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

鎖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是倪素香主編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4月。 [1] 
該書對不同國家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進行考察,並認清其實質,進而提出中國教育者應當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優化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效果等建議。 [5] 
作品名稱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
作    者
倪素香(主編)
首版時間
2013年4月
字    數
256千字
類    別
教育學著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從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目標、課程的設置、課程的內容、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等方面,對國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進行了國別的考察,並對中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提出建議。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作品目錄

第一章 美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第五章 俄羅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第二章 加拿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第六章 日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第三章 英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第七章 新加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第四章 法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第八章 韓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創作背景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指社會或政府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範,以政治思想教育為核心與重點,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的教學活動方式。在當代,世界各國仍然非常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並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施來實現培養人、教育人的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名稱和設置都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叫通識課程、有的叫博雅教育、有的叫公民教育,不一而足,但實質及性質都是相同的,都是為社會制度的穩定和發展服務的。國外高校很少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個名稱,但許多國家仍採取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措施,在高校進行着實質性的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和課程建設,貫徹其國家的主流的意識形態、社會觀、政治觀、價值觀。因此,拓展國際視野,對不同國家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進行考察,並認清其實質,對中國批判借鑑其合理成分有一定參考價值。基於上述背景和認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對不同國家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進行了考察。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結論認為:1.教育者應當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悄然而至,各個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開始着眼於對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等隱性因素的建設。鑑於此各國進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調整與改革,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就成為重要的途徑。國外像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施特別是高校的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擺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因此,中國應學習和借鑑國外高校在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方面所取得的經驗,高度重視並強化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以利於中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得以更好地實施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工作更有效地開展。當代世界無論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作為意識形態傳播的工具,西方國家更是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和傳播灌輸西方文化的主流思想,並千方百計地把自己的價值觀、認知態度強加給別人,以達到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學習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經驗的同時,中國必須突出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主導地位,引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加強高校的政治理論課程建設。
2.教育者應當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施的主要教學方法是灌輸法、講述法、勸導法,雖然取得一定的實效,但卻難以開始就讓學生接受和認同,教師工作量增大,投入成本高,實際效果難以保障。縱覽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其方法和模式具有隱蔽性和藝術性,其效果明顯。比如為了避免學生的反感,國外高校並未直接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一概念,而是在“公民教育”“國民精神教育”“道德教育”“歷史教育”的旗幟下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例如美國和加拿大等國高校的政治理論課或帶有政治理論性質的課程無所不在,將課程的政治性功能無限度地延長和擴大,但由於它強調隱形課程、人文性質,容易給人造成一種“無政治色彩”的錯覺。加之他們強調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課堂討論、小組學習、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教育手段廣泛使用,增加了課程的藝術性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帶有了“平等性”“隱蔽性”的“無意識”的色彩。雖然,其有欺騙性的問題,但是其教育效果良好,對學生形成社會所需要的價值觀有較大影響。為此,教育者在除去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階級性、欺騙性的糟粕之外,學習其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可以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3.教育者應當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踐效果。國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重視實踐能力的養成,在實踐中掌握認識的方法,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並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此為鑑,中國要想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途徑內化,就必須以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教育對象在實踐中的自我體驗,自主甄別,合理選擇,把外在的思想政治觀點和道德行為規範,轉化為內在的約束力,進而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為此,教育者首先要儘可能多地為教育對象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場所以及配套的活動設施和裝備。其次要配備既懂實踐又懂教育的專職教師作指導,引導教育對象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作出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選擇。最後要對實踐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尤其要把教育對象的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的提高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
2013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2327-0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作者簡介

倪素香,1965年生,女,遼寧省大連市人。現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兼任武漢大學生命倫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漢大學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倫理學會副秘書長等職。 [2] 
參考資料
  •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10-29]
  • 2.    作者信息  .中國社會科學文庫[引用日期2021-10-29]
  • 3.    倪素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目錄頁.
  • 4.    倪素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1.
  • 5.    倪素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國際視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225-226.