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楠

(杜甫詩歌)

鎖定
《高楠》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詩 。此詩描寫了秋日江邊黃昏,詩人遙望江邊高大楠樹。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作者一種悠閒的心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作品名稱
《高楠》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

高楠作品原文

楠樹色冥冥,江邊一蓋青。
近根開藥圃,接葉制茅亭
落景陰猶合,微風韻可聽。
尋常絕醉困,卧此片時醒。

高楠作品註釋

從舊次在上元二年。《爾雅》:梅柟。注:似杏實酸,俗作楠。鶴曰:公有《柟樹為風雨所拔歌》雲:“倚天柟樹草堂前。”此雲:“接葉制茅亭。”歌雲:“浦上童童一蓋青。”此雲:“江邊一蓋青。”故知即此柟樹也。
柟樹色冥冥,江邊一蓋青。近根開藥圃①,接葉制茅亭。
落景陰猶合②微風韻可聽③。尋常絕醉困④,卧此片時醒。
(中四皆屬敍景。但近根接葉,(,) 連上柟樹,落景微風,起下醉卧,仍在上下四句分截。)。
①開,懇土也。
②謝脁詩:“落影皎晚陰。”
③蕭子範詩:“試逐微風遠。”
④醉困,即酒困也。 [1] 

高楠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峯,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2] 
參考資料
  • 1.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杜詩詳註:中華書局出版社,2007-6-1
  • 2.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