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棉人

鎖定
高棉人(高棉語:ខ្មែរ;英語:Khmer)東南亞中南半島民族;是柬埔寨的主要民族,佔柬埔寨1480萬人口的80%左右。
一些高棉人生活在相鄰的泰國越南也是越南54個民族之一人口1055174人(1999年統計)
高棉人分佈於與泰國接壤地區,因為柬埔寨內戰,在英國、法國、加拿大、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有高棉人的移民後代。
高棉人説的高棉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主要信仰佛教混合上座部佛教、印度教泛靈論祖先崇拜
高棉人有悠久的歷史,其中建於西元12世紀的吳哥窟寺廟羣就是一處偉大的歷史紀錄
中文名
高棉人
外文名
Khmer
別    名
吉蔑人
國    籍
柬埔寨、越南、泰國
民    族
(Khmers)東南亞中南半島民族

高棉人基本信息

高棉傳統舞蹈
高棉傳統舞蹈(5張)
公元7世紀在巴利文基礎上創制的文字歷史上高棉人他們就建立了強大的王朝所創造的古代文明對泰人、越南人等民族進入中南半島以前的歷史有很深的影響,當時是中南半島最先進的文明。
高棉人系由外來移民與土著居民長期融合繁衍而成,佛教在其古老文化的發展中起過巨大作用。
佛寺、佛塔仍是高棉人建築物的主要部分,12世紀修建的吳哥城和吳哥寺舉世聞名。
信仰的小乘佛教分摩罕尼凱派和塔瑪育派
前者與平民關係密切寺廟眾多但規模較小,後者得到貴族勢力的支持寺院規模宏大但數量較少。
柬埔寨上座部佛教僧人
柬埔寨上座部佛教僧人(4張)
僧侶在社會上很受尊重寺廟不僅是宗教活動中心也是教育場所,男孩長到一定年齡便剃髮入寺為僧修行期限一般為3個月。高棉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稻穀和棉料兼事漁業和手工業,如紡紗織布、生產陶器、加工金屬。一般喜歡居住用木竹建造的高腳屋,男女傳統服裝都是輕而薄的各色沙籠。
過去行火葬骨灰送存廟宇後改行土葬,用佛曆以釋迦牟尼的降生為紀元 。
高棉人十分重視新年、迎水節及送水節,喜愛在節日期間舉行賽龍船等傳統活動。
越南高棉人多受京族影響一部分人會講越語穿着京族服裝,除柬、越邊境地區和常遇水澇地區的居民住宅蓋高腳屋外一般蓋土房。

高棉人民族特點

高棉傳統服裝 高棉傳統服裝
高棉人主要以農為業食有魚米聚為村落每村約有數百人,其他經濟活動有紡織、製陶、金屬工等。
住房都是木結構或水泥構成有山形屋頂以核心家庭為主,有其他近親同住的情形則屬偶見。
高棉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其中又是塔馬約特派(Thammayut)和莫罕尼基派(Mohanikay)兩支,兩個宗派共同與前佛教時期的萬物有靈論信仰並存也和巫術驅邪的習俗互相融和。
從歷史上看高棉藝術、文學以及羣眾的科學概念曾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正如其語言中表達這些領域的詞彙多是源於印度的一樣。
下高棉人(高棉語:ប្រជាជន ខ្មែរក្រោម、Brachachn Khmer Krom,越南語:Người Khmer Krom / Người Khơ-me Crộm / Khơ-me hạ / Khơ-me dưới)或稱高棉裔越南人、越南高棉族(高棉語:ប្រជាជន ខ្មែរ នៅ វៀតណាម、越南語:Người Khmer tại Việt Nam),是指生活在越南西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高棉人。
根據2009年越南政府人口普查結果越南全國高棉人總人口約1260640人,大部分生活在湄公河三角洲少數生活在其他省份。
湄公河三角洲本是高棉帝國領土,17世紀柬埔寨在和暹羅阿瑜陀耶王國的反覆戰爭中走向衰落對下柬埔寨地區的控制越來越弱。
與此同時由於越南國內發生鄭阮紛爭,不少越族難民逃到了這裏。
1623年柬埔寨國王吉·哲塔二世正式批准越南人進入一個名為波雷諾哥(ព្រៃនគរ、Prey Nokor)的小漁村居住。
這個小漁村被越南人稱為柴棍(華人稱西貢、即今胡志明市),很快便成長為一個主要的區域性港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定居者。
1698年越南的阮主阮有鏡帶兵佔領了波雷諾哥一帶,將之納入廣南國版圖並設立嘉定府管理這一地區。
在失去了波雷諾哥後柬埔寨對下高棉的控制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多的越南定居者湧入湄公河三角洲。
至1757年時,越南人已經佔據湄公河畔的鐵市(ផ្សារដែក、Phsar Dèk、今沙瀝市)以及巴薩河畔的豬井(មាត់ជ្រូក、Moat Chrouk、今朱篤市)。
1858年法國入侵越南先後通過簽署《第一次西貢條約》和《第二次西貢條約》,迫使阮朝南圻交趾支那)全部割讓給法國設立法屬交趾支那殖民地。
傳統意義上的下柬埔寨被包括在法屬交趾支那的境內,此後柬埔寨希望法國政府將下柬埔寨交還給自己但被法國殖民政府拒絕。
1949年6月4日法國總統樊尚·奧里奧爾正式將南圻交還給越南,柬埔寨從此正式失去進入南海的途徑。
由於在歷史上曾是高棉人的土地歸屬問題是柬埔寨和越南長期衝突的原因,有不少高棉民族主義(Khmer nationalism)者認為應該屬於柬埔寨。
沙林察指出法國殖民者將下柬埔寨大部分土地合併到交趾支那是一項行政決定,並未在法律上設定邊界。
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和朗諾都曾夢想過建立大柬埔寨,希望將下高棉、北高棉(北高棉人生活的泰國素林一帶)統一到柬埔寨境內。
越南戰爭期間下高棉人受到美軍的僱傭,組建下柬埔寨鬥爭陣線(法語:Front de Lutte du Kampuchea Krom),同越共對抗。
這個組織由下高棉人僧侶薩穆克森(Samouk Sen)領導,下柬鬥爭組織綽號“白圍巾”(高棉語:កន្សែងស Kangsaing Sar、越南語:Can Sen So)與被壓制民族鬥爭統一戰線(FULRO)結盟反對南越
FULRO是由下高棉人、越南高地民族和佔族組成的聯盟,這些民族在歷史上都同越族之間存在着長期的民族矛盾也受到西哈努克和的朗諾支持。
高棉共和國時期信奉反共主義的朗諾試圖從南越手裏奪回湄公河三角洲,作為高棉民族主義(英語:Khmer nationalism)者的朗諾在其上台執政後計劃屠滅柬埔寨境內的所有越南人。
在高棉國家軍隊屠戮柬埔寨境內數千名越南平民後,越南共和國軍亦對南越境內的下高棉人展開屠殺。
1975年西貢淪陷後南越政權滅亡,下高棉民兵發現自己陷入了越南人民軍的包圍之中。
許多戰士逃往柬埔寨希望尋求對越南展開行動的避風港,“白圍巾”成員來到基裏翁直接向紅色高棉領導人喬森潘求助最初部隊被解除武裝並獲得了歡迎。
然而紅色高棉領導層隨後命令將薩穆克森(Samouk Sen)逮捕將其帶往金邊酷刑處決,下高棉鬥爭組織的67名下高棉戰士也全部被處決此後的數月裏紅色高棉有系統性地殺死了大約2000名逃到柬埔寨的“白圍巾”戰士。
20世紀70年代後期越南與柬埔寨的邊境衝突愈演愈烈,雙方的軍隊都曾多次侵入對方實控領土。
紅色高棉的高層認為下高棉人正準備推翻越南人統治,便企圖將下柬埔寨納入民主柬埔寨勢力範圍
柬埔寨革命軍多次侵入湄公河三角洲並派特工人員煽動下高棉人起義,然而下高棉人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裝備、動機和組織能力發動起義。
波爾布特認為是特工人員受到越南當局的收買叛變了於是對下高棉人展開報復行動,紅色高棉越境對越南平民進行無差別屠殺的同時亦對下高棉人大開殺戒,
因為紅色高棉認為這些人是“有越南心的高棉人”紅色高棉在巴祝、土珠島等地的屠殺行為引起越南人的憤怒,最後成為越南全面發動侵柬戰爭的藉口。
阮朝時期起越南當局就對下高棉人採取同化政策,明命帝在位期間強迫包括下高棉人在內的少數民族採用越南姓氏、接受越南習俗和服裝。
如今許多獨立的非政府組織報告説越南政府正在侵犯下高棉人的人權據報導下高棉人被迫採用越南姓氏並講越南語,越南政府也對下高棉人的非暴力示威進行鎮壓。
根據人權觀察的報告稱,下高棉人的言論、集會、資訊等諸多方面的自由受到越南當局的嚴厲限制。
1985年下柬埔寨高棉人聯合會在美國新澤西州成立,主張下高棉人的人權自由、宗教自由民族自決該組織自2001年為無代表國家和民族組織(俗稱“小聯合國”)成員組織。
然而與越南其他少數民族不同的是下高棉人在西方世界鮮少受關注,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西方國家向越南政府提出下高棉人的人權問題。
北高棉人或稱高棉裔泰國人是指土生於泰國北部和東北部依善地區的高棉人,是高棉帝國統治泰國時代的高棉人的後裔。
隨着13世紀素可泰王國建國和18世紀暹羅合併素輦府被逐漸泰化為泰國人雖然是泰國少數民族,北高棉人仍保持一些高棉人的身份特點實踐高棉形式上座部佛教和使用一種高棉語方言。
由於泰化政策的制定和泰國政府鼓勵在公立學校泰語教學使很多年輕一代更多使用泰語作為溝通的媒介,然而在最近對高棉的語言和文化產生新興趣導致自1958年以來的高棉語人口使用量增加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