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欽

(革命烈士)

鎖定
高欽,1913年3月8日生於山西五寨縣城內一個生活清貧的小知識分子家庭裏。他的少年時期是在五寨城內度過的。父親高連陛是一位有民族氣節的知識分子,也是當地一位有名的老中醫。老人家的言傳身教給高欽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嫉惡如仇、忠奸分明的種子。 [1] 
中文名
高欽
出生地
山西省五寨縣
出生日期
1913
逝世日期
1946

高欽人物生平

高 欽,山西省五寨縣人,1913年生,1931年在太原進山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考入北平中國大學,1935年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奉黨組織指示到太原二戰區戰地革命總動員委員會工作,任抗日遊擊第三支隊教導員。1938年任二專署秘書,後任戰動總會敵區工作團組織部長,1939年5月在焦國鼐帶領下開赴察南雁北的靈丘縣。同年9月,擔任靈丘縣縣長。
高欽任靈丘縣長之時,靈丘正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災。高欽一面抵制白志沂的破壞活動,一面組織羣眾生產自救。10月21日上午,白志沂派保安隊200餘人到張家灣將靈丘縣政府包圍,高欽嚴斥白志沂破壞抗日的罪行,24日保安隊奪走政府大印,綁架關押了高欽等7名同志,後被地委劉達同志率八路軍715團2營救。
1940年初高欽調任二專署民政科長,為救濟災民、動員參軍、加強民主政權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1942年6月高欽到應縣擔任縣長,領導人民羣眾同敵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1944年7月,高欽任冀晉區行署民政局長。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軍投降後,任大同市政府秘書長。我軍解放陽高時,任陽高縣縣長,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戰爭。
1946年秋高欽調任冀晉行署任銀行經理,後身患重病,醫治無效,於同年10月10日在阜平病逝,時年34歲。

高欽人物事蹟

高欽的青年時期,正是大革命失敗後的一個黑暗時期,蔣介石、閻錫山的反革命倒行逆施,喚起了他的政治上的覺醒,點燃了仇恨和反抗的火焰。在五寨城內高級小學讀書畢業後,高欽於1927年夏考入太原省立第一中學;一年以後,轉入省立寧武中學;1931年畢業後,又考入太原進山中學攻讀高中課程,直到1933年畢業。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和進山中學,在當時都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發展黨組織最早、革命活動最活躍的學校。高欽就是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31年9月,高欽在進山中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夏,高欽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推行對外妥協投降,對內鎮壓人民革命的反動政策,使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妄圖滅亡中國。高欽堅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政策,在黨的領導下發展黨的組織,傳播馬列主義,發動進步學生反蔣反閻,組織抗日愛國學生運動。 [1] 
在中國大學,廣大進步青年的愛國反日情緒非常高漲,大家都在思考、探索中國向何處去?
當時,黃松齡、李達、呂振羽等思想進步的左派教授講形勢課時,常常給學生們宣傳馬列主義,講抗日救亡的道理,揭露國民黨的投降賣國,學校的右派勢力對此深為恐慌。1934年,中國大學總務長法西斯分子祁大鵬,企圖排斥進步教授,扶持右派勢力,培植右派教授擔任系主任。面對這場尖鋭的鬥爭,高欽堅決支持甘一飛、孔潔光等廣大進步學生要求黃松齡教授留任系主任的活動。經過不斷的説理鬥爭,進步勢力終於勝利了,黃松齡仍任系主任。 [1] 
為了進一步探求革命真理,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高欽與甘一飛、段君毅、王大彤、董疏華、陳一凡、劉夢雲、陳新野、鞏俊傑、孔潔光等,在黃松齡的指導下,組織了進步學術團體——社會科學研究會。研究會在黃松齡主持下,由高欽、孔潔光等幾位會日語的同學,共同翻譯了一部日文版的《東歐各國土地革命》一書。當譯稿完成時,正逢一二九運動爆發,大家都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中去,使這部譯稿未能問世。
1935年12月9日,北京爆發數千名學生參加的抗日救國示威大遊行,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高欽與甘一飛、孔潔光等負責中國大學學生運動的組織和宣傳工作,成為這次運動的骨幹。他們同中國大學師生和北平各校的師生、羣眾,冒嚴寒、手挽手、肩並肩高呼口號,衝破國民黨軍警的大刀、警棍、水槍等阻攔,湧向街頭,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2月16日,是“冀察政務委員會”準備宣佈成立的日子。儘管中國大學的校門口布滿了反動軍警,憤怒的師生還是越牆而出。在黨的領導下,三萬多學生和市民匯合於天橋舉行大會。大會通過“不承認冀察政務委員會”等決議,會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 [1] 
1936年2月21日,北平國民黨當局武裝軍警和便衣特務闖入中國大學校內逮捕進步學生20餘名。高欽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才得以脱險。待過了些時,局勢稍安,他才重返中國大學,繼續從事革命事業。
抗日戰爭爆發前,高欽在北平西苑接受學生軍事訓練。盧溝橋事變一發生,黨組織指示北平失陷後黨員分路撤出,一路行保定,一路行濟南、徐州,找組織、接關係。高欽奉指示經天津、青島、濟南、鄭州,返回太原接上組織關係,先分配在二戰區戰動總會工作,不久組織了抗日遊擊第七支隊,他任政治主任。1938年他又調到楊集賢的二專署任秘書,不久又調到保安司令部做宣傳教育工作。年冬,戰地動員總會決定派大批幹部到敵後去開闢工作,高欽被調到敵工團任組織部長。他同焦國乃領導近百人的隊伍,經過訓練後,於1939年3月間從苛嵐出發,經過千里長途行軍,路經嵐縣、靜樂、陽曲、盂縣入河北省西部的平山、靈壽、阜平等地,到達了察南、雁北地區,住在靈邱南山。高欽同雁北地委接上關係後,把部隊稍加整頓就將幹部分配到靈邱、廣靈、渾源、應縣、山陰等地,在當地黨委領導下開始了新的戰鬥生活。 [1] 
高欽被分配擔任靈邱縣縣長。縣政府的工作很忙,一方面,要準備粉碎日軍的秋季“掃蕩”;另一方面,還要組織羣眾進行生產自救。這年9月上旬,閻錫山又派白志沂帶三個保安團、七八個縣長,來靈邱南山的下關、上寨鎮一帶,揚言要“建立第十專員公署”,要從抗日軍民手中“收復失地”、“奪取政權”,公開散佈謠言説“減租減息,合理負擔不合理”。高欽出於民族利益,在黨的領導下,協同政府和羣眾團體幹部,向白部做了大量的團結爭取工作。但是白部置之不理,仍在不斷製造分裂,自行派糧要款,毆打村幹部,愈來愈猖狂。 [1] 
10月21日上午,保安司令白志沂派兵200餘人到張家灣收靈邱縣政府之印,將縣政府和羣眾團團包圍。白部自稱縣長的李國才帶數人持槍衝入高欽的縣長辦公室,以武力威逼高欽交出縣印。面對強敵的要求,高欽大義凜然,嚴詞拒絕。李國才沒辦法,只好用欺騙威脅手段從另一同志手中奪了縣印。24日,白志沂部將高欽等七人帶到站上村禁閉起來。我黨政軍民聞訊,於當天黃昏由地委負責人劉達率八路軍一個營包圍了站上村,經過戰鬥,解決了白志沂部,高欽等七位同志獲釋。 [1] 
1940年初,高欽調回二專署任民政科長。為了加強民主建政,動員農民參軍,做好優撫工作,進一步解決災民的救濟,恢復生產,高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這裏的人民逐漸重振家業,生產得到了發展,生活秩序井然。
1942年6月,高欽被任命為應縣縣長。從這一年起到1944年,是應縣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敵人用殘酷的“三光政策”、“蠶食政策”,經常出動“討伐”、“掃蕩”。使抗日根據地逐漸縮小,軍民只能在相距據點二三十里的地區活動。高欽領導全縣人民同敵人進行了反“掃蕩”、反“蠶食”、反封鎖的鬥爭。通過打殲滅戰、組織民兵破壞交通、電訊等方法和進行強大的政治攻勢手段,取得了武裝鬥爭的勝利。 [1] 
經過三年的努力,1944年夏秋,完全打開了局面,收復了許多失去的根據地,把敵人壓縮在孤立的據點內。
1944年7月,高欽調冀晉行署任民政局長一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他任大同市政府秘書長。八路軍攻克陽高後,他擔任陽高縣縣長。 [1] 
參考資料
  • 1.    高欽  .中華英烈網[引用日期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