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橋

(革命烈士)

鎖定
高橋,原名高明海,字鏡天,化名高橋、蘇然、徐文良。密山人,幼年隨父遷居瀋陽、遼陽。1934年,入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洛陽分校第四期學習,1936年畢業。畢業之後,他未去國民黨軍隊謀職,而是到了冀東唐山尋求抗日救國之路。
1938年7月,冀熱邊特委舉行冀東抗日大暴動,高橋任抗日聯軍司令部作戰參謀,後任五總隊副參謀長、五中隊隊長。1939年夏,冀東抗日聯軍改編為八路軍,高橋任十四總隊隊長、二十八團一營營長。同年秋,部隊進入平西根據地整訓,高橋入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學習。1940年夏,高橋從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畢業,回冀東任十三團一營營長,1942年秋任十一團參謀長。
1943年5月,冀東地委決定成立承(德)平(泉)寧(城)聯合縣,同時從十一團抽調2個連組建三區隊,高橋被任命為三區隊隊長兼中共承平寧聯合縣工委委員。他率領三區隊在承平寧地區與日偽軍作戰數十次,為開闢承平寧抗日根據地做出重大貢獻。
1944年2月6日,高橋率領三區隊攻入小城子。日偽軍重兵掃蕩寧城地區,高橋堅決執行命令,率一小部分人堅持寧城地區,於3月29日在八素台(布日嘎蘇台)雙廟村老西溝的戰鬥中犧牲。 [1]  敵人割下高橋頭顱懸首示眾,但很快被愛國羣眾搶回。 [2] 
中文名
高橋
別    名
蘇然,徐文良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
1944年3月29日
出生地
吉林省密山縣(今黑龍江省密山市)
原    名
高明海

高橋人物事蹟

高橋,原名高明海,字鏡天,化名徐文良、蘇然、高橋。1913年(一説為1914年生人) [2]  出生於黑龍江省密山縣,幼年隨父親遷居遼寧瀋陽、遼陽等地。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高橋不甘做亡國奴,毅然離開學校,告別家鄉父老,隻身流亡關內,尋求抗日救國的光明之路。 [3] 
1934年,高橋輾轉考入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洛陽分校。 [3]  在軍校裏,高橋如飢似渴地學習,從單兵徒手訓練到持槍班、排、連、營基本教練,再到班、排、連、營攻擊、防禦、追擊、退卻、遭遇戰等戰鬥教練和劈刺、射擊等技術教練。他刻苦研習戰術、兵器、交通、地形、築城、陣地勤務等軍事課程,積極參加偵察、步哨、班排連行軍等野外演習。 [3]  1936年10月,高橋從黃埔軍校洛陽分校畢業,未到國民黨軍隊謀職,輾轉來到冀東地區苦苦尋找救國救民之路。 [2-3] 
在唐山,經人介紹,高橋與中共地下黨員朱新濤相識,又經朱新濤介紹認識了中共冀東特委副書記李楚離,在與李楚離深刻交談後,他心中的迷霧終被驅散。1938年,經李楚離介紹,高橋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3]  1938年7月,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爆發。從此,高橋拿起抗日武器,毅然決然投身到抗日救國的偉大斗爭中。 [3] 
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爆發後,高橋(1938年7月—1943年4月期間化名蘇然)來到時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冀熱邊特委軍事負責人兼抗日武裝大暴動聯軍司令員李運昌處參加抗日鬥爭,擔任冀東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司令部作戰參謀。從此,高橋(化名蘇然)義無反顧地拿起抗日武器,投身到抗日救國的洪流中。 [4] 
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形勢排山倒海、勢不可擋,但奔騰的洪流裏難免泥沙俱下。由於民團頭目出身的冀東抗日聯軍第十四總隊總隊長陳漢民擅離部隊回家和“拉桿子”出身的大隊長田得川變節投敵,致使1400多人的暴動隊伍軍心浮動、累出事端。在此危急關頭,司令員李運昌果斷派高橋(化名蘇然)接任十四總隊隊長職務,前往整飭部隊,最終高橋(化名蘇然)把十四總隊打造成了冀東抗日聯軍中的骨幹隊伍。 [4] 
1938年10月,冀東抗日聯軍奉命開赴平西根據地進行整訓,中途遭到日偽軍圍堵,受到嚴重挫折,冀東抗日聯軍數萬人隊伍只剩下幾千人,十四總隊只剩下幾十人。經研究決定,司令員李運昌親自帶領司令部六七十人編成一隊單獨活動,其餘幾十人則返回遷西柳溝峪整編為五中隊,任命高橋(化名蘇然)為中隊長。 [4] 
度過了1938年冬季、1939年春季最嚴峻的歲月,高橋(化名蘇然)帶領的五中隊又壯大到100多人。1939年9月,冀東抗日聯軍正式改編為八路軍,高橋(化名蘇然)擔任八路軍二十八團一營營長。整編後的部隊開赴平西根據地進行整訓,途中二十八團團長丁振軍奉命返回冀東地區領導地方抗日遊擊戰爭,由他接任二十八團團長。到達平西根據地後,高橋(化名蘇然)被派到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學習,6個月的學習中,他系統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軍事思想基本知識及黨的各項抗日政策等。1940年夏季,他在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畢業,回到冀東地區擔任八路軍十三團一營營長。 [4] 
在冀東抗日武裝大暴動之後的艱苦環境裏,高橋(化名蘇然)的職務雖然頻繁變動,但他所率領的隊伍卻不斷壯大並屢次給予敵人沉重打擊。1939年,高橋(化名蘇然)擔任五中隊隊長時,曾率隊伍攻打曾家灣日偽軍據點,消滅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下屬一個警察中隊。1940年,他擔任八路軍十三團一營營長時,在薊縣邦均鎮大現渠設伏將一小隊日軍全部擊斃。在高橋(化名蘇然)擔任八路軍十三團一營營長與十一團參謀長期間,曾兩次帶領部隊深入偽滿洲國境內,打掉寧城地區黃土樑子、八里罕偽警察署和黑裏河大營子偽警察分駐所等,為開闢承平寧抗日遊擊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4] 
1940年6月,高橋(化名蘇然)在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黨校畢業後,隨整訓部隊返回冀東。10月,他出任由冀東抗日聯軍改編為八路軍的第十三團一營營長。 [5] 
高橋(化名蘇然)擔任八路軍第十三團一營營長期間,和營教導員鄭紫明一起加強部隊軍事政治建設,最終把十三團一營錘鍊成了一把利劍,在戰鬥中屢建奇功。他始終保持着嚴於律己、艱苦樸素、一絲不苟的軍人作風,對幹部戰士關心體貼,待戰士如親兄弟。戰爭歲月裏,他在隨時隨地宣傳、發動、組織羣眾的同時,還善於做上層人物的統戰工作。每到一處,他都會找當地有名望的開明士紳,耐心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戰場上,他心細如絲,想方設法減少部隊傷亡,爭取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5] 
1941年,日寇發動“強化治安運動”,調集重兵掃蕩冀東抗日根據地,企圖把冀東地區八路軍徹底消滅或趕出冀東地區。在日寇殘酷推行第四次“強化治安運動”、瘋狂蠶食冀東抗日根據地時,晉察冀軍區派老紅軍趙文進率一部分兵力由平西抵達冀東,組建冀東八路軍第十一團,高橋(化名蘇然)受命以十三團一營為骨幹參與組建十一團,被任命為十一團參謀長。在冀東3個八路軍主力團中,他是第一位從冀東戰火中淬鍊成長起來的團級優秀軍事指揮員。十一團剛剛組建,高橋(化名蘇然)立即投入到冀東軍分區反擊敵人的青紗帳戰役中。他作為參謀長,精心組織、縝密開展工作,有力協助團長組織和指揮戰鬥。 [5] 
1942年11月,冀東八路軍主力部隊發動第二次熱南戰役。 高橋(化名蘇然)率十一團一部與兄弟部隊相互配合,沉重打擊了敵人。在新的戰鬥崗位上,他的戰鬥指揮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成為趙文進團長的好助手、幹部戰士們的主心骨。戰役過後,主力部隊轉向熱南,高橋(化名蘇然)奉命帶一個連暫時留在七老圖山主峯光頭山地區堅持抗日鬥爭。第二次熱南戰役雖在全局上有力推動了熱河地區抗日根據地的開闢,但也使尚處於秘密隱蔽狀態的光頭山根據地變得公開。日偽當局精心策劃了一場罪惡的“萬壽節之戰”,企圖把承平寧抗日根據地扼殺在搖籃之中。 [5] 
1942年陰曆大年三十傍晚,敵人突然向光頭山抗日根據地發起圍攻。天上風吼雪飄,地上積雪沒膝,戰士們晚飯還沒來得及吃,面對突然出現的敵人,在高橋(化名蘇然)統一指揮下向光頭山方向突圍。經過兩夜一天浴血拼殺,部隊穿過敵人封鎖線突出重圍,光頭山突圍戰使承平寧抗日力量受到重大損失。而此時的日偽當局妄圖把承平寧抗日活動斬草除根,加緊實行“集家並村”計劃,承平寧地區抗日活動處於危險之中。1943年4月16日,冀東地委、軍分區主要負責人在遷安縣龍灣村舉行會議,決定組建冀東軍分區第三地區隊,堅持承平寧抗日根據地游擊戰爭。 [5] 
會議決定成立承(德)平(泉)寧(城)聯合縣,從八路軍十一團抽調兩個連組建冀東軍分區三區隊,擔任承平寧地方主力,統一指揮地方武裝,堅持承平寧游擊戰爭。高橋被任命為三區隊隊長兼中共承平寧聯合縣工委委員。1943年5月1日,冀東軍分區三區隊在遷西縣東水峪誓師出發,悄無聲息地星夜北進,隱沒在長城外的崇山峻嶺中。 [6] 
高橋率領三區隊在承平寧地區與日偽軍巧妙周旋,連續作戰,令敵人聞風喪膽,他還十分注意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在承平寧工委統一領導下,黨政軍民齊心協力,承平寧抗日根據地迎來一個新的發展轉機。高橋率領的三區隊威震七老圖山和努魯兒虎山之間,羣眾的抗日烽火點燃在老哈河兩岸。在承平寧地區,高橋率領三區隊攻克承德煙筒山日偽銀礦、誘殲日軍山本守備隊、全殲黃土樑子偽警察隊等,歷經戰鬥百餘次,殲滅了日偽軍警的大批有生力量,為承平寧抗日遊擊根據地建立作出重要貢獻。 [6] 
為遏制抗日鬥爭發展,日偽統治者實施惡毒的“集家並村”政策,製造“無人區”,承平寧抗日鬥爭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高橋率領三區隊迎着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頑強地戰鬥着。時間來到全國戰場局部反攻的1944年,根據黨中央戰略部署,各解放區戰場全面發起春季攻勢,重點進襲日軍主要鐵路交通線,攻擊縣城,掃除日軍碉堡據點。經慎重研究,三區隊決定攻打寧城縣城。 [6] 
1944年2月6日,趁敵人內部空虛,高橋集中三區隊全部兵力打下寧城小城子,這是八路軍主力部隊在偽滿洲國境內打下的唯一一座縣城,延安《解放日報》作了重要報道,晉察冀軍區通令嘉獎。 [6] 
1944年2月,塞外重鎮寧城突然被攻破,大批日偽軍圍剿承平寧抗日武裝力量。敵人採取一系列惡毒戰術,承平寧抗日根據地軍民承受着空前壓力。為使三區隊少受損失,高橋果斷作出抉擇,將大部分兵力交給三區隊副政委鄭紫明,讓他到外線活動,並指示如果形勢特別危急時,要保存力量,撤回根據地。而他自己只帶一小部分兵力,堅持在寧城地區與多出己方几十倍的日偽軍進行周旋。 [7] 
1944年3月29日,高橋率20餘人在寧城西部山區八素台雙廟村老西溝與敵人遭遇。突圍時,三區隊組織幹事王漢三大腿被敵人子彈擊中,走在前面的高橋急速返回背起王漢三且戰且走。王漢三掙扎着喊:“放下我,要不你也走不了!”高橋沒有應聲,而是雙手緊緊地抓住背上的戰友繼續前行,一陣密集的子彈襲來,奪去了高橋和王漢三的生命。小分隊除一人倖存,其餘全部壯烈犧牲。高橋犧牲後,他的遺體被敵人運到八里罕地區示眾,後來敵人將他的頭顱割下送到承德,軀體葬於八裏罕村東。 [7] 

高橋身後之事

1946年初,高橋戰友、時任熱河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楊雨民在承德水泉子溝找到高橋頭顱,由三座店劉英武從承德揹回。
1946年4月11日,當時平泉縣委、縣政府與駐紮在八里罕地區的楊(得志)蘇(振華)縱隊,在寧城縣八里罕地區舉行隆重的高橋頭顱與屍骨合葬儀式,墓地選在八里罕鎮北梁村。
1946年5月,寧城縣從平泉縣分出,縣委、縣政府設在小城子鎮,後遷到八里罕鎮。 [7] 

高橋紀念緬懷

1954年,寧城縣委、縣政府從八里罕鎮遷到天義鎮,高橋烈士墓也隨之遷到天義鎮,並修建了高橋烈士陵園。
1945年3月,中共冀熱遼區委、軍區追認高橋為一級戰鬥英雄。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橋當年犧牲的雙廟村更名為“高橋村”,寧城縣天義鎮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高橋路”。 [7] 
1991年,寧城縣委、政府在天義城郊八里罕南山山麓重建了高橋烈士陵園。 [8] 
2009年7月20日,在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寧城縣委、政府努力下,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園重修竣工。 [8] 
2015年,在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認定高橋為全國9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