰而卻。金兵乘之,遂至東京城下。永昌出,戰於首山下,大敗,以騎五千奔長松島。東京人恩勝奴、仙哥等執永昌妻子,以城降金。未幾,撻不野亦與盧克忠執永昌及鐸剌,送於金師,皆見殺。
  • 11.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國學導航-金史[引用日期2023-05-22]
  • 12.    卷六十六 列傳第四  .國學導航-金史[引用日期2023-05-22]
  • 13.    趙永軍:《金代墓葬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2010年,第205頁、第273頁。
  • 14.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國學導航-金史[引用日期2023-05-30]
  • 15.    鄭寒:《出土畫像石遼墓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遼寧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22年,第32頁、第46頁。DOI:10.27209/d.cnki.glniu.2022.00091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