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樓村

(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

鎖定
高樓村位於鎮政府東北部,距離鎮政府7公里,村部設在河東莊。東與仝海村接壤,西接王林社區,南與大主村相望,北與東倪村搭界,地處東經 118°2′53″,北緯33°50′37″。現有社會人口1879人,均系漢族。佔地面積4300畝,可耕地2490畝。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麥、玉米、大豆。121省道穿境而過,水泥路縱貫南北。村部是一座高標準綜合服務大樓,內設衞生室、閲覽室、文化娛樂室等。村內還有一座高樓村農民自衞隊紀念碑。
中文名
高樓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地區
下轄地區
河東莊,高莊,河西莊
電話區號
0516
郵政編碼
221235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879人
車牌代碼
蘇C

高樓村引言

高樓村位於鎮政府東北部,距離鎮政府7公里,村部設在河東莊。東與仝海村接壤,西接王林社區,南與大主村相望,北與東倪村搭界,地處東經 118°2′53″,北緯33°50′37″。現有社會人口1879人,均系漢族。佔地面積4300畝,可耕地2490畝。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麥、玉米、大豆。121省道穿境而過,水泥路縱貫南北。村部是一座高標準綜合服務大樓,內設衞生室、閲覽室、文化娛樂室等。村內還有一座高樓村農民自衞隊紀念碑。

高樓村高樓村村部

該村1949年為高樓鄉;1958年為王林公社高樓大隊,;文革”期間為王林公社五星大隊;1983年屬王林鄉高樓村;2000年行政區劃調整至今屬邱集鎮高樓村。
該村下轄9個自然村莊,蔡莊、東樓莊、高莊、河東莊、河西莊、後劉莊、邱莊、圩內莊、腰高莊。

高樓村蔡莊

蔡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6.6公里,東靠腰高莊,西鄰腰圩村腰圩莊,南與腰圩村小胡莊相望,北與圩內莊搭界。現有蔡、祁、王、高、劉5個姓氏。人口121人,佔地面積225畝,可耕田132畝。農作物種植水稻、小麥。
1968年,女知識青年朱雲茹從上海下放到蔡莊勞動鍛鍊近四年。她能歌善舞,經常為羣眾演唱歌曲和樣板戲,深受大家歡迎。1976年返回上海。

高樓村東樓莊

東樓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7.5公里,東鄰仝海村程莊,西靠河東莊,南傍徐寧路,北與邱莊接壤。現有人口150人,均系高姓。佔地面積380畝,可耕地220畝。農作物主要是小麥、水稻。
該村從原高樓分出後建有一座土木結構的樓房,故稱高樓。

高樓村高莊

高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6.7公里,東靠王術村吳莊,西鄰蔡莊,南與腰高莊搭界,北與河東莊相望。現有高、郭兩個姓氏。人口90人,佔地面積250畝,可耕地147畝。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麥。
1970年,王林公社在該莊建造了一座規模較大的電灌站,灌溉面積3000多畝,促進了旱改水進程。二十世紀末,該站由於小邱河水系改道被廢。
【鄉村人物】
高慶餘,男,1946年出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高莊,1967年畢業於北京電力大學,曾任北京市崇文區城建公司經理,中外合資企業董事長。

高樓村河東莊

河東莊因坐落在小邱河東邊故名。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7.3公里,東鄰仝海村朱條莊,南靠圩內莊,西與河西莊相鄰,北與邱莊接壤。該莊有倪、高2個姓氏。人口360人,佔地面積670畝,可耕地390畝。農作物主要為水稻、小麥。
【鄉村人物】
高鵬飛,男,1965年出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河東莊,畢業於南京河海大學,後公派到美國留學。歷任徐州市航道處處長、黨委書記。曾捐資為高樓村鋪設水泥路一條。

高樓村河西莊

河西莊起源於明初,因座落在小邱河西邊而得名。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7.2公里,東靠河東莊,西與後劉莊搭界,南鄰圩內莊,北與邱莊相望。現有高、陳、靳、劉、沙、池6個姓氏。人口218人,佔地面積390畝,可耕地230畝。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

高樓村後劉莊

後劉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7.1公里,東靠河西莊,南臨121省道,西接王林水利站,北鄰東倪村。現有劉、李、池3個姓氏。人口290人,佔地面積590畝,可耕地340畝。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莊內有温氏集團和穩態鞋業公司兩家企業。
穩態鞋業公司
在建中的温氏集團豬場項目
2011年7月,温氏集團與鎮政府簽約的豬場項目總投資3億元人民幣,可帶動400户合作農户創收,合作農户年收益可達6萬元。

高樓村邱莊

邱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8公里,東靠東樓莊,西鄰東倪村,南與河東莊接壤,北與東倪村曹莊相望。現有高、王、邱、朱、徐5個姓氏。人口180人,佔地面積610畝,可耕地360畝。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
【歷史人物】
高統勳(18901~1953),男,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邱莊,中共黨員。1910年畢業於江蘇省立師範學校。曾任江寧、睢寧兩縣政府秘書,並在高樓圩創辦睢寧東南第一所完小——高樓小學,親任校長。當時聘任有識之士和外籍名人任教,並聘請女教員、招收女學生。因崇尚新潮、設備完善而名揚四方,當時學生達400多人。學校足球隊曾在全縣小學足球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原國民黨軍長倪祖耀、原國民黨台北市市長魯鈍都是從高樓小學畢業的。
高憲英,男,1942年出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邱莊,中共黨員,畢業於國家經濟學院,高級工程師。歷任泗縣公安局幹事、股長,交通局局長、黨總支書記,泗縣文史主編,縣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泗縣政協副主席兼縣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局長、防汛指揮部主任、書法協會名譽主席等職。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國家建設系統抗洪救險先進個人、安徽省首屆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先進個人、全省勤政廉政優秀黨員領導幹部、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事蹟被《人民日報》等多家報紙報道。安徽江淮文化發展中心和泗縣政協以高現英事蹟寫成報告文學《跨越古城河》、《鑄造豐碑》、《丹心化虹映日輝——全國先進工作者高現英事蹟彙編》。該同志曾為高樓小學重建捐資。
【歷史事件】
高樓農民自衞隊
1929年,中共睢寧縣東南區委在高樓組建了睢寧第一支革命武裝——高樓農民自衞隊,共有50餘支長短槍,由區委書記和中共黨員北伐軍連長高覺民共同指揮。高樓成為當時第一個紅色堡壘,豪紳劣頑受到了沉重打擊,因此,反動政府視高樓農民自衞隊為心腹之患。同年6月18日,國民黨江蘇民政廳廳長繆斌來睢,命縣警隊和地方武裝數百人圍攻高樓,自衞隊員同仇敵愾,英勇無畏,奮起反擊,打退敵人數次進攻。高覺民在指揮戰鬥中,身先士卒,不幸中彈犧牲。隊員們化悲痛為力量,勇猛作戰。翌日,繆斌急調省警宿遷中隊及炮排前來增援。自衞隊頑強堅守,終因敵眾我寡,援兵未到強行突圍,高慶鴻又遭槍殺,十餘人被俘,高樓失守。
為紀念此革命事件,縣政協在高樓村圩內莊東建一座紀念碑。
【革命烈士】
高覺民(1905~1929),黃埔軍校第二期學員,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北伐戰爭,時任連長。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因身份暴露被迫回鄉。民國十七年,因國民黨左派關係被任命為睢寧縣保安大隊長,在此期間秘密發展數十名中共黨員,積極清剿土匪和地主武裝。被清除回鄉後,在高樓圩組織一個擁有50餘支長短槍的農民武裝,高覺民任隊長。民國十八年六月,國民黨省保安隊和地主武裝圍攻高樓圩,雙方血戰三晝夜,終因力量懸殊,高樓圩被攻破,高覺民在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其弟高慶鴻也在此戰中犧牲,一門二烈,千古流芳。

高樓村圩內莊

圩內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7公里處,東鄰高樓村部,西靠王林社區王林街,南與蔡莊搭界,北鄰121省道。現有高、臧、傅、劉、王、李、張7個姓氏。人口280人,佔地面積690畝,可耕地380畝。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
解放前,高樓村為防匪患,在莊四周挖圩溝、建圩牆,故稱“高樓圩子”。解放後取名圩內莊。著名的高樓農民自衞戰就是在這裏打響的。
農民自衞隊紀念碑
【鄉村人物】
高爾登,男,1907年出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圩內莊,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曾任江寧縣教育局局長,解放後任山西省石油公司總經理。
高憲明,男,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圩內莊,碩士學位。曾任台灣政治大學校長、台灣睢寧同鄉會會長、台北市書法協會會員。他熱心公益事業,在高樓小學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為家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很大貢獻。
高志良,男,1945年出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圩內莊,中共黨員。1990年畢業於南京醫藥大學,現在睢寧縣中醫院工作,內科主任醫師。

高樓村腰高莊

腰高莊起源於明初,是高樓村最南邊一個莊,因南、北各有一個高莊,該莊在中間,故名“腰高”。該莊位於鎮政府東北,距離鎮政府6.5公里,東鄰王術村,西靠蔡莊,南與大主村高莊相望,北與高莊接壤。現有3個姓氏:仝、楊、高。人口190人,佔地面積495畝,可耕地291畝。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
【鄉村人物
高躍,男,1982年出生於江蘇省睢寧縣邱集鎮高樓村腰高莊,2007年東北電力大學電力系、通訊工程系雙科畢業,後被華能集團到校招用,公派到清華大學深造兩年,現任華能集團雲南保山公司總經理、工程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